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
据E药经理人消息,明年将取消全国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考核。该消息一经披露,引发行业热议,多家媒体转发了该内容。
药占比考核真要取消吗?取消后医保控费怎么控?这成了不少医院管理者心中的困惑。
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是本轮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药品零加成政策已经在全国施行。在药品零加成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有一个严格的指标,就是药占比。通俗点说,药占比就是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政策要求,医院的药占比不能超过30%。
严控药占比的根本设想是,只要医生不过度开药了,病人的治疗就会趋于合理,看病贵的问题就会得到最终解决。而实际上,医疗领域的问题很多,并不全部集中在药品身上。
而取消药品加成,砍掉的只是最终销售环节的15%。医院的名义采购价(往往也是政府招标价)明显高于药企实际得到的采购价,中间的差额即为二三级医院的返点、回扣及营销费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斩断。
当然,砍掉的这15%主要是医院的利润。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药品零加成后,很多大医院的院长都在公开场合叫苦,自己医院出现了严重亏损,有的院领导甚至因此还被卫生部门和上级领导请去“喝茶”。
明年将取消药占比考核?
据公开报道,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药品安全联系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副处长段政明直言,药占比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控制药占比对于医保费用的节省并没有太大效果,究其原因是,药品被控制了,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耗材、诊疗等费用上涨。
经济观察网此前报道,国家医保局正与国家卫健委协调配合,计划出台推动进医保目录抗癌药落地的相关文件,短期内,初定本轮医保准入谈判成功的抗癌药可能不纳入药占比考核范围。
而根据E药经理人消息,国家层面也正在研究取消控制药占比这一政策。而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官员则表示,明年就会取消。取消“药占比考核”无论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定位角度出发,还是实际意义角度出发都存在取消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支付和薪酬制度改革要跟上
我们知道,起初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的根本设想是,只要医生不过度开药,对于患者的治疗就会趋于合理,大处方、大检查等情况就会减少。而实际上,正如段政明所言,药占比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
药品、耗材的滥用,核心还是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医务人员的正常收入低,导致的“以药养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是支付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
国务院此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分析人士认为,定制科学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是未来解决药品价格领域诸多问题的关键。要从根本上遏制我国当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只有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这一点,福建省率先推出首批100个病种实施按病种收费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公立医院实行病种收费,医保结算只给一个支付价,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医疗机构的盈利问题。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还要配套实施。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制度,是医改必须触及的实质性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科学规范的薪酬制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形成改革红利;同时,转变收入分配方式,也有利于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遏制趋利倾向,控制不合理收入。医生薪酬制度对于医改至关重要,医改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薪酬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