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起诉《哪吒2》侵权并索赔500万?哪吒汽车否认 ·  12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加密货币最大窃案!15亿美元以太币被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比“去产能”、“去杠杆”更紧迫的是“补短板”!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08-31 22:34

正文


我国于1997年前后告别低收入来到中等收入阶段,2016年预计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而 经济观察史表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发生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 这就意味着 对中国的考验还没有真正到来,但2015、2016年我们已经实际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仔细梳理当前经济问题,表面上是“过剩”矛盾突出, 经济升级的关键似乎应该是“去产能”或者“去杠杆”。然而其背后掩盖着大量的结构性矛盾, 简单的“去产能”、“去杠杆”并不意味着资源将自然流至短板,也就无法消除亟待弥补的“短缺”。因此,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弥补短板,借助预期管理引导资源流向,加快推进经济升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一种更现实的选择。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 |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

编辑 | 馒头

使中国经济更长时间

保持一定增速是战略需求

经济观察史表明,一个国家(尤其是人口超过1亿)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中等中间收入国家比较容易,从中等中间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也不是太难,难就难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最终跻身高收入行列。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发生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我国于1997年前后告别低收入来到中等收入阶段,2013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6560美元,2016年预计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这就意味着 对中国的考验还没有真正到来,但2015、2016年我们已经实际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对于中国而言, 最终跻身并屹立于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在于经济增长保持在6.5%-8.5%的通道里运行足够长的时间。 简单测算之后不难发现,按照年均7%增速预计到2023年才能迈进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如果经济增速低于7%,很难说清楚什么时候可以跨越高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槛。 一个大型经济体以这样的时间长度晋级高收入国家,存在外部环境方面的很多不确定性,而如果速度再下滑,则可能出现较大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对于中国而言, 速度目标是战略目标,速度需求也是战略需求。


从国际上的经验教训看,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必要的。 日本、韩国,甚至韩国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仍维持了一段时间8%左右的高速增长。相反,拉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过早地出现“刹车”,导致长时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


从中国经济现实与长远战略来看, 经济长期低速运行并伴随着大幅波动,绝对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 一旦市场信心被破坏,就会造成悲观预期,投资、消费趋于保守,失业问题、财政问题、社会问题可能接踵而至,改革空间被大大挤压,形成经济发展“陷阱”。

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

还有空间,不能放弃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升级特征日趋明显。在传统产业、旧动力调整衰减、优化升级的同时,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不断涌现,可谓低迷中有繁荣。新旧动力的转换过程可能伴随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但同时增长空间也蕴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之中, 中国传统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巨大,而新经济增长空间才刚刚开启。


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补短板”需求


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快,明显高于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 中西部铁路、农村道路、城市地下管网、污染治理、农田水利 等方面。伴随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量城镇将升格为中小城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等,基建投资需求 前景广阔 。根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将存在10至20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将为中国基建产能输出、带动相关投资提供巨大平台。


环保投资一直是经济投资“短板”


“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仅为2.2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升至4.1万亿元,但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INDC)目标,中国 从2016年到2030年将投入30万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2015年中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投资增速高达24.4% ,2016年 在投资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仍然显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技术升级改造的投资需求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装备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而与此对应的则是技术更新改造投资增长缓慢。2015年,全国新建和技术改造类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14.6%,比2010年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虽然研发经费投入持续上升(2014年占GDP比例2.05%),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投入强度水平,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3%—4%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未来投资需求空间巨大。


如果未来技术改造投资需求保持较高增速,将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 高技术产业投资 呈现 快速增长 态势。2016年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4.6个百分点。尽管当前高技术产业投资总量不大、比重较低,但快速增长态势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缓传统产业投资下滑影响。


消费需求空间巨大,文、体、娱前景良好


2013年以来,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类商品和服务不断涌现。 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中国13亿多人口规模、人均GDP8000美元经济水平带来的消费力量,在世界经济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目前 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已经接近发达经济国家,二三线城市正在向一线城市靠拢,农民消费需求结构日益城市化。 数据表明,中国 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资产1000万元的富人阶层也不断涌现。中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0—40%之间,根据联合国标准,已属于相对富裕国家行列,居民消费开始 由“享受型”向“休闲型” 阶段转变,消费需求结构与档次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消费领域的上述阶段性变化加之庞大的人口规模,将推动整体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自2012年以来中国居民数据流量使用的增速达到三位数; 旅游 消费需求连年持续高速扩张,出游方式趋于多样化; 文体娱乐 消费增速居全球前列,2015年电影票房收入达68亿美元,增长近50%,增速居全球前列,2016年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 体育娱乐 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7.1%,明显高于消费平均增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经济体。 新产品不断涌现,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和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等产销量迅速增长 ,2016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5%,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47.3%,智能电视增长25%,智能手机增长10.8%,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31.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增长171.2%,4月份则分别同比增长190.6%和 243.8%。


居民部门杠杆率较低,储蓄水平较高,为消费发展与升级提供支持。目前,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还不到40%,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70%以上的 杠杆率相比差距甚大,而储蓄水平较高 ,提高居民部门杠杆率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前景良好。


国际市场需求仍然较大,不一定悲观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整体延续同比下滑态势,近期呈现回稳势头。与此同时,外贸发展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在加快,对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不必过于悲观。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除,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外贸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为对外贸易增长创造支撑。而由于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出口在全球中的占比不降反升。


2015年,中国出口占到到全球总量的13.8%,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比2010年上升3.5个百分点。高附加值出口快速增长,中高端产品出口占据主导,低端产品出口占比显著下降,一般贸易占比上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2015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28.8%,比上年增长0.4%,一般贸易占到进出口总额的54%。2016年1—4月,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上升至近30%,一般贸易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56%,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比2015年同期提升近1.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不断下降。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