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淀粉酶,大家肯定不陌生,不就是胰腺炎的指
标嘛
~下面 5 个问题你能回答的出来吗?
➤
血淀粉酶 & 尿液淀粉酶有什么区别?
➤
淀粉酶升高,一定是胰腺炎吗?
➤
胰腺炎时淀粉酶一定升高吗?
➤
胰腺炎患者淀粉酶值低,代表病情轻吗?
➤
淀粉酶在胰腺炎中诊断价值到底高不高?
今天带着问题重新认识一下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淀粉酶。
淀粉酶(Amylase,AMY),顾名思义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寡糖和糊精的酶,主要由人体的胰腺和唾液腺分泌,
因此可以分为唾液型淀粉酶(S-AMS)和胰腺型淀粉酶(P-AMS)。
淀粉酶分子量较小,可以从肾小球滤过排出,因此临床上淀粉酶检测包含血液淀粉酶和尿液淀粉酶。
血淀粉酶和尿液淀粉酶检测的都是总淀粉酶
(包括 S-AMS 和 P-AMS)。
Notes:仅供参考,不同医院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当胰腺或腮腺发生病变时,在发病 8 ~ 12 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 ~ 24 小时达到高峰,2 ~ 5 天内下降至正常;而尿液淀粉酶增高晚,在发病后 12 ~ 24 小时才开始升高,但持续时间长,数值可上升至几万甚至十几万。
血尿淀粉酶动态变化
淀粉酶常用于了解是否患有胰腺炎和其他胰腺疾病,可用来诊断急性胰腺炎和鉴别诊断急腹症,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但是
尿淀粉酶
因为受到尿量、尿浓缩、稀释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平波动较大。相较于血液淀粉酶,临床价值较小,
仅作为参考
。
血清淀粉酶是检测胰腺功能的最常用的实验室指标
,已纳入 2021 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 3 倍。
3)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上述 3 项标准中符合 2 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除了胰腺和腮腺疾病以外,较多重症患者会出现血淀粉酶升高,但却没有急性胰腺炎证据。
Lankisch 等学者发现在 1765 例非胰腺疾病的住院患者中,血淀粉酶升高的有 140 例(8%),但是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 3 倍以上的仅有 7 例,
在所有高淀粉酶血症患者中,通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一例急性胰腺炎。
因此,有学者提出升高的淀粉酶很可能是唾液淀粉酶,此时需要测定淀粉酶同工酶来进行鉴别诊断。
Weaver 等学者做了相应的实验,他们观察了 192 例各种危重症患者,70 人(68%)存在高淀粉酶血症,70 人中单纯的胰淀粉酶升高有 18 例,其余 52 例为唾液淀粉酶或混合型淀粉酶升高(胰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均升高)。
但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即使在胰淀粉酶升高患者中,也没有一人有急性胰腺炎或肾衰竭的证据。
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淀粉酶复合物或自身聚集形成大分子量的多聚体,不能通过肾脏清除,导致持续性的高淀粉酶血症的一种临床症候。
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其机制可能是 S-AMY 的异位分泌。因为 S-AMY 不仅存在于唾液腺,也可见于肺、汗腺、乳腺、生殖腺、泌尿道、消化道、血液系统等。
此外,
高淀粉酶血症也可见于急腹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脑外伤、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胆囊炎、胆石症、胃肠炎等。综上,
合并高淀粉酶血症不一定就是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值的高低不一定反应病情轻重,重度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大量坏死,胰腺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淀粉酶水平
正常或轻度升高
。
酒精性和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害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或微循环栓塞,释放的血淀粉酶
不能完全通过血液循环
到达外周组织,淀粉酶水平也不能反应胰腺真实情况。
除了上述的重度胰腺炎和酒精性或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以外,以下急性胰腺炎患者也存在淀粉酶不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