现在的孩子真的打不得,骂不得,只能一味的娇惯着么?
我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真是倒霉的一代。
我们小时候,育儿理论是,什么都是孩子的错。
这个小孩不听话;那个小孩不用功;这个小孩调皮捣蛋;那个小孩撒谎骗人。
70、80后,很少听到没有挨过打的孩子。拎起来打屁股是正常的,用皮带绑起来抽,拿着擀面杖抡,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听说过。
我也挨过打。打得最重的那次,是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50分。我妈按着我,我爸打,拿块小木板,噼里啪啦,伴随着我拼命的嚎叫声,记忆深刻。我皮厚,屁股没有被打肿,后来小升初,我数学96分。
终于轮到我们做父母,结果育儿理论变成了,什么都是父母的错。
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没有精心专心,没有有效陪伴,没有教养内涵,没有经济能力去买几百万的学区房,没有挣得赢家人生,你看人家王思聪。
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可是怎么听,怎么心酸,请允许我先去墙角里哭一会儿再来。
我是一个焦虑的母亲,自从有孩子以后,一直自发自觉的拼命努力学习,看了很多儿童教育书。书里讲的都是正面鼓励,积极赞美,用心陪伴;附着图文并茂的介绍,如何开发,如何奖励,如何鼓舞,如何正面引导,但是没看到哪本书,有提到惩罚,就算提到,也仅仅是在陈述弊端。
一句话,现代育儿理论的基点是:孩子们都是天使,惩罚天使的必然是魔鬼。你是不是想下地狱?
我谨寻七年教育理论之后,才明白,育儿专家们没错,每个孩子都天真,善良,纯洁无比。可是人性孱弱,有善有恶。人性中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弱点,仅仅靠赞美和鼓励,无法跨越。
我确信所有做了父母之后的人,对孩子说过的最多的话,绝对不是“我爱你”,而是“不行”,“不要”,“不可以”!
人类的价值观完全是后天社会属性的表现。吃饱喝足,少出力,多偷懒,找个地方躺下来晒着,才是人性的本能。
所以,在我来看,育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绝对不是如暴风雨一样猛砸下来的赞美和鼓励,也不是永远细声慢语的耐心陪伴。育儿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规矩,透明公平,奖罚分明。
孟子三千年前就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一次我一个人带着俩孩子赶火车。子觅看见别的小孩吃巧克力,她也要。我包里有巧克力,但是检票的时候,抱着她,牵着思迪,拉着箱子,背着自己的包,还垮了一个袋子。我实在是没办法掏出巧克力,撕开袋子。还要提防着她不会把巧克力掉地下,或者化在手里,摸得满脸都是。所以我跟她说:“等一会儿,上了车就给你。”
也许是饿了,也许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她烦躁不安,被拒绝后,就开始发脾气,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火车站的地有多脏,我就不形容了。我试图去把她拉起来,她全身的力量,拼命往下拽。子觅是个很胖的小妞,那时三岁,差不多三十斤了,跟个秤砣一样,根本拽不起来。
一个卷毛混血儿在地上嚎叫,恨不得全候车厅的人都来围观。人越多她哭的越厉害,我怎么提也提不起来。所有人的票都检完了,再不走就晚了。
我没办法,咬着牙,使劲的把她提起来,她还想再往下坠,还没等她再坐下去,我手起手落的就狠狠的在肉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子觅被震住了,一下子就止住了哭声,惊恐地看着我。
我把她抱起来,让她勾住我的脖子,我厉声厉气地说:“不许再哭了。抱住我,我们上火车。”
旁边思迪看到妈妈发脾气了,也是有些惊恐。跟着我拼命的跑,没有和平常一下,喊累喊跑不动。
我如逃难一样,跑上车。还没坐定,火车就开了。
我是个粗鲁的母亲,思迪子觅,我都打过屁股和掌心。不过现场拎起来,当着人的面挥手就是一巴掌的次数非常少见,所以这一次,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我想如果把这拍了视频,请专家点评。专家肯定会说,今天子觅的表现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她能坐在地上哭,那是因为平常的时候,我对她放任。打孩子是不对的,尤其是在乌泱泱好几百号人的公众场合。估计还会有更有效的建议是,最好不要一个人带着两个幼龄孩子出门,火车站是非常危险的地方,总要有个照应……
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首先要完成的事,是赶上这辆火车。其他的事儿,容我喘过气来再说。
真实生活中,有很多当口,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如专家说的那样,细心耐心,闲庭信步。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相互驯养的默契关系,彼此知道对方的底线,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一起快速的走过。
如果说我这次是一个意外事件,那我朋友儿子挨打,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我朋友的儿子三岁时,喜欢拿家里厕所刷,当作一柄剑迎风挥舞。为了增加效果,自己还会去马桶坑里沾点水,甩的客厅里一地水点。
三岁左右,是从婴儿期到幼儿期的一个转型。孩子们需要不停的挑衅父母的极限,从中证实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探索自身能力,吸引注意力,扩张自己的根据地。
给他买塑料剑,木头剑,甚至干净没用过的马桶刷,爸爸妈妈陪着舞,都没有用。因为儿子知道,只要他一挥马桶刷,所有的大人都会朝他靠拢。五千年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也就这么个效果,不过结果更惨烈,丢了整个帝国。
有阵子,他们把马桶刷藏起来。问题是,去朋友家玩,儿子会把别人的马桶刷拿出来,在别人家的客厅里舞,可以脑补一下尴尬指数。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很想知道,专家们对此有什么办法?不是分析原因,不是提出看法,而是有什么有效意见,可以改变这个客厅地板上横着一个滴水的马桶刷的问题?
后来我朋友有一次,把儿子提起来,裤子拽下来,朝着屁股啪啪啪一顿。儿子白白的屁股上,全是红色的巴掌印。打完之后,他把自己锁洗手间里,看着自己嗡嗡发麻的手,对着镜子说:“你真是个不称职的父亲。”
从此儿子知道,玩马桶刷会屁股疼。在自己长得比爸爸高之前,这个家里还是老爸的地盘。偶然还会偷偷再玩一下,阿姨警告:“再玩,我就去告诉你爸爸。”儿子一脸不满,摸摸屁股,也就放弃了。
现在儿子已经十岁了,问他为什么那么爱玩马桶刷。已经长到一米五的半大小子一脸迷茫地摇头,“怎么可能?你们在污蔑我?”
我并不是在推崇惩罚孩子,我是推崇制定规矩。规矩制定后一定要严格遵守,不可以轻易放弃。
成人不应该依仗自己更高更大更强壮更有力,把惩罚作为一种优于孩子的特权。但是在育儿的问题上,惩罚也不应该是一个有意被淡化的话题。惩罚是一把锋利的宝剑,可以切肉,也可以切手指头,但是就因为怕切到手指头而锁到抽屉里面,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说,规矩是垒起来的墙,惩罚就是孩子们失控后,撞到墙上的蘑菇包,撞得越狠,记得越牢。孩子都是一个个的小人精,这次在这里撞到了,知道了疼,下次绝对尽早拐弯,只留个优美背影。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天生的好孩子。每个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赞美,三分的惩罚,十分守规矩。
父母和孩子,双方协定,共同认可,再一起制定规矩。言必信,行必果,对于父母也对于子女。
契约精神,始于孩提。
(来源:卢璐是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缝中间,优雅女性的自媒体。个人公众号:卢璐说 (lulu_blog),微博@卢璐说
/ 编辑:新媒体运营部)
在文末留言区,回复:
#日历# +您此刻的心情和态度的经典语句
我们会认真选出其中一条留言,
做成日历发布在第二天文章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