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疆日报
你所知道的大美新疆在这里,你所未知的微美新疆也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女子得了流感 硬扛3天变“白肺”! ·  16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乘车!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2月10日凌晨,抬头看! ·  昨天  
中国地震台网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6级地震 ·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新疆克拉玛依:成群鹅喉羚雪中撒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疆日报

【民族团结一家亲】跨越千里的送别

新疆日报  · 公众号  · 新疆  · 2017-06-15 14:06

正文

6月11日22时许,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站Z40列车的2号车厢内,温州中学内高班高三(3)班班主任郑超燕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大家争着要“老班”为自己在校服上签名留念。此刻,距离师生们分离还有12个小时……


6月10日,高考结束后,记者随温州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等内高班毕业生一起踏上返疆列车,行程近40个小时,记录了这场跨越千里的送别。


温州中学新疆部高三(3)班班主任郑超燕在学生校服上写祝福语。


四年往返新疆四万余公里


11日6时,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8号车厢的平静,一名学生突然出现眩晕症状,带班老师郑超燕立刻在同事的帮助下把学生抬到床铺上,量体温、喂药、喂粥、搓手心……十余分钟后,孩子的状况渐渐好转。“可能是高考后太放松,饮食不规律造成的……”看着老师担忧的眼神,古丽努尔自责道。


“在学校时,老师也会这么做,平时内高班的班主任们几乎都是24小时‘待机模式’。”内派教师阿迪拉·阿布都若甫在一旁告诉记者,新疆孩子在外求学四年,老师们就当了他们四年的家长。郑超燕虽然是90后,但照顾新疆的弟弟妹妹们的那股细致劲儿,常常感染着身边的人。


四年前,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的郑超燕第一次接触到新疆班的孩子,从此与新疆结缘。


2013年秋季开学前,郑超燕第一次去新疆接学生,四天三夜的路途让她深切体会到新疆孩子不远千里来温州求学的不易。


怎样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路途中,郑超燕了解有关于新疆的历史、民风民俗等,并与孩子们敞开心扉聊天,一路下来,班里30多个孩子的名字、面孔已全部印在她的心里、脑海里。


年龄的相近让郑超燕很快成了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课下,大家亲昵地称她为“老班”“超燕姐”。学生巴哈尔古丽刚来温州时,因为想家常常哭鼻子,郑超燕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她排解情绪。四年下来,这位当初胆小害羞的小姑娘不但成长为班级骨干,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去年10月,内高班家长考察团在温州中学考察时,巴哈尔古丽的父亲拉着郑超燕的手感激地说:“你对孩子的爱就像亲姐姐一样,今后你就是我在温州的女儿。”家长的信任让郑超燕深感责任重大。


接送学生、家访,随着去新疆次数的增加,郑超燕对新疆的认识也愈发清晰。四年来,她的足迹已遍布昌吉、阿克苏、伊犁等地州的十余个县市,行程四万余公里。


“我虽年轻,但这也是我的优势,我有更多的时间,陪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条路上一起成长。”郑超燕说,通过相遇、相识、相知,心与心越来越近。


教师生涯中最幸福的遇见


与列车上多数老师不同,今年,温州中学新疆部高三(1)班班主任李琳在和学生们一起迎来了“毕业季”的同时,退休。


李琳原本可以提早退休,因割舍不下新疆的孩子,她坚持要送孩子们最后一程。


高考那天,为了给学生讨个好彩头,李琳专门穿了一身红裙送考助威。


“新疆孩子是我36年教学生涯中最幸福的遇见。”火车上,谈及与学生相处四年的点滴往事,李琳眼圈发红。


让李琳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叫吐拉克的孩子,高三上学期吐拉克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滑坡。一次班会后,李琳把吐拉克叫出来谈心,意外的是,聊天的过程中吐拉克突然说了一句:“我不想听,我不用你管!”之后便转身离去。吐拉克的态度让李琳很震惊,她意识到是自己说的话造成孩子理解偏差才会发生冲突。之后,李琳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默默地关注着他。


一个月后阳光明媚的一天,李琳邀请吐拉克一起到操场上散步,闲聊中,吐拉克慢慢打开了心扉,他说那段时间成绩下滑,眼看高考临近,自己十分着急又找不到突破口,情绪一激动就发了脾气。“老师我错了。”吐拉克向李琳深深地鞠了一躬。与老师的畅聊打开了心结,吐拉克重新调整状态,成绩渐渐提高了。


毕业前,吐拉克专门让爸爸从新疆邮寄来几粒核桃种子培育成核桃苗,与老师一起种在了校园里,既作为对老师的感谢,也作为在校四年的纪念。“5年、10年、20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温州有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个家。”吐拉克说。


“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李琳感慨,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新疆边远农牧区的孩子不远千里来内地接受优质教育,作为老师有责任把他们培养好,为新疆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温州中学承办内高班10周年。10年来,新疆孩子们通过接受内地的优质教育,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一些优秀学子大学毕业后又进入美国、法国等地继续深造。李琳说,身为一名新疆班的老师,她感到无限荣耀,希望退休后还能多做一些文化方面的传播,促进新疆和温州两地的交流。


“再出发 成为新疆的骄傲”


离别在即,列车上亲人般的牵挂、叮咛和嘱托温暖着孩子们的回家路。


“这是老师最后一次送你们回家了,希望你们进入大学、步入社会仍能成为崇明的骄傲、新疆的骄傲……”11日晚,上海市崇明中学新疆部高三年级班主任公彦明走进车厢,嘱托学生。


公彦明从2007年学校承办内高班那一年开始接触新疆的孩子,在这10年的时间,公彦明与新疆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离别前夕,她给69名毕业生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朴实而充满真情。


“今后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用微笑面对生活,微笑容易让人接受、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也能使自己更加漂亮;今后,你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手机了,但是不要沉溺于手机,在手机里丢了自己;出门在外,要守好自己的心,闲暇时多看看书,练练字,只有心装满了,才能抵制诱惑……”火车上,公彦明把这封信再次发到了班级群里。


在公彦明的眼里,新疆的孩子淳朴、善良,性格开朗,是她教师生涯中最温暖的记忆。“他们走出新疆,来到内地求学,在这里得到了历练和成长,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舞台。”对于学生的未来,公彦明充满信心。


“聚散未必遂人愿。不多时,总能相遇,不应伤感。诸位是芬芳桃李,迟早肩挑重担。须奋斗,青春无怨。要炼就‘德才兼备’。报国家,功业青史撰。待将来,为君赞!”离别在即,上海市育才中学副校长李元专门为毕业生创作了题为《金缕衣》的词,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殷殷嘱托和美好期望。


绵延四年的爱,跨越千里的送别。12日9时许,学生们陆续在吐鲁番站下车,泪水和不舍交织在师生们的心头。“老师,我会想你的!”站台上,巴哈尔古丽与郑超燕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女子得了流感 硬扛3天变“白肺”!
16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乘车!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2月10日凌晨,抬头看!
昨天
中国地震台网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6级地震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新疆克拉玛依:成群鹅喉羚雪中撒欢
2 天前
香港国际矿业协会  ·  审计署警示央企扩张出海风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