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书局1912
从1912年开始创立,中华书局经历了沧桑百年,沉淀其中的,是对文明的追求和信仰,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情怀。我们扎根的大地流淌着数千年的文化,愿我们一起浸润一起汲取精粹一起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学霸  ·  从《甄嬛传》学高级科研绘图配色 ·  昨天  
BioArt  ·  Sci ... ·  昨天  
生信菜鸟团  ·  读吴家睿老师新书《新科学时代的思考》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DeepSeek 联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书局1912

中版好书榜2019年第一期发布

中华书局1912  · 公众号  ·  · 2019-01-25 17:00

正文



2019年第一期中版好书榜来啦!新年新气象,本次共选出30本精品好书与大家见面,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教育三大类。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让我们在琅琅读书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吧!


中华书局出版的《隋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入选本次榜单。


“中版好书”2019年第一期(30种)



01: 人文社科类


1.《隋书》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唐]魏征 等 撰,汪绍楹、阴法鲁、邓经元 点校,吴玉贵、孟彦弘 主持修订,中华书局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志三十卷、列传五十卷。点校本《隋书》的修订,按照《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总则》和工作程序,在原点校本基础上,遵循适度、适当修订和完善的原则,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形成一个新的升级版本。



2.《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阿城 著,中华书局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是阿城在中央美院的造型学院的系列讲座之二(讲座之一是《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已出版)。本书从造型学的角度梳理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是一部图像学意义的简明佛教史。其中有许多独立研究角度和见解值得关注。



3.《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刘钊、冯克坚 主编,中华书局

本书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便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作为初学者熟悉甲骨文的入门阶梯,还可作为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书写甲骨文时的案头必备。



4.《纸上博物馆之越地宝藏》,俞吉吉 著,商务印书馆

《纸上博物馆之越地宝藏》聚焦浙江省10家博物馆的25件文物,这其中,既有浙江各类“最”字头的文物,也不乏国宝级文物。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涉及的每个文物都配有3分钟的视频专题片,和图书内容相呼应。读者可以在读到每一件文物的同时扫码观看视频。



5.《龚鹏程述学》,龚鹏程 著,商务印书馆

继《龚鹏程四十自述》之后,龚鹏程在花甲之年又为我们带来了他的新作《龚鹏程述学》。不同于一般的自传,不采取逐年讲故事的方式,龚鹏程另辟蹊径地以孔门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叙述的框架,以六艺系统综摄学术。《龚鹏程述学》可以说是龚鹏程立足于当代社会对孔门六艺的一次重新探讨。



6.《不列颠百科全书250周年纪念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不列颠百科全书》系列的最后一版纸质图书。全书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精选了《不列颠百科全书》早期版本中曾介绍过的词条。第二部分回顾了政治、科技、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中领袖级人物的经典观点。第三部分收录了当今世界众多领域的思想领袖或实干家对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7.《经济与改革:西方经济学说读书笔记》,厉以宁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书为厉以宁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阅读相关著作所写的笔记和为一些经济学著作所撰写的序言等,共计28篇。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领域内西方众多经济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8.《迈向新赛道:华为系列故事》,田涛、殷志峰 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华为人致力于手机等终端产品研发和推广的故事,也是华为终端人创造历史的故事。聚焦创新、厚积薄发是华为迈向新赛道的利器,开放是华为过往、今天和走向未来的灵魂。谁拥抱了世界,谁就拥有了世界!



9.《文案变现:写出有效文案的四个黄金步骤》,叶小鱼 著,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旨在让阅读者掌握一个系统的文案思路,并获得具体写作方法。作者叶小鱼,集自己10年文案实战经验以及2年文案训练营、企业内训的教育经验,从“说什么”文案写作前如何找准文案要表达的点,“对谁说”如何找准目标人群,“在哪说”广告投放渠道,再到“怎么说”具体文案写作方法,让读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案写作思路。



10.《公务员读法》,倪峰 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提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内容涵盖宪法以及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等主要法律领域,有针对性地梳理一些与公务员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法条介绍、明理评析等形式,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11.《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赵鸣文 著,研究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大篇幅 、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全景”论述1999—2017年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专著。全书以1999年普京进入俄罗斯领导中枢到重回总理职位,再到第三任总统任期为主线,跟随其执政以来践行的外交轨迹,深入分析和论述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全貌及其特点。



12.《国训: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汉英对照) ,张政 编译,中译出版社

本书搜集古代名言隽语,分门别类整理编译,具有取材广泛、语言精美、注解翔实等特点。此外,本书译文形神兼备,为准确呈现中国文化的风貌和特质,强调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别,作者没有简单选用现有的译文,而是刻意采用直译,或者异化的方法,希冀保留其原汁原味。



13.《手术室外麻醉实践精要》,董海龙、聂煌 主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全面讲述手术外麻醉的术前评估、禁食原则、麻醉药物使用、麻醉流程管理,内镜操作、口腔操作、心电复律操作、疼痛介入操作,以及儿科、整容等特殊情况下开展麻醉的有关问题,内容全面、编排合理、讲述科学,翻译流畅,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对推动我国手术室外麻醉临床水平的全面提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14.《日本的底力》,徐静波 著,华文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述日本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看日本企业,不应戴着有色眼镜,不应搞抬杠意识,必须看到它的自我创新和自愈能力,看到日本的底力。学习它的危机意识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创新能力,并且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日本新产业的创造与发展中,寻找到属于我们的机会与新思维。



15.《诸子的真相》,何新 著,现代出版社

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本书中作者凭借深湛学术功力、颠覆性的视角,解说儒、道、法、墨等诸子的思想真髓,从源头上重新梳理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来面目。对困扰无数学者的未解之谜,一一予以破译,使人有豁然解悟之快意。



16.《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费孝通 著、麻国庆 编,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收录费孝通先生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二次学术生命”之后,在学术界和知识界获得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已经成为新的经典。从这些经典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晚年对文化的反思,已经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升华到天下大同的全球社会,也关注我们今天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文学艺术类


1.《应物兄》,李洱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应物兄》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



2.《单筒望远镜》,冯骥才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单筒望远镜》是冯骥才时隔多年最新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从一段跨国的恋情写起,以古朴精致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展开了一幅真实、鲜活又影响深刻的历史卷轴,一百多年前的天津风貌和中西碰撞跃然纸上。



3.《朗读者Ⅱ》 (全3册) ,董卿 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Ⅱ》同名图书,共分三辑,由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和主持人董卿担任主编。全书共收录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用“走进朗读亭”定格真挚心声,用“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



4.《牵风记》,徐怀中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47年晋冀鲁豫挺近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小说以此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却在19岁命陨的壮烈故事。作者是挺近大别山行动的参与者,小说中每个人、每个故事特别是细节,都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



5.《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陈树千 著,中华书局

本书是一本有关古代节日古诗词的汇编,全书按元日(除夜)、人日、元宵节、三月三(上巳节)、寒食、清明、端午、中元日(七月十五、鬼节)、中秋、重阳、腊八等11个传统节日的排列顺序,精选约三百首古人自《诗经》时代至清朝灭亡两千多年间创作的诗词歌赋汇编而写。



6.《字里行间》,余斌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全书由四十余篇文章组成,有书评,有随笔,有论文,形式不一而足,内容上则多是作者在阅读国内外现当代文学作品之后的思考和感触。这是一部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兼备的文集,可读性、趣味性以及作者才情融为一体。



7.《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巫鸿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巫鸿新作,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多年开设的艺术史课程,以及2016年牛津大学斯雷特系列讲座基础上修订而成。巫鸿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围绕“女性空间”,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