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人事任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中核工程:十五年砥砺前行,强核报国正青春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22-12-27 21:55

正文


自2007年诞生以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坚持党的领导,传承核工业精神,不忘历史使命,牢记党的嘱托,凝心聚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工程发展攻坚战,形成了科技创新和核工程总承包两大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唯一具备核电、核化工、核燃料等核工业全产业链研发设计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中核工程总包36台核电机组,已高质量建成投运14台,牵头上下游企业铸造“国之重器”,创造三代核电全球首堆建设最佳业绩;设计建造我国四大核燃料元件生产基地,并实现多型号燃料组件的技术创新及国产化;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因核而生:与新中国核工业共成长

追溯历史,中核工程始终与中国核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忧外患,百废待兴。1958年,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下,新中国第一个核工业设计院——二机部设计院,即中核工程前身诞生。


在“两弹一艇”研制中,老一辈核工业人夜以继日奋勇拼搏,完成设计并建成投产或完成设计气体扩散厂等17项重大工程。


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示:同意原子能工业逐步转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核工业开展了产业结构大调整,核二院也开始一系列灵活经营,成功将产业经营拓展到民用建筑、火电、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多领域。二次创业时期,中核工程在核电、核技术应用、民用工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骄人成绩,牵头自主研发设计了我国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功为我国再铸“国之重器”。


一甲子时光的砥砺前行,中核工程“因核而生,随核壮大”。2007年12月27日,以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核电部分)的主营业务和骨干力量为基础重组改制,中核工程应运而生。15年来,中核工程不忘历史使命,传承核工业精神,昂首挺胸、步履不停,坚定地向着建设国际一流核能工程公司迈进。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中核工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主业特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核工程党委坚持“抓党建从业务入手,抓业务从党建出发”的原则,形成以党建为统领、绘制一张“总承包”蓝图、N项实施举措的“1+1+N”发展体系。把党建主题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


围绕工程总承包主业,中核工程构建了“两层级一体化”党组织管理模式,打造“总承包”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的建设与工程建设“双示范”“双丰收”。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部任务,并成功入围国务院新一批“科改示范企业”。


加强理论学习,中核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学习体系,涵盖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小组、宣讲会、支部“三会一课”等,通过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中学、个人自主学、专题研讨学,打通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

聚焦精品标杆工程,中核工程组建覆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建安单位的联合党员突击队,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举措,凝聚共识,聚拢合力,接续创下“华龙一号”首堆最短工期、田湾项目部6号机组提前四个月具备商运条件、参与WANO评价核电机组均获满分的佳绩。


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核能

创新型号技术策源地

中核工程作为中核集团科技创新主体单位,是我国最早从事反应堆工程和核电研究的设计单位,是核电型号总体院、国家核电研发设计建造的引领者。


从其前身核二院始,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核工程实现了核电技术后援、引进/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自主知识品牌“四级跳”,先后完成了300MW、600MW、1000MW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并成功设计研发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公司向科技型工程公司转型,中核工程全面推进从设计为主向研发与设计并重的战略转型,充分发挥核化工、核电、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与核材料等型号开发总体院优势,以型号引领创新。先后建立起自主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实体化先进核能研究院等,聚焦华龙系列型号等研发,形成了“大中小微”型号的全谱系布局。同时还先后建成后处理等研发基地、先进核电研发中心,有力夯实了研发验证平台保障条件。从2016年到2021年,中核工程总研发投入翻了近8倍,年均增长超48%。中核工程正蹄疾步稳,向着国家核能创新型号技术策源地迈进。


在做好“六大工程研发基地”的基础上,中核工程积极开展多渠道工程科技创新,推动“小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深化与中核集团兄弟单位、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11个联合实验室,在安全壳热工水力、核工程力学、先进焊接与检测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成果丰硕。


在积极推进型号创新的同时,中核工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成立数字化设计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一软(数字化设计)、一网(物联网智慧工地)、一硬(模块化设计、自动化装备)的数字化建造体系:通过从数字化设计入手搭建核电数据链,实现设计及管理数字化,夯实转型基础;通过建设智慧工地,助力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交付等建造全过程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效提升核电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管控能力;通过研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装备,实现数字化建造技术在土建、安装领域的应用。中核工程正以“破冰者”“领头羊”的姿态,推动我国核工程建设从劳动密集型向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5年以来,中核工程荣获各类科技奖项36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29项。申请专利2434项,获得授权并维持有效专利1119项。


中核工程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以打造国家核能创新型号技术策源地为目标,为确保核电、核工程产品技术先进、自主可控,为国家核事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持续深耕:立足总承包优势

打造核工程产业链“链长”

2022年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其中,中核工程牵头研发设计和总承包的福清5号机组实现建造工期68.7个月,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成功入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自2007年重组改制以来,中核工程已经承担36台核电机组的总承包任务,高质量建成14台机组并交付业主,10台机组获WANO运行指数满分。此外,中核工程还积极“出海”,参与海外核能工程项目建设,负责ITER组织的TAC1项目是中国核能企业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参与的国际大型科技设施建设。

15年来,中核工程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2018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成为迄今为止中核集团唯一获得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的企业;201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成功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项;2019年,福清核电3、4号机组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填补了核行业在该奖项上的空白;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代表中国质量届最高荣誉的中国质量奖;截至2022年年底,连续7年荣获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金奖。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总承包道路的同时,中核工程也充分发挥总承包业务模式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十四五”前,中核工程制定新目标:打造核工程产业链“链长”,即要以自身为核心带动关联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国产化替代,提高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的自主可控水平。

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总承包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信息,中核工程正在实施核工程领域纵向一体化战略,将业务覆盖到核电、核化工、核设施以及核燃料处置等全周期环节,并逐步由工程总包向后端在役核能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延伸,将中长期技术服务规划和总体解决方案以及贴身兜底式的业务模式定为未来主打。下一个15年,中核工程将进一步融入产业链、重塑产业链、领导产业链。

回首往昔峥嵘岁,遥望前路道苍茫。传承一甲子岁月,身兼15年芳华的中核工程,正处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中核工程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未来激荡的新时代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宏篇中,在核工业发展的滚滚潮流内,以青年般的热血、意志、勇气,坚定地向建设国际一流核能工程公司迈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中核集团召开2022年警示教育大会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 | 中核工程
责编 | 王宇翔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