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报旅游周刊
旅游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旅游资讯的收集者、分享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京理工大学丛振华团队AFM:利用氢键网络特 ... ·  22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合作,最新N ... ·  22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川大李旭东/陈君泽、港城大谭超良团队 ...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你到底适合买多少钱的手机? ·  2 天前  
EETOP  ·  Arm CEO 唱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报旅游周刊

研学游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中青报旅游周刊  · 公众号  ·  · 2018-10-25 07:30

正文

10月18日,第一次看见75岁的严金昌时,来自清华大学的26岁学生宋琨是这样描述的:“老人从一辆电动自行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一个写着‘小岗梦’的玻璃水杯”。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当年,正是严金昌和其他17位农民兄弟一起,在一张破旧的纸上按下了18个红手印,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


宋琨觉得严金昌和其他农民伯伯没有什么区别。


宋琨曾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学习过这段历史,但在她脑海中,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也只是个知识点而已。当面对严金昌,亲耳听他讲述那段历史的时候,宋琨觉得自己仿佛跨越了时空,真正走进了那段历史。

呈坎秋色


我们的生活很富裕

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1978年秋,安徽发生百年一遇的旱灾,秋种无法进行,小岗村也不例外。再加上之前农村实行集体耕作,农民的生存成了问题。


“我记得那天天特别黑,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没有一个人有笑脸。说实话,我们如果把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就要担风险,不分的话的,我们就要饿肚子,逃荒要饭。最后大伙儿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分田地!”严金昌说。


“托孤生死状”由此而生:“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宋琨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严金昌讲述那个夜晚的时候,没有成为带头人的自豪感,只有朴实农民的乡土口音。来到大包干纪念馆,宋琨看到了张破旧的‘托孤生死状’,上面有18个鲜红的手印。纸上还有两个名字上没有按手印,严金昌回忆说,这是两个单身汉,当时出去要饭了,没有回来,就没有按。


仔细看这张生死状,会发现上面有4个错别字。大包干纪念馆的讲解员说,当时灯光昏暗,而且写这些话的人确实紧张。宋琨却觉得这充满了历史的真实感:“对,就是这张破旧的、带有错别字的纸,开启了新的时代,那张纸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一代改革先锋的精神。”


因为参加了“皖约”2018安徽省精品研学线路大型传播体验活动,宋琨不仅“看见了”40年前那段重要的历史,还去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吟诵了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又到访合肥“科学岛”,感受了前沿科技的魅力和当代科学工作者的奋斗精神。


正在进行研学相关领域创业的宋琨感概:“就像飞机发掘了人们对于‘远方’的需求,电商发掘了人们对‘便捷’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到研学游的意义与价值,架起桥梁帮学生明白研学游要研什么?学什么?怎么研?怎么学?让信息有温度,让大家在研学中收获意义,让研学旅行成为一种酷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生活很富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宋琨说。

亳州花戏楼门口,一群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参观


安徽打造国内研学旅游样板

和宋琨同时参加体验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101中学、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广州执信中学、广州华阳小学等重点中小学的教师代表。“安徽的文化资源丰富,非常值得学生们来研学旅行”,是老师们的共识。


10月23日,“皖约”安徽省研学旅游大型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青年报社举行。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教学校长韩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研学旅行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本人也非常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不给孩子搭建一个走近社会、自然的平台,完全让其在书本里学,孩子的智慧就很难发挥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天资,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孩子的特色得以绽放。”


今年4月17日,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研修安徽十佳精品线路”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研学、研修特色旅游线路。最后收到了来自研学机构、旅游爱好者等设计的500多条线路。


参与该征集活动的安徽乾景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正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征集到这些作品后,经过两轮的筛选,又邀请教育界、文化界和旅游界的一些专家代表,初步确定了10条线路,然后又和线路的设计者进行沟通协商,将设计好的课程融合进去,最终形成了目前的10条精品路线。


这10条路线将“研”与“学”进行了巧妙结合。呈坎罗东舒祠中的宝纶阁,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如果只是普通的观光,对于学生来说多少有些枯燥。在新设计的研学路线中,景区为孩子们准备了宝纶阁的模型,先由老师通过模型向孩子们讲解斗拱、雀替、梁头等知识,然后将模型拆解开,再由当地老匠人带着孩子们将模型拼装起来,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非常开心。”方正说。


这10条精品路线于今年8月17日推向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应。方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山东有1万多人次参与体验了这些研学路线。此外,还有一些“潜在客源”,比如一家研学机构在考察过“地质密码”这条研学路线后,计划今年的冬令营组织当地学校学生到巢湖考察“巢湖地陷”。

阜阳”天下第一农民公园”——八里河风景区


寓教于乐,“教”是第一位的

在“皖约”安徽省研学旅游大型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表达了他对研学游的理解,寓教于乐,“教”是第一位的,这要求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以教育为第一目的,几天的行程,没办法给孩子讲一个系统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想要继续学习的兴趣。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学院院长张辉进一步解释说,目前世界上有80%的研学旅游在景区开展,我国有两万多家景区,是研学旅游的重要基地,但是这些景区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主要业务,今后要发展研学旅游,景区必须要对接学校,包括景区服务设施、解说模式等都要围绕研学旅游开展改革。此外,还要对景区的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