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灵活性优势,积极在项目型市场与中小OEM市场渗透
本土企业重点争夺领域之一:项目型市场。
随着本土品牌不断地深耕细分行业,丰富产品线,虽然在技术能力上还不能与外资媲美,但目前在大部分项目型市场,如钢铁、冶金、电力等细分市场已经能够满足国内下游厂商需求。中国的项目型市场自动化进程开始的较早,目前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比较完善,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以存量替换为主。在同样能够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价格更为低廉的本土品牌吸引力大大提升,项目型市场的国产化存量替代才刚刚开始。
本土企业重点争夺领域之二:中小OEM市场
。OEM市场以中低功率段设备为主,细分市场数量较多、体量较小,高端市场基本为安川、三菱、松下、施耐德等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厂商在中低端的M2、M1市场竞争激烈。外资厂商在项目型市场倾向于直销,在OEM市场倾向于分销,OEM客户的售后服务支持能力较弱,中小OEM市场几乎是外资品牌售后服务与支持的真空地带;国内企业在售后服务支持范围、响应速度、服务水平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而能够照顾到外资顾及不到的长尾市场,进而开拓市场份额。
3.2、大浪淘沙,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聚
多重因素利好本土龙头脱颖而出。1)本土龙头具备先发优势。
工控行业研发强度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最早进入行业的一批工业自动化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深耕行业经验积累,已经掌握多个细分产品线的自主研发与量产能力,并且通过提供附加解决方案服务,大大增强客户黏性。
2)本土龙头向上参与中高端市场角逐。
外资强势主导下,本土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只有部分龙头企业有能力向上突破攫取中高端市场份额。
3)行业低谷期淘汰部分企业
。2014下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行业陷入衰退泥潭,低景气度下大量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高。
4)主流供应链强者恒强。
工控行业下游,尤其是OEM行业下游的集中度也在提升,下游龙头带动其主流供应链中的自动化设备厂商份额提升。
行业持续整合下,本土龙头快速占领细分市场。
2008年以来本土龙头上市公司工控相关业务扩张速度显著高于工控行业本土产值增速(下图红线)。龙头份额不断提升下,企业盈利能力也保持稳定水平,其中一线龙头汇川技术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二线龙头。细分产品市场来看,龙头也在加速攫取市场份额。汇川技术:低压变频器领域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4.1%提升至6%,伺服系统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3.1%提升至3.4%;英威腾:低压变频器领域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2.1%提升至4%;信捷电气:PLC领域市场份额由2012年不到1%提升至2014年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