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
夏天,总想坐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与冰棍,然后大喊:我的命是空调给的!对于“高温”来说,除了能感受到它的火辣辣以外,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吗?
《水浒传》中曾用一句“赤日炎炎似火烧”来描述盛夏酷热的天气,在那个年代,古人只能借助“乘凉”“摇蒲扇”等方法来抵御高温。如今,我们有了空调、电风扇等克服高温的利器。
虽然空调确实比电扇更能降温,但是风扇调温更加健康、节能。而且空调吹多了还容易患上“空调病”。那么,二者相比,谁是最佳呢?
从气象学上来讲,室内环境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环境被定义为“微气候”。空调适用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冷介质输配系统调节温度,帮助室内形成凉爽的微气候。形象地说,空调是把已“制作”好的恒温冷空气“推送”至室内,这些源源不断的冷空气将室内原有的热气团“逼”至室内上方,由于门窗关闭,热气团无处可逃,只能原地降温,至此,室内呈凉爽的恒温微气候。
电风扇的制冷原理则完全不同。空气流动即为风,电风扇通过扇叶的高速旋转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产生高速风,从而加快室内空气流动和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其实电风扇工作时室内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升高(what?!),电流通过电风扇线圈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热量向外放热。但人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凉爽呢?因为人体表面温度高,且有大量的汗液,电风扇带来的高速风能够促进汗液的急速蒸发,人们因而感觉到凉爽。
对比而言,空调适用于密闭空间,制冷强度大、效率高,但长时间使用空调会造成人体汗腺关闭、抗热能力低下,影响正常的代谢与分泌,且制冷剂氟氯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电风扇则适用于较开放的空间,电扇的使用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空调。
到底谁才是高温“克星”,看你自己的选择吧!
我国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中暑预报通常集中在六、七、八这三个月份。较早的也有五月份发布的,五月份的黄淮地区有时候已存在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了。此外,晚到九月份发布的情况也存在,特别是在九月份的上中旬,江南地区或江淮地区也会有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高温中暑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当地的温度一定要高,二是相对湿度要大,三是要风小。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温度、相对湿度、风等气象条件的变化,并结合高温炎热天气持续的时间,当较大范围内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达到4级或4级以上时,需要进行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
我们将高温中暑划分为五个等级:
就全年来说,我国南方、尤其是淮河以南比较容易发生高温中暑。因为南方普遍雨水较多,再加上江河湖泊水面比较多,总体来说空气比较潮湿,同时温度高、风比较小(除了台风来了风会大一些),所以容易形成高温中暑。
炎夏日,骄阳似火,你可能会中暑。除了身体上的中暑外,你想没想过,“热”也会让你的心理产生变化,情绪同样可能“中暑”。
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气象条件关系很大,适宜的气温、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15℃至18℃是人们保持良好心理的最佳温度,气温过高或变化幅度较大,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中暑”又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包括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持续闷热天气是“情绪中暑”高发的诱因,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
当然,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还是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导致人们食欲减退,营养不均衡;同时,由于出汗较多,人体水分流失,电解质失去平衡,导致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此外,由于天时变化,日照时间增加,蚊虫孳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同样也是人们“情绪中暑”的诱因之一。
情绪中暑了,你该怎么办?
第一位当然是降温啦!可以置身于比较凉爽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必要时使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制造阴凉环境。
另外就是尽可能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补充水分;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自身对高温的耐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