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悠悠,7岁的小朋友娴熟地演奏名曲《浏阳河》;葫芦丝悦耳,14位老年居民组成的演奏队动情吹响《月光下的凤尾竹》……1月16日,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刘家窑第三社区新春联欢会老少同堂,年节氛围拉满。
1月17日,随着社区民乐队奏响欢快悦耳的经典乐曲《金蛇狂舞》,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新春联欢会拉开序幕,朗诵队、模特队、合唱队纷纷登台献艺。温暖热烈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活动结束后,居民们拉手恳谈,久久不愿离去。
王美意、安宝兰两位老人都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她们表示,参加社区活动,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得到提升,对社区生活十分满意。
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的模特队进行精彩表演。
谈到为何会有如此凝聚力,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党委副书记索娜介绍:“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我们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确保每个网格中都有20个以上的积极分子。党员带头影响居民,社区活动覆盖面不断提高,吸引了一百余位社区居民参与。”
蒲黄榆社区是老旧小区,存在缺少物业、环境促狭等管理难点。“文化活动依托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居民素质得到提升,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环境清扫、治安值守等社区治理工作也顺畅起来。”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崔海燕总结道。
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社区文化生活的亮点。
1月17日,朝阳区高碑店乡太平庄社区“金蛇送福童乐会”的活动现场,社区党委书记王丹讲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的意义,启发孩子们对春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自豪感。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非遗讲师高雪(中)在对居民进行辅导。
1月21日,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大寒迎福·新春墨香浓”写福字活动从非遗文化宣讲的角度切入,居民们围坐桌前,认真聆听天坛街道非遗讲师高雪讲授“福”字的起源、演变与文化渊源。在下笔写“福”字时全神贯注,一笔一划间尽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以非遗文化资源为抓手,天坛街道积极探索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惠民工作新路径。天坛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程凯西介绍:“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二十四节气’品牌活动,以及以皮影、京绣、拓印为主题的‘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都非常受欢迎。”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太平庄社区“金蛇送福童乐会”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石艺晨(右一)协助小居民完成作品。
“每次参加活动居民们眼中渴望的光芒,都是对我工作的鼓舞和促进。”讲师高雪说道,“居民参与非遗文化活动的意义不只在于丰富知识、愉悦精神和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