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有一个故事。
朱镕基同志担任总理时,舆论盛传,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是朱镕基同志的“智囊”。在一次会议上,朱镕基碰到了胡鞍钢,便问:“你最近去香港了吗?香港的报纸说你是我的‘智囊’,你什么时候成为我的‘智囊’的?”
胡鞍钢回答:“这是一种传言,我也是第一次跟您见面。”
这是胡教授给我留下印象的第一个故事。
这类“智囊”书很是流行,观者难辨真假
2012年,我从一个正式渠道读到了一篇文章,核心论点惊人:中国“集体九总统制” 明显优于美国的“个人总统制”:
从决策理论和实践看,“集体总统制”在实现充分信息分享的信息结构与充分民主决策的决策结构相互作用方面,远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更具民主性、协调性和高效性。
文章作者也是胡鞍钢教授,他还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的职务,高大上。
总统还能有9个的?这是胡教授第二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后来,中央强调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番“九总统制”似乎也再也没看到胡教授提起。
再之后,我在帝都郊区一个很正式的场合受训,其中,授课人也有胡教授。当时讲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听完后有一大感觉:此行最大的遗憾就是忘记带一个掏耳勺来。
胡教授
这是胡教授第三次给我留下印象。高晓松有“晓说”,我想,胡教授的大概可以称做“胡说”吧。
今天,再一次从朋友圈注意到到胡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国在整体上已超越美国”:
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其中前三大实力早已超越美国。具体表现为:
中国在经济实力(2013年)、科技实力(2015年)、综合国力(2012年)上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到2016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
这个成果在2017年上半年见诸于一些小众论坛,但我比较迟钝,这两天才注意到。搜一下当时网络,它大概是2017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发布的,归属于“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二十四期”。当时,两百多清华师生参加。
不过,可能是结论太过重大、秘密,这个演讲结论并未发布在当天长达一千多字的新闻稿中。我们只能看到它在PPT讲义上记录。
这样重大的研究结果,不给予公布是不合情理的,毕竟我们是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国度,何况是这样喜庆的研究结果。
胡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毛主席的预言:
一些同志还是比较清醒,比如,2015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受邀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做学习讲座,主题是“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状况”。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苗圩部长说,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不足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胡教授说中国科技实力2015年就超过了美国,想来并未和苗部长有深入的探讨。当然,探讨或者论据,大概是“胡说”派最不需要的吧。
说起科技实力,其实我只想问一句: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不去日本买马桶盖呢?谢谢。
有一些所谓的学者,最大的特点是满嘴蜂蜜,从不批判,特别甜,常常醉人。
敢于批判现实的,不一定是坏蛋,满嘴漂亮话的往往居心叵测。那些平时拍马拍得最起劲的,一旦局势有变,往往最先当汉奸。
✈✈✈
黄志杰:呦呦鹿鸣创始人,“每天一千字”发起人,曾任政经媒体记者、主笔、主编,现创业于魔都,只做和写字、跑步有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