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不是药神,只想生存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8-07-07 21:03

正文



Natco是一家仿制格列宁的印度药厂,它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Natco的愿景是回馈国家,致力于帮助穷人和无依无靠的儿童们。


在政府一定程度上默许的态度下,印度药企向医药巨头们实施了「抢劫」。


有点儿劫富济贫的味道,在人命面前,商业利益要向伦理低头。


格列宁只是高昂药品的冰山一角,它是人血馒头吗?


电影中,诺瓦公司医药代表这个有点儿招人烦的角色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


是诺瓦公司救了慢粒白血病人,不是印度仿制药,更不是被告(程勇)。


我查了一些资料,格列卫这款药1994年取得突破,1996年开始临床实验,2001年正式销售。


我们曾在 未来盈利最有确定性的行业—医药 这篇文章说介绍过一款药的研发过程。


上市后,格列宁在专利期大赚特赚,2010~2015期间每年销售额都在40亿美金以上。



格列宁卖这么贵,对么?


合情合理,因为药企一定要在专利保护期内拼命赚回几十上百亿的研发成本,以及利润。



因为一旦专利保护期过去,便宜的仿制药跟上,尽管市场份额影响不大,但销售额会骤降。


可如此昂贵的价格,相当于直接剥夺了穷人生命。


更关键的是,药企明明可以救人,因为第一片药成本上百亿,第二片药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而已。


如果所有国家都像印度那样,为了自己的人民默许仿制(抢劫)呢?


格列宁会非常便宜。


但是其它尚未攻克的疾病,不会再有药企去研制了。


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有利可图」,不是情怀。这是人性使然,无关伦理。


抢劫格列卫,可以拯救慢粒白血病患者。却无形中向未来其它身患重疾的患者下了死亡判决。


绝对公平的理想国,必然是集体性悲剧。


穷人要活命,药企需要创新的保护机制,两方都没错,这个选择题太难了。


另一个残忍的现实是:总有些人无可避免地成为 时代的炮灰


一方面,药就是命,医药行业成为少有的可以穿越牛熊的产业。我们需要药来续命。


另一方面,命就是钱,一些有害健康的消费品从没被禁止过。吸烟有害健康,但有利于国家。烟草不仅产生巨额利润,还能降低寿命减少人口负担。


只有能力越大,才有选择权,程勇靠倒卖仿制药赚了钱,才有资本自补差价把药卖给病友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