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
面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听乐队首席,怎么给出聪明的答案
面对古典音乐听众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行家常会做出相当简短生硬的回答,但这种态度只能将潜在的听众赶跑。
不过,靠谱君整理收集了一些乐迷朋友们好奇又不敢问的“简单”小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Chattanooga交响乐团的乐队首席Holly Mulcahy以及上海爱乐乐团的指挥和乐师,怎么给大家聪明的答案。
这些很棒的听众提问,
提供了新鲜且独特的观念或视角。
➀
为什么定音鼓手好像在闻他的鼓?
Holly:我花了一段时间才理解了这位听众在问什么,但回头看定音鼓,我完全看到他问的内容。
定音鼓手实际上做的是:把耳朵凑近鼓皮,轻轻的拍打,在乐团演奏过程中给手中的鼓重新调音。从听众的角度,他的确看起来像正在闻他的鼓,他的脸(特别是他的鼻子)恰好正贴近鼓皮。
➁
为什么弦乐演奏者的手在颤抖?
Holly:对于刚接触交响乐场景的观众,这一定看起来很奇怪。当我再次用不同角度观察,我震惊地发现一整组小提琴手的左手看起来极像某种跳着奇怪的仪式性求偶舞蹈的鸟类。
这种“颤抖”,或揉弦,是一种让音乐织体变得更美的发音方式。而另一种相反的效果,即让手指离开琴弦,能够制造出另一种不同的音色。也许在某些家庭音乐会上展示两种不同的发音方式会很有趣。
➂
为什么小提琴手下巴夹着一块白布?
跟黑色服装相衬看起来很傻。
Holly:很多小提琴手和中提琴手选择在腮托上添加一点保护,以防乐器与他们的脖子产生摩擦。皮肤很脆弱,如果脖子和乐器没有隔开,有些人的皮肤可能会有过敏反应。
没有从听众的视角观察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将布的颜色与音乐会黑色演出服的色调统一?当然有。
➃
为什么没人看指挥?
Holly:我承认从听众的角度看,这一点的确可疑。毕竟,如果音乐会过程中没人看指挥,那为什么还需要他/她呢?有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某些指挥甚至会更进一步地展示乐团如何在没有他们的情况下也能演奏。
正如驾车时,我们的注意力同时要分布在许多事情上,此时的道路和其他车辆本质上就如同不同的声部,指挥则如同全球定位系统和雷达探测器,当然在这里是比喻。关键是,演奏音乐时,用余光注意周围是必须的。
➄
单簧管手、双簧管手或圆号手
为什么在乐章之间拆开他们的乐器?
Holly:如果你听过包含几个乐章的作品的录音,每个乐章之间通常只有轻微的停顿。但是在现场演奏时,乐章之间时常会有像芭蕾一样复杂的事情发生。
此时木管乐手会拆开他们的乐器,彻底清洗当中凝结的水汽,把水倒掉,为下个乐章“重置”乐器。有时这样的动作会让乐章之间的停顿时间加长。由于其他乐手在台上通常不会有那么大的动作,所以木管乐手在停顿时更引人注意。
➅
为什么首席小提琴手会迟到?
Holly:当观众席坐满,音乐会准备开始时,这的确看起来有些奇怪。我甚至偶尔会听到一些大城市的听众说:大家竟然为迟到的乐手鼓掌,真是太好笑了。
首席小提琴手迟迟入场只是另一种让听众知道音乐会即将开始的方式,并且乐团调音会多给听众一点时间将手机调成静音。
➆
长号手看起来在打瞌睡?!
Holly:我也看到过!小时候去听交响乐,我经常拿这个跟我弟弟开玩笑。但是,对于一个可能 45 分钟都不会吹一个音的铜管乐手,有时候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也许这看起来有些失礼,但通常并无恶意。
有些乐手不喜欢长时间盯着指挥或同事,也觉得长时间盯着自己的脚让脖子很难受。最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坐着不演奏后还要以正确的音高和风格进入,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当你的铜管手坐了很久以后正确无误地首次进入,为你的乐团自豪吧,这比你想的困难得多。
➇
你们大部分穿黑色有原因吗?
Holly:对某些人看起来经典的颜色,对其他人可能又黑又沉闷。我们穿黑色通常是为了舞台上的某种一致性。除此以外,舞台上每个人都穿同样的颜色,也有助于观众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黑色只不过恰好是大家此时一致认同的颜色。
当然,不同的制服和不同程度的正式性总是有讨论的空间,但大部分乐手的衣柜里装的通常是黑色礼服。如果要改变这一点,可能对于乐手是一笔大花销。尽管有部分的减税,必需的置装费用并不能向乐团报销。
⑨
演出前乐手为什么一定要在台上调音?
不能在台下调好吗?
一方面,音乐会开场前半小时是每位演奏员最为忙碌而紧张的时刻,有些人可能在疯狂的练琴,而有些人则在养精蓄锐,总之,后台的时刻完全属于个人。另一方面,像小提琴这样的乐器本身非常敏感,随着时间与温度的变化音准会产生微妙的不同,所以,音乐会开始前几分钟,演奏员纷纷上台,等所有的人到齐后乐队首席便会带领大家开始对音,这也预示着音乐会即将开始,观众们安静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音乐会礼仪。
那么关于对音这一环节,具体是对哪一个音呢?标准答案是 C 调中的 la,它被称为标准音,几乎所有乐器均以此音为基础来进行调音,这个音在外部环境中的稳定性极好,听觉上也较为舒适,这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音都能校准。A 被称为音乐会音高(concert pitch),频率为 442 赫兹,而交响乐队的所有乐器中标准音最为稳定的是双簧管,所以就由双簧管给出标准音高。
——上海爱乐乐团乐队首席 夏蕴慧
⑩
为什么有的提琴手腮处垫布,
有的直接在琴上加了看上去像硅胶的套?
垫一块布是因为怕拉琴的时候下巴部分出汗,这样会影响到演奏,而且有些人具有疤痕体质,一直夹琴皮肤颜色会变深。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硅胶套”指的是“肩垫”。一般人脖子长度大于琴身“厚度”,所以在琴尾加一个肩垫才能把琴稳固地夹在下巴和肩膀之间。也有人不用肩垫,而在衣服里塞一块海绵,也是为了补上这个“高度差”。
——上海爱乐乐团乐队首席 夏蕴慧
⑪
小提琴和中提琴从外观上究竟如何区分?
听说只差1/7的大小,但也很难看出来。
中提琴外形结构和小提琴基本相近,但尺寸比小提琴要大一圈。在音乐会上,以指挥台为中轴线,指挥右手边坐着的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两个声部的位置经常不一样是由于不同的指挥有不同的听觉习惯,另外还涉及到演奏的作品。
个人觉得中提琴在舞台外侧的效果较好,因为中提琴的音孔(∫)和小提琴是一样的,横置共鸣效果好,并且在外面的话不容易被乐队低音声部盖住,声音比较容易传出。
除了从视觉上去判断,其实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用耳朵听,中提琴音高比小提琴低五度,比大提琴高八度,定弦依次为 c、g、d1、a1,在交响乐队中,属于中音声部的中提琴音色温暖而丰满,像是女中音,较之小提琴的绚丽,它略显内敛,与大提琴的深沉相比,则更富有感染力。
如果说小提琴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脸,那么中提琴更接近人的内心,它平凡而不可或缺。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表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精益求精,那么中音声部就需要演奏得出色,整个乐队才会显得有血有肉,否则听起来就只有一个躯壳。”
在此,推荐两个中提琴相关的作品,法国作曲家德利勃的《葛佩莉亚》和阿道夫·亚当的《吉赛尔》,在这两部芭蕾舞剧中,作曲家运用了大段的中提琴独奏片断,这在交响乐中相对少见,法国作品偏爱色彩性乐器,如中提琴和英国管。
——上海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 刘诗文
⑫
为什么大提琴那根“针”不杵在地板上,
而是杵在一个木头块里面呢?
大提琴的底部有一根金属棒作为支点,长短可以伸缩调节,在演奏时起到固定大提琴位置的作用。巴洛克时期的大提琴底部并没有现代大提琴的这一特点,演奏者用小腿夹住琴,底部支点是由一位名叫阿德里安·塞维斯的大提琴家在 1845 年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使大提琴在演奏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现代大提琴演奏在力量和技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厅舞台地面通常较为光滑、坚硬,为了固定底部的支点进行专业演奏,会在下面垫一块 T 字板,T 字板上面具有多个档位的小孔,大提琴的金属棒则固定在 T 字板里。
——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 吴敏喆
⑬
为什么交响乐团要这样安排乐器的位置?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涉及到交响乐曲目编制。理论上,乐器的布局是为了达到最佳的声学效果。作曲者在谱曲时会首先会根据自己的音响构建给出一个详细的编制,之后在作品演出时,根据场馆的情况、指挥的要求等诸多因素做进一步调整。
关于交响乐队声部的位置,通常分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八大声部。具体地说,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
铜管组分别是小号、圆号、长号、大号。打击乐组有定音鼓、锣、钹、吊钹、铃鼓、三角铁、雪铃、铃树、梆子、快板等乐器。打击乐也包括色彩乐器,通常指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排钟、管风琴、钢片琴等。
弦乐声部在乐队最前面,以舞台为中心呈圆弧形摆放,弦乐器的音孔(∫)以一定角度面对观众,通常舞台右侧(从观众的角度看是指挥的左边)是一提和二提声部,舞台左侧则分别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如果中提琴在舞台前排外侧,那么大提琴就在乐队中间位置,音孔直接面对舞台,大提琴所传出的声响较大,出来的音色较为厚重。
我们常常也看到有些指挥喜欢将大提琴置于乐队的外侧,这样声部效果较为平衡。弦乐声部肩负着整个交响乐队的半壁江山,它的布局事先根据曲目精心安排,并不会随意调整。
乐队的中间是管乐声部,由于管乐的音量略大于弦乐,所以在数量上略少于弦乐器,位置在弦乐的后面。最后排则是打击乐,由于打击乐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又属于色彩性乐器,放在最后依然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出来的声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上海爱乐乐团指挥 张亮
⑭
如果有人在演出中奏错了音,
特别是管乐,指挥会生气吗?
这位朋友,我很负责地告诉你,不仅指挥会生气,所有人都会很生气……
如果某一件乐器在乐章中进行独奏,那错音就会显得非常刺耳,大家会在第一时间感觉到,现场音乐会对于演奏家有着极高的要求,作为舞台表演艺术,艺术家必须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上海爱乐乐团指挥 张亮
⑮
乐队里头所有人都是看谱的,
为什么不背谱呢?
在乐队演奏中,要求全体演奏员背谱演奏是不太现实的,尤其十分冗长而复杂的交响乐作品。
作为乐队演奏的一员,不仅需要将自己的部分演奏好,还要考虑到诸多其他因素,比如与其他声部的协作、看指挥的手势等等,因此,乐队演奏一般不背谱。
钢琴家独奏为什么又不看谱呢?
而独奏家在音乐会中的地位特殊,音乐中的独奏就像戏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独奏家而言背谱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对作品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舞台表演之中。
——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 吴敏喆
不过关于“为何乐队成员看谱,而独奏家往往背谱”的问题——尤其是独奏家背谱这一实践,其实并不是让“演出更投入”这么简单,从音乐史的角度去看,里面又有大学问!
希望这篇文章,解答了你积蓄已久的困惑。我们相信,没有愚蠢的问题,而看似普通的现象里很可能蕴含着大道理。
古典音乐·艺术·看展·演出
谱妹WeChat:kaopul
想在读者群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吗?
入群暗语:门德尔松
编辑 _ 谱妹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新媒体旗下分类媒体「靠谱」
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