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美国的新版指南是根据美国的国情,以及一些国际临床试验的结果来制定的,它的实际意义还是要更好地做预防。在美国,对血压的管理相对充分,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得较快,这次美国高血压值下调了,实际上增加的治疗人群并不是特别多,基于美国的经济状态和美国既往治疗状况以及公众的认知,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高血压值,可能是符合美国的国情。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早期的治疗可以减少晚期事件的发生。因为从强化预防理念来说,效益经济比是值得的,比如:早期治疗100个人可能虽然只有2个人获益,晚期治疗100个患者可能有4个人获益,但是晚期治疗得到的这4个人获益,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很高的。
我国的高血压定义是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人(大于65岁)≥150/90毫米汞柱。实际上,即使按照140/90毫米汞柱这样一个目标,我国的控制率也还是很低的,不到20%(有的调查结果连10%都不到)。大部分患者连140/90毫米汞柱的目标都达不到,要强调达到130/80毫米汞柱,可能性就更不大了。但美国新版指南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有启示的,首先我们应该强调预防的概念,并且要把预防工作前移。
我国对于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也认为是一个正常高值,但是由于更多的人是按照140/90毫米汞柱这个目标去治疗,这个“正常高值”其实就被忽略了。这次美国的新版指南推出来后,其实也是提醒我们,对于这一部分人要充分给予注意。因为这部分人群如果不去管理其血压,随着时间的推延,这部分人群血压会逐渐上升,并由此导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是很高的。
对于美国指南我们不是要照搬,也不可能照搬,但它也提示我们应该在“正常高值”这一部分患者中强化评估和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这有重大的意义。其实美国指南也提出,血压130/80毫米汞柱以上,如果十年风险小于10%的话,不一定要用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进行治疗。这跟我们现在的理念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没有那么积极地倡导。但是对于130/80毫米汞柱以上的,十年风险大于10%的这些人,还是应该适当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目前,我国也在进行一个前瞻性的研究,这个研究即将结束,目前初步的结果显示,在正常高值进行药物治疗,能预防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