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Ibase基地  ·  有人把 DeepSeek-R1 和 ... ·  昨天  
AIbase基地  ·  有人把 DeepSeek-R1 和 ... ·  昨天  
今晚报  ·  文心一言、ChatGPT同时宣布:免费! ·  2 天前  
今晚报  ·  文心一言、ChatGPT同时宣布:免费!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爆发了!阿里巴巴突传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我的家族春运史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1-22 08:30

正文

我的祖籍是四川的,或者说我父母都是四川农村长大的,他们是同一个大队,不同生产队的。结婚几年后,我爹招工进了四川石油,后来转到渤海石油,也就是现在的中海油塘沽基地。我妈后来也跟着去了,住在农场里。


我就生在天津,在农场长大。我1岁前,奶奶就在天津带我,之后奶奶回了老家。我们家也开始了春运的历史。那时候每个2-3年我们家就会举家回四川一次。我大概3、5岁都有过坐绿皮车回四川的旅程。


基本的细节肯定早已不确了。我记得跟父母聊过,我隐约还有些记忆,跟他们聊的这些东西互相印证,就形成了我对春运的最早记忆。儿童是很神奇的物种,在我3、5岁的记忆力,春运并不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那时候,应该几次都买不到坐票,一家人大包小包,甚至还有包裹的乘车。记忆中的绿皮车那么宽大,我应该是乖巧的坐在某个行李上,我父母是什么姿势的依靠,或者是站立我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8岁的那年,87、88年的样子,我爹不知道抽了什么风,说要坐飞机回老家。这件事情的一开始是,我爹带着我走遍了单位的各个领导办公室去开证明,貌似走访了几位领导才把事情搞定。当然,我们是大国企温情脉脉,领导们都很热情。


我依稀还记得某位领导问,为啥要坐飞机啊。我爸说,回老家,以前从没坐过飞机,想过过洋荤。领导说,我至今都还没坐过飞机呢。我们的工人真厉害,都坐上飞机了,来来来我给你盖章。


去坐飞机的那天,农场的一个叔叔很帮忙的开着大卡车,我们一家人坐在卡车后面,就一路开到了机场。中午的飞机,早上7,8点我们一家就到了。结果飞机晚点晚上6点才飞。那时候延误还挺有意思的,机场管了我们两顿饭,在一个餐厅里面中午是炒菜,晚上是面条,好像是。


然后才是真的坐飞机,那是国内不多的几架图154之一(当年牟其中搞进来的),之后很多年,亲戚朋友问起我们坐飞机的感受,其实就是那几点,翅膀看起来晃晃的,飞机上还管饭,飞机上还准备了纪念品(每个乘客都发的,飞行纪念的钥匙链等等),等等。


然后,我每年都盼着坐飞机回老家,不过飞机重新进入到我们家的春运史,以及我们家的日常历史,大概要等到我大学毕业工作以后了。


后面几年又是绿皮车,我已经有点年纪了,感觉得到绿皮车是一种煎熬,从天津到四川要坐20多小时的车,两个白天一个晚上。经常还是买不到坐票,坐自己的行李并不舒服,行李箱很硌得慌,而包裹之类并不结实不踏实,父母总是把坐的机会给我。我们也见缝插针的在旁边有座的人去厕所或者泡面的时候,稍微坐一下。


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也在四川。我也算是走这条路线很多年了,临报道前,联络了几个同样考到一个学校的高中同学,大家一起商量说,干脆结伴走,不让父母送,省点钱也免得父母麻烦和辛苦。我是石油子弟考入了石油院校,同高中考入一个大学的很多,很容易就凑了6-7个人大家一路同行。这趟当然不是春运,我也难得的在天津-四川这条路线上,一路有座。3-4个男孩儿,2-3个女孩儿一路,大家倒是挺融洽,打牌聊天斗嘴,走的也算是很舒适。我呢,心比较窄,大家都睡着的时候,我就老担心行李出问题,所以这一路基本上没咋合眼,但是都有座位,不用站,还是觉得很舒服的。


其实从一开始上车,我就觉得脚下不对劲,不知道啥东西软绵绵的,有时候还有点扭动,我一直估计是谁把一床被子或者啥东西放在了椅子底下,经常被我踩到而已。可谁知道,火车到站的那一刻,我们分别寻找清点自己行李的时候,突然之间一个人从椅子地下钻了出来,一身尘土,黑不溜秋的,也没啥行李,三下两下就消失了。


我跟几个人都说了,他们也说好像踩到过他,但是都以为是啥行李。20多个小时,这个人啥也没说过,没出来上过厕所,一直躺在椅子底下,现在想起来,仍旧觉得有点传奇和后怕。


大学四年还有四次春运和四次暑假。暑假还好,春运其实也还好,学生有提前售票的到学校,只要订好了日子蛮好买票的。


我记得的也只有两次了。一次是,我的好朋友跟我两个人一路,正好我们选的回家日期比较晚,错过了其他同学的班次。就我们两个,路上他跟我商量反正我们先去北京,然后再坐车回天津,他想去看升旗。我就同意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3点多钟到了北京西站。一辆三轮带我们到了天安门广场。那年的雪挺大,还在下着。广场上已经开始有人了。我们就在广场上走柳,聊天。我比较尴尬的是,当时连双棉鞋都没买,仗着自己火力壮,又是在四川,其实穿的是双球鞋,而这双球鞋在前几日打篮球的时候,鞋底已经阵亡,磨出了一个小洞。那时候,真是体力好,也没觉得多难受。不过在广场上到处都是雪,就比较痛苦了,雪从洞里面渗金鞋里面,然后化掉变成水,然后,我就湿着脚在雪地里哆嗦。我穿的衣服也比较单薄。其实家里也不至于买不起防寒服,不过我也是想着在学校没必要,一路坐火车也不冷。


等了有2-3个小时才升旗,我后来已经在某个灯柱下面蹲坐了,我记得依稀有人走过的时候,想给我几个硬币的样子。


大学毕业以后,一开始我就在天津工作,那两年,就跟春运绝缘了。


第三年,我转去北京工作,我父母之前以前卖掉了天津的家里的一切,移居回四川老家。商量春节该怎么过的时候,我说干脆也别春运了,你们反正退休了,提前半个月来北京跟我住,过了年在跟我住半个月再回四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