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2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3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自媒体乱象:"消费鲁迅"卖理财课?这里有份防“踩雷”攻略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12-02 10:43

正文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出“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是扫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社交网络的兴起,将我们带入了“人人皆为记者”的“自媒体”时代。最初,我们为自媒体的平等、高速而欢呼;如今,我们则在起落之中见证了自媒体的诸种乱象:最聪明的大脑们绞尽脑汁制造爆款,渴望透过流量赚钱,甚至不惜制造矛盾、炒作名人、传播谣言及剽窃内容。


媒体随便报,大众随便信,不该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常态。当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出“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是扫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那么,自媒体乱象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自媒体四大乱象


01

虚构事实,制造焦虑,煽动情绪


在自媒体时代,四平八稳、严谨中立的文章往往不温不火,而引发病毒式传播的“10万+”文章,往往热衷制造矛盾与争议。那些让人惊叹的阅读量背后,不乏利用对立、标签和群体认同来煽动情绪,制造焦虑,甚至为了追逐流量不择手段,虚构事实。


咪蒙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发迹与坍塌,恰恰代表了自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乱象典型。比如《寒门状元之死》一文,写得悲情而伤痛,实则漏洞百出;再如“二更食堂”的《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为了迎合受众而用情绪替代事实导向。这种靠“人血馒头”赚流量的方式,曾一度成为自媒体写作乱象中的典型操作。


02

消费名人,庸俗解读,实为带货


名人向来是流量的载体,炒作名人八卦便成为自媒体的“吸睛”法宝。乔任梁去世,热依扎的穿衣风格和抑郁症,郎朗、林志玲的婚姻……这些名人花边,都成为自媒体制造话题的富矿,成为众人消费或攻击的对象。


就连以批判精神著称的鲁迅,也成了自媒体赚取流量的法宝。除了网络上流传的大量鲁迅“伪语录”之外,鲁迅的经历与文章也被当下的鸡汤成功学所骑劫。比如微信公众号“皇太极在纽约”的《贪财的鲁迅》一文,把鲁迅开三闲书屋、野草书屋等出版社的经历,解释成为赚钱而下海做书商;还引用《故乡》大方谈钱,指出“经济最要紧”是成功文人的通性,认为鲁迅“凭借过人的商业天赋,在文字变现上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调侃完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人生大赢家”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卖起了理财课。自媒体对名人生活的庸俗化解读与附庸风雅的“带货”,显得赤裸、廉价而乏味。

03

洗稿泛滥,剽窃内容,堆砌观点


今年7月,拥有600万粉丝的微信情感大号“HUGO”被发现自助注销账号,停止使用。翻看该号历史文章,不乏标题党、毒鸡汤、贩卖焦虑。此外,HUGO还不时被多位作者发文斥责抄袭洗稿。


近年,业内一度爆发了自媒体整合新闻报道是否算是“洗稿”的讨论。对新闻来说,最重要的是事实,自媒体公号没有采编权,难以获得一手材料,却善于整合报道讲故事。很多自媒体在洗稿、抄袭的小道上一路走来,剽窃内容,堆砌观点,甚至流量造假,只为分得流量经济的一杯羹,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与互耗互害。


04

炮制谣言,中伤企业,变相敲诈


自媒体主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概念,然而,很多自媒体却以造谣中伤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果说这个时代“人人皆为记者”,那么新媒体也制造了大量“不实报道”,比如发动“水军”攻击企业,变相敲诈勒索。


日前发布的《2018-2019网络“黑公关”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已替代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成为网络“黑公关”的重灾区。黑公关公司根据金主需求策划话题、制造热推并购买流量,很多企业深受其害。比如,今年的美团黑公关事件已立为刑事案件,标题含有美团CEO王兴的黑稿,首发每篇收费200元。自媒体在金钱诱惑下恶意诽谤的网络雾霾,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极大伤害。


纵观数年来,自媒体是时代注意力的大势所趋,许多自媒体在这波浪潮中创作了有品质、有深度的作品,产生了正向的社会影响。人们对魏则西事件的关注,推动了医院改革;对权健的审视,推动了公共健康领域的整顿。然而,那种利用名人“带货”、炒作或诽谤的自媒体依然存在。改变这种状况,不单要靠平台自律、行业监管,依法治理也必不可少。


书单


市面上与“自媒体”相关的书籍,大多是讲如何在网红经济下创造掘金机会,让读者变成自媒体的“流量”。然而,从自媒体读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该如何避免乱象之下的“踩雷”?以下几本书或许可以提供答案。


《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美)尼古拉斯·卡尔 著,刘纯毅 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如今,透过自媒体的文章“学习”知识,已是很多人的阅读常态。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和生活便利,新媒体也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一书指出,当我们每天翻看手机上的社交平台,阅读那些看似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时,我们正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是一套产量最优化、消费最优化的伦理,也是一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伦理。




《后真相时代》,(英)麦克唐纳 著,刘清山 译,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7月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