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鹏来自河南信阳,他笑称自己是从中部地区乡村走向经济中心上海的“逐梦青年”。
在逐梦的道路上,他凭借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品质,在一次次人生的关键考验中脱颖而出。
本科时,他就读于中南大学材料工程及数学专业,四年后,他进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始研究生生涯。2018年硕士毕业后,他踏上卖方研究生涯,迄今已有6年。
选择卖方研究得益于研究生时候的氛围感染。
复旦经院“盛产”二级投研从业者,许多知名的卖方分析师就出自于此。耳濡目染之下,吴祖鹏开始接触卖方研究行业,并从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实习生开始起步。获得留用后,他从环保公用行业入手,开启卖方研究职业生涯。通过大量的报告撰写、实地调研等工作,他锤炼了扎实的行业研究能力,也为扩展研究边界打下了基础。2020年,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迭代渗透加速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国产替代加速,国内数字经济、智能驾驶、信息安全等领域蓬勃发展,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就此,他开始转型计算机行业研究,并于2021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他专注于智能驾驶领域,并拓展覆盖信创&政务IT、能源信息化、IOT、机器人等多个板块。
凭借勤奋刻苦的精神、及时响应并主动挖掘客户需求的态度,他迅速在这一新的领域崭露头角。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回顾求学立业走过的道路,吴祖鹏总结: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悲喜苦乐、品尝过酸甜苦辣,但自己始终保持着充实而积极的态度,坚持向上的奋进姿态。
“踏实勤奋,不怕挑战,最后尽人事听天命”,这是一种勇敢坚持,也是一份乐观豁达。
何为优秀的分析师?吴祖鹏给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优秀的分析师,应该像一只勤奋、耐心且精明的蜘蛛,勤奋地织构出一张巨大的产业链网络,精明地观察着网络上的任何波动,耐心等待胜率足够高的机会,为客户的净值做出正贡献。”
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优秀分析师的共性品质。
投研世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尤其是计算机行业发展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特点”,对投资方向、标的甄别和节奏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
优秀的研究员需要时刻跟踪国内外最新变化,与产业界进行交流论证,并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判断,从而向客户进行高质量、有价值地输出。在他看来,勤奋是分析师的必需品质之一。
回想起刚入行时的工作情景,吴祖鹏依然记忆犹新。“最难的是刚入行的1-2年时光,难的不是工作内容本身,而是整个身心状态要从学生转为卖方研究员。相较于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
卖方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几乎没有个人生活,一周至少有六天都是早8晚1的作息。
”他自我调侃道,“入行以来‘压力肥’效应显著,体重不知不觉增长了十几公斤。”时至今日,一天5场路演、晚上12点后入睡、频繁连续出差仍是他的日常写照。
谈及提升自我之道,吴祖鹏主张要深入行业、躬身入局,以便精准洞悉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他给了2条秘诀:第一,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最近5-10年维度的行业深度报告以及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财报很值得看,有助于建立产业分析框架;第二,通过与从业多年的行业领导及专家交流产业发展史,可以助力深入理解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
在五年的行业深耕与积累中,吴祖鹏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研究框架,并在市场的磨练以及与产业的交流中不断迭代优化。
刚研究计算机时,他注重微观分析,重点关注对个股业务的理解以及收入和利润的拆分;经过1-2年的打磨,他更加注重中观层面的产业趋势和规律;现在,作为研究计算机行业5年的“老司机”,他越发意识到地缘政治、经济增长预期、市场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宏观因素对个股定价层面的影响。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这首打趣的谜语小诗也可以用在卖方分析师身上。吴祖鹏认为,
从业几年来,
多线条并发处理能力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业务层面,卖方工作天然是多重工作叠加状态,内外部工作兼顾;落实到“推票”层面,也是多因素并发考虑,结合业绩、估值、成长预期、市场风格、管理层质地、潜在风险等综合考虑,尽可能寻求最优解。
虽然自认为性格偏内向、社交能力不强,但机会来临时,专业又赋予了他坚定的自信。
近些年的研究实践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智能驾驶、数据要素等带来的投资机会,并发掘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在适当的时机向客户坚定推荐,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对他来说,推荐优秀个股很有成就感,他会通过深度报告、路演、反路演等形式反复推荐,让客户认识到优秀公司的价值,后期公司股价的优秀表现则是对研究最大的奖赏反馈。
计算机行业热点多发,但吴祖鹏认为
广发计算机团队在刘雪峰老师的带领下,
很好地保持着客观理性的专业态度,重视基本面和估值,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公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