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全红婵大哥全进华回应被贴标签 ·  昨天  
新华社  ·  孙颖莎,积分破万第一人! ·  2 天前  
新华社  ·  不能遗忘!7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让人泪目 ·  1 周前  
人民日报  ·  2天救3人!玉苏普江·艾比布拉,受到表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死亡游戏”可能就在你身边!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1 18:39

正文

说到流行游戏你会想到什么?

晚上与好友开黑的lol?

中午午休时的王者农药?

现在有一个名为“蓝鲸”的游戏

不仅风靡全球

最近还默默潜入了中国

而它的终极目的是

让你自杀



什么是“蓝鲸死亡游戏”?

 

“蓝鲸”死亡游戏(Blue Whale)是一款源于俄罗斯的自杀式死亡游戏。

 

游戏规定,玩家必须在开始游戏的50天内完成各种“小”任务升级,这些玩“小”任务包括:每天凌晨4:20起床看一整天恐怖电影,在胳膊上用刀刻出鲸鱼图案,不说话等。

 

此外,组织者每天会发布一些消极言论,使参与者日渐低迷,从而完成最后一个任务——自杀。自杀时间与方式都须自己来拟定并执行,否则将会受到威胁。在国外已有多名青少年因为参与游戏自杀!

 

今年2月份,两名俄罗斯青少年的死亡引发网络恐慌:

 

俄罗斯少女 Yulia Konstantinova,15岁的她本来处于最美好的年龄。

但她却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顶纵身一跃……



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社交网站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就在Yulia自杀的同一天,她的朋友——16岁的Veronika Volkova也选择用“跳楼”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还在自己是手臂上,

用刀刻下了鲸鱼……



目前游戏组织者已落网,然而更可怕的是游戏根本停不下来!


犯罪嫌疑人Philip Budeikin被捕时的诡异笑容

 


少男少女们究竟为何会深陷死亡游戏?


调查发现,组织者很会与孩子交流,并且很懂心理学,他们让女生相信自己很胖,让男生相信自己很失败的失败者。



游戏放大了孩子们生活的空虚和性格中的阴暗面,并向孩子灌输“另一个世界”的概念,让孩子们相信“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会更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蓝鲸”类死亡游戏是如何把人引向自杀的深渊呢?

 

1.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就是当你先要求别人帮一个小忙,再要求帮一个大忙,比直接要求别人帮大忙的成功率要高上很多。

这个游戏中,一共分为50个步骤,从开始的4点20起床,到最后的自杀,强度不断在增加,就是通过登门槛效应来诱导别人,试想如果一开始就让你自杀,这个游戏还能玩下去么?

 

2.公开承诺

 

这个游戏的第26条里,它要求提前公开自己的死亡日期。公开承诺后,你的行动已经预先做出了表率,你的思想会为了支持你的行动而变的更加坚定(行为改变思想)。同时,公开的方法会让你产生对他人的评价的顾忌,特别是在一个封闭的qq群里,从而又增加了你把游戏玩下去的动力。

 

3.情绪扰乱

 

“死亡游戏”里设置的任务都有个共同点,扰乱你的生理与心理功能,通过生理上的睡眠剥夺、扰乱生理节律、迫使接触恐怖信息等方法,使参与者精神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其自我保护机制。

当你的自我保护机制丢失后,你会对不合理的事情视而不见,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洗脑,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4.维特效应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了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在小说出版以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青少年都模仿维特的自杀行为。后来就将这种模仿的自杀行为称为维特效应。

这个游戏对于死亡的浪漫化和美化(像一条蓝鲸游入深海),也同样可能会使相对脆弱的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自杀可以解决某些问题。而已经成功的人则会对它们起到榜样作用。

 

5. 群体效应 

 

游戏的组织者通常会将成员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分离,同时也避免他们与其他成员相互接触。

同时,组织者会惩罚不一致声音(游戏开始要你发裸照,如果你不玩了就惩罚你),压力的存在往往会缩小人们的注意范围,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那些毫无根据的观点,顺从社会压力,并倾向于诋毁组织之外的人”。

 

邪教游戏已经传入中国

 

这款听起来很荒谬的游戏借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更可怕的是,这种邪教游戏通过QQ空间,贴吧等已经悄悄进入中国。

  

要加真正的“蓝鲸游戏”群组,需要经过群管理员的验证。如果女性想加入这个游戏群,必须给管理员发送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如果中途退出游戏,裸照会被直接发到网上。而对于加入游戏的男性,管理员只向他们索要身份证照片和家庭地址,并威胁称一旦男生退出游戏,将会“根据地址追到家里”。

 

腾讯已处理12个疑似qq群

 

腾讯公司表示,QQ安全团队于5月6日对涉及该关键词的QQ群进行排查,共对12个疑似相关QQ群进行了处理,同步启动了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屏蔽。



QQ安全团队称,在“蓝鲸死亡游戏”被更多媒体曝光后,根据“蓝鲸”热点关键词建立起来的相关及无关的新群还在增加,QQ安全团队正在进一步进行排查和打击,并扩大关键词的屏蔽范围。

 

披着时尚外衣的“死亡游戏”还不少

 

“笔仙”游戏

 

2013年5月,湖北应城两名在校女中学生相约跳楼,一人当场死亡,经警方调查,死因系玩“笔仙”游戏所致——中考在即,两人倍感压力,“求笔仙”相助,“笔仙”劝导其跳楼可到极乐世界解脱。

 

所谓“笔仙”游戏,据说是在午夜时分,熄灯点烛,游戏双方各自伸出一只手,共同握住一支笔,让笔尖立于白纸之上,然后召唤“笔仙”,向其提出问题,比如“考试得第几名”、“能否考上好学校”、“多大结婚”等,据说笔就会动起来,玩家据笔尖在纸上的划痕推测得出答案。这两年,随着以此为题材的恐怖电影《笔仙惊魂》系列上映,“笔仙”游戏流行于90后、00后学生中间。



早有专家指出,所谓的“笔尖自己会动”,其实质则是玩家的手在抖动,导致笔尖跟着运动——玩家握笔时手腕手臂由于处于悬空状态(游戏规定姿势),在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发抖,但时间稍长就会太累,自然会出现抖动反应。

 

QQ自杀群

 

2016年12月,20岁的湖南大学生小伟通过QQ群和网友相约自杀,小伟的父亲假扮网友卧底该QQ群救下一名轻生者,但第二天,小伟却另约他人在长沙跳楼身亡。



搜索关键词“自杀QQ群”,能找到相关网页约3450000篇,其中,除了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通过QQ相约自杀的新闻报道外,还有一些是网友发帖询问自杀QQ群的群号。在“自杀群”里,群友们的聊天内容都跟死相关,他们各自讲着自己的故事,与大家交流着各种自杀的方法。


 

丧尸药

 

这种药在欧美俗称“浴盐”,是一种致幻性很强的新型精神毒品,吸食后人容易引起幻觉,且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在美国发生过多起吸毒人员啃脸事件,如果吸食过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在欧美国家被明令禁止。



2014年1月1日,我国也将其列入了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目录。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非要化身“绝命毒师”,贩卖毒品祸国殃民。

 

失身酒

 

这种外表看起来超像果汁,标注的酒精含量只有12%的饮料被网友起名“断片饮料”,也叫“失身酒”。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简单的果汁饮料而忽略了它。但你知道吗,美制酒精度等于两倍的中国酒精度!也就是说,相当于24%的酒精含量!请注意不是酒精浓度,是酒精含量!不仅如此,这种饮料里还添加了咖啡因。咖啡因会在你喝的时候麻痹你的神经,所以你根本感觉不到任何晕眩。可是,当喝完一整罐之后,后劲就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在美国,经常有学校被曝出学生饮用这种饮料后中毒身亡,还有在大街上裸露的,但是醒来后却什么都不记得。该饮料还一度被纽约禁止售卖,从这就能看出它的威力有多强大了!


某宝上的预售产品

 

有很多人觉得好奇,非要尝尝。小编真心劝奉一句,不管你们多想找借口宣泄,但前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女生!如果有男生告诉你这是饮料,请反手给它一个大耳刮子!

 

这些披着各种外衣的“死亡游戏”之所以能有机可乘,就是击中了人们猎奇的心理。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心理又比较脆弱的青少年来说,蓝鲸游戏很容易对他们起到煽动作用。殊不知,像“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一旦发现涉嫌此类话题的群信息

务必立即举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

一定要珍惜!

 


综合:微信公众号“北京青年报”、“糊言乱雨”、大河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