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1月1日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昨天  
51HR派  ·  2025打工人愿景:加油加薪不加班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更多全职岗位 · ...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滴滴:产品与用户运营专家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中国新闻网:金融新闻部资深记者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你得和聪明人打交道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3-24 19:29

正文

让你无法忍受的,

不是别人的智商,

而是你的心魔。


我有位朋友年后跳槽到一家新公司,薪资虽然翻了两番,可她却很不开心。

 

她从前的公司是一家小国企,办公室的中老年同事对电脑的操作,大多仅限于开机看电视剧刷淘宝,作为办公室屈指可数的年轻人,她简直是如同天才一般的存在。


可是到了新公司之后,却几乎发生了逆转。

 

人家轻车熟路操作着的软件对于她像是天书,会议上的很多内容,她常常听不懂,就连午餐时间别人默契的笑点,她也不知所以。

 

作为部门唯一一个非985院校出身的本科生,她暗叹自己好运的同时又觉得无比心虚,长叹一声说:


“我现在都开始怀疑自己当初跳槽是不是错了,我也想跟大家好好相处,可是总觉得自己好笨,跟那些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智商不在一条水平线,怎么强融?”

 

我们常常对“比自己聪明”的人有莫名其妙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另一方面却又因嫉妒心和挫败感而想要逃开。

 

可无论是厚着脸皮假装自来熟,还是干脆缩回壳里扮高冷,都既解决不了问题,也挽回不了自信。


如何跟比自己聪明的人沟通,也是一门学问。

 

 




职场不怕脸皮厚

只怕虚伪的自尊心


我还是个职场小透明的时候,有次鼓起勇气跟一位公司大牛请教数据分析的难题,他听完我语无伦次地叙述完,只抬头看了我一眼,皱皱眉:“这个简单,做个pivot就行了”,然后就继续埋头处理手头的工作。

 

那时我刚刚入职一周,根本就不知道pivot就是数据透视表,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何做起,看到对方态度冷冷的,不好意思再问,玻璃心碎了一地。


我只好选择最费时费力的方法手动编辑数据,晚上忍不住跟朋友吐槽,又丧气又伤心,觉得自己好笨,又觉得跟聪明的前辈们打交道很难。

 

她在电话那头笑着反问我,别人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不知道你就说啊,明明就是菜鸟,还偏偏自带偶像包袱。

 


第二天我在茶水间遇到这位前辈,鼓起勇气上前问他,你昨天说的那个pivot是什么啊?我不知道怎么做。

 

反倒是他有点懊恼地拍了拍脑门跟我解释道:“昨天太忙了,都忘了你是新人。”他详细地给我解释了数据透视表的用法,并帮我做好了一个模版供拆解研究。

 

梁欢在《我说的不一定对》中写道:

 

与人沟通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高傲,不卑不亢和谦卑,但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卑不亢也要被划分到高傲这一类里。在他们看来,沟通只有两种态度,如果你不能谦卑的待他,他就认定你是高傲的。

 

在很多时候,所谓的“高傲”和“优越感”都是我们为对方强加的罪名。



或许别人只是忙,或者只是习惯了某种讲话方式,并不针对某个人。


可我们往往在了解一个人之前就先下了定论,从而得出“聪明人都不好相处”和“智商高有什么了不起”的偏狭结论。

 

摆正心态,调整情绪,才能保证沟通的起点。

 

摸清对方的沟通偏好

给对方想要的信息

 

《优势谈判》一书中,将人沟通偏好策略的分为以下四种:

 

时间导向型:对进程中对时间的推进极其敏感,倾向于时间逻辑串联的沟通,比如“周一-周三-周五”

 

关系导向型:对进程中人物的关系更感兴趣,理想的沟通类型是可以促进双方关系的,说正事之前先拉家常的人,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任务导向型:最关心“我需要做什么”和“现在到了哪个阶段”,对整个进程的发展兴趣不大

 

细节导向型:希望得到尽量多的细节,数据,背景,一切相关的资料,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安全感。

 

大多数聪明人的偏好策略都落在时间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的区间,他们思维的跳跃性和经验的积淀决定了他们往往对细节兴趣缺缺,也无需太在意人际关系方面的打理。


想要达成有效沟通,就要模拟一个倒金字塔的模型,行动和任务在上,细节填充在下。开门见山地提出重点,然后再解释原因ABC,如果对方有需要,再去解释A1A2A3的细节。

 

不要东拉西扯,也不要为事件核心做太漫长的铺垫。

 

创造共赢局面

开始从一元到多元的能力发掘

 

当我们夸奖一个人“聪明”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成绩常常是被当作唯一标准来衡量人的智力,但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成功却和智商没什么太直观的联系。

 

从单打独斗的考试变成团队协作的工作,智商诚然是重要的一环。


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一个人智力、情商、话术、实干能力等等因素的综合。


他善于分析,你善于维护客户关系;


他反应迅速,你声线甜美;


他的创意新颖无双,你的演讲动人心魄。

 

与其抱着矛盾的心态对比自己聪明的人虎视眈眈或者心生芥蒂,更不如尽量去寻找跟对方的互补。

 

我们完全没必要用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死磕竞争,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还有另一种出路,就是在更高的人生维度上寻找共赢。

 

学会跟比自己聪明的人一起工作,而不是让自己安于处在一个平庸的群体,才有了上升的空间。


知名广告公司奥美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当该公司提升一名管理人员到某地区去当经理时,就会送给他一个俄罗斯套娃作为礼物。


这是在提示这位新任经理:创建一个新公司时,要聘用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去做部门主管。

 

如果只任用不如自己的人工作,虽然自尊心和虚荣心可以得以保全,但在残酷的市场中,团队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最后就会像俄罗斯的套娃一样越向里发展越小,直到被竞争淘汰。



相反,清楚地认知到个人的能力和才干都是有限的,无论做到什么职位,无论取得过怎样的成绩,都无法在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


再能干的上司,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

 

让你无法忍受的,不是别人的智商,而是你的心魔。

 

打败它,你才能赢。


生活中,你怎样与比你聪明的人相处?





LinkedIn(领英)从3月21日起推出了一个高端招聘专场,有100家国内外顶尖著名企业的10000个高薪职位。


招聘的企业有阿里巴巴、红杉资本、欧莱雅、特斯拉、奥迪、星巴克、迪士尼、华为、腾讯、汇丰银行、IBM、优衣库等等等等。


这些高端职位,很多都是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名企机会。


而这些机会,等待的是不悲观、有勇气的你。 


长按下图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职位详情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陶瓷兔子。初心客厅专栏作者,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id:xinlishudaozixu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