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伏羲教育
重庆伏羲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默沙东回应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HPV疫苗 ·  昨天  
槽边往事  ·  长新冠和睡眠问题 ·  昨天  
半佛仙人  ·  《射雕:侠之大者》给我看笑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伏羲教育

孔子拜见老子后,三天没有说话

重庆伏羲教育  · 公众号  ·  · 2017-06-28 17:00

正文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国国君。鲁君批准他前行,并给了他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

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道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 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三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非常擅长乐理,教授孔子乐律、乐理;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孔子在这个地方逗留了几天。孔子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他到馆舍之外,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 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大意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几句话吧,不要诽谤别人,也不要过分夸奖别人,不要自傲。

孔子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子走到黄河边的时候,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孔子站在岸边很长时间,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河水不分昼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将会走到哪里啊。听到孔子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 增。”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过了一会,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说:“水有什么德行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 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 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老子故里涡阳发现的孔子问礼碑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这一传说近日在老子故里涡阳县找到了实物证据。记者昨天从涡阳当地政府部门获悉,上海学者王振川在该县境内考察时,发现一块“孔子问礼”古碑。

这块被认为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石碑,发现于涡阳县丹城镇相老家村。发现者王振川是上海市宗教学会会员,已潜心研究老子10余年,得出了“涡阳天静宫即老子出生地”的结论。据史料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古相县人。丹城镇因老子炼丹得名,当地曾先后出土数件有关老子的文物。

古碑高1.5米,宽0.5米,厚0.2米,右上角残缺,但图像依然清晰。正面图像为三层,其中上部图像为三人站立;中部图像为两位主人,左一人为侧面,跪坐,双手向前高举,作拜见状,右一人为正面,坐相;下部为一盛器,显示了拜见的礼物:雁、鲤鱼各一双,干肉一束等。碑的背面为龙形图案。

王振川认为,孔子曾赞叹老子为“犹龙”,而碑的背面恰好为龙。碑的正面上面三人,应该是孔子随行的学生。这一场景,正符合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

2009年5月2日上午,涡阳县文化局前副局长胡智及一中杨光老师,网友谷水、李子明、尹辉,陪同上海市宗教学会王振川一行6人到涡阳县丹城相老家考察一座古碑,此碑年代久远,显得苍老斑驳。经仔细辨看,一致认为,这是一座“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古碑

一、古碑释读

古碑高约1.5米,宽0.5米,厚0.2米,(地下部分不明。)正面(左图)图像为三层。上部图像为三人站立;中部图像为两位主人,左为侧面,跪坐,双手向前高举,作拜见状,右为正面,坐相;下部为一盛器,显示了拜见的礼物:雁一双,鲤鱼一双,干肉一束,等等。碑的背面为龙的图像。碑右上角残缺。据当地涡阳县丹城相老家相学纯等同志的介绍,此碑在他们建相氏祠堂时从地下发掘出土。

碑的背面为龙,孔子曾经赞叹老子为“犹龙”自不必说了。

碑的正面,上面三人,自是他们的学生。此场景,正符合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释读依据

1.《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今涡阳属沛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