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波士顿大龙虾以前是给犯人和穷人吃的?!为啥啊?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25-04-10 13: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虾的知识,包括不同种类的虾的特征和习性,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文章从波士顿龙虾的价格引发话题,探讨了虾的分类、特点和在美食文化中的地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虾的分类和特征

文章提到了虾的七个主要家族,包括螯虾下目、无螯下目、真虾下目、猬虾下目、鞘虾下目、对虾总科和樱虾总科等,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关键观点2: 文章探讨了虾在美食文化中的地位

文章提到了不同种类的虾在美食文化中的应用,如波士顿龙虾、锦绣龙虾、黑壳虾、樱花虾等,并介绍了它们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人们的食用习惯。

关键观点3: 文章介绍了虾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

除了美食文化,虾还在宠物市场、海洋生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价值。例如,一些小型虾类成为了热门宠物,而一些虾类则具有特殊的生态习性,如俪虾与偕老同穴海绵的共生关系。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某宝随便一搜,波士顿龙虾一只一斤的两百多,一只八斤的两千多



减去它看着死沉死沉的壳……



啥?你告诉我, 波士顿龙虾曾经 是给囚犯和穷人吃的。还有犯人因此抗议:“天天龙虾,伙食太差!”



这是为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虾”的那些事儿。


到底啥是虾?

日本人管虾叫“ 海老 ”,因为虾长着胡须,驼着背,像海中的老人。可是这帮“老头儿”不但一点不老态龙钟,还活得有滋有味,长得异彩纷呈,坐拥七大家族,是地球水环境里的重要势力。就算“老”,也得是元老的老。


不过 科学上,其实并没有“虾”的定义


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我真的没骗你!日常所见的虾,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这个目里刨去螃蟹和寄居蟹外,有好几个不同的类群都长得像老百姓心中的“虾样”。而科学家很难给这几个类群的特征找出个“交集”。


按现行的分类,虾散落在十足目各处。我们只能从中选出七个最“虾”的家族👇,史称“ 鲜鉴七虾传 ”(不是)。


螯虾下目

有钳任性


螯虾下目腹肢退化,步足发达,擅长爬行。前三对步足为螯状,并且 第一对步足是巨大的钳子 ,多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海生的则是少数派。 近十几年的夜市爆款“小龙虾”,便是淡水螯虾的代表


给我看馋了


小龙虾本名 克氏原螯虾 ,原产美洲,上世纪20年代, 作为牛蛙饲料引入日本,三四十年代才引入我国 凭借超强的适应力,如今它已在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成为知名入侵生物


而更高档的 波士顿龙虾 ,中文正式名为 美洲螯龙虾 ,属于海螯虾科、螯龙虾属。它能长到60厘米长,重达20多公斤。分布在北美洲东海岸的冰冷水域。特别是美国的缅因州, 只因是从波士顿出口到世界各地,才被波士顿抢了冠名权


波士顿龙虾

罕见的蓝色变异种 图源:Wikipedia


西方殖民者刚到北美洲时,发现波士顿龙虾竟然多到被海浪推上岸,堆在一起,捡就行了。所以 当时它很便宜,是给囚犯和穷人吃的


曾有犯人还因此抗议:“天天龙虾,伙食太差!”很多当代人提起这事,都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波士顿龙虾肉质一般,风味不明显,天天吃还真是没什么幸福感可言。


挪威海螯虾 个儿比克氏原螯虾还小,但档次极高,是法式大餐中的常客。


图源:Wikipedia


无螯下目

羞涩的大块头


螯虾下目的成员虽然常被称为“xx龙虾”,但大多数并不是龙虾,只是蹭龙虾的名头。 真正的龙虾都是无螯下目、龙虾科的 。它们和螯虾的最大区别就是:浑身没有一条腿是钳子,还有两根虾中最粗壮的触角。它们的外壳又厚又硬又有刺,个儿又大,按理说应该是横行海底的。


但龙虾谨慎得有点夸张:天天缩在珊瑚、礁石的缝里,即便出洞也不敢走远 。要是碰到威胁,它们只有一招不咋样的技能:摩擦第二触角的响器,发出“吱吱”声,并快速退回洞中。可能它也知道这招吓唬不了谁。


锦绣龙虾,长成这样都舍不得吃了


无螯下目还有两类成员: 蝉虾 扇虾 兄弟俩都是扁得像让人踩过 ,龙虾科那雄壮的第二对触角,到它们这儿也变得又圆又扁。人称“ 拖鞋虾 ”或“ 虾蛄排 ”。


拖鞋虾:???


扇虾生活在泥沙质海底,遇到危险会钻入沙中。蝉虾则是躲在珊瑚礁缝隙间。很多人在市场上看它们长得怪,不敢买。其实由于它们和龙虾亲缘关系最近,所以肉质也最像龙虾, 吃不起龙虾的话,买它们是极好的选择 。这个秘密只有老饕知道。


真虾下目

两螯三指,腹背突弯


真虾下目是个大类群,超过2500个种。它们前两对步足螯状,后三对指状;腹部中段明显向上拱。真虾的分布很广,咸淡水都有,而且多是杂食类,小型动物、水生植物、有机碎屑,来者不拒。


真虾下目多是小型虾,比如 中国各地小溪里常见的、常被做成干炸小河虾的“ 黑壳虾 ”(一般为锯齿新米虾等种类),也有 达凯氏沼虾 罗氏沼虾) 这样的巨无霸 。达凯氏沼虾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能长到三四十厘米长。它最惹人眼球的,是第二对足长成了蔚蓝色的长钳,长度甚至超过虾身!


虾臂比虾身长


这种原产东南亚河流中的虾,如今在中国菜市场很常见,不过有点土腥味,适合烤、炸、糖醋等重口手段处理。


真虾下目里还有很多成员,成了热门宠物。就说前面提到的锯齿新米虾吧,本来只配干炸,结果被人挑出了一些红色个体,选育成“ 樱花虾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已经培育出黄色的“ 黄金米虾 ”、橙色的“ 香吉士 ”、蓝色的“ 蓝丝绒虾 ”……还有同科广东米虾改良版:黑金刚


黑金刚虾:又是一个没法拍彩色照片的

蓝丝绒虾


除此之外,宠物市场的苏拉威西虾、水晶虾、网球虾、清洁虾、机械虾……都是真虾下目的。它们躲开了餐桌,被人类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相比只能做成美食进腹的同类,也勉强算“投对了胎”。


德班活额虾是海水观赏缸里常见的美虾,爬起来一顿一顿的,机械感十足,在水族圈又叫“机械虾”。


猬虾下目

海中刺猬,偕老同穴


这个家族有猬虾、俪虾两个科,全是海生。前三对步足螯状,后两对指状。它们也有一对强大螯肢,不过是第三对。


猬虾科生活在西太平洋热带珊瑚礁,周身小刺,像只刺猬 。它的一对大螯相当霸气,但不太灵活,只能冲前伸着,没什么实战价值。猬虾会站在显眼的岩石上,边舞动白色长须,边摇摆身体,吸引鱼过来,然后它会给鱼清洁身体,捉寄生虫吃。


虾界“刺猬”  图源:Wikipedia


俪虾更愿意宅着。它是生活在太平洋的小型虾,体长只有一两厘米。俪虾的一生,和一种名叫“ 偕老同穴 ”的海绵息息相关。偕老同穴固定在深海海底,中间是空的,体壁满是网眼,仿佛是玻璃丝编织成的筒子。 俪虾幼年时,成对钻进偕老同穴的内部,定居下来


阿氏偕老同穴海绵:俪虾的不动产  图源:Wikipedia


这里既安全,海水还会带来食物。 等俪虾长大后,便再也没法钻出来,最终双双老死在海绵里 。日本人觉得这种虾象征白头到老,会把它连同偕老同穴海绵送给新婚夫妇。但有人也觉得这样挺惨的,两只虾每天大眼瞪小眼的,一辈子没出去“旅游”过。


鞘虾下目

远古遗珠


鞘虾又称为深海盲龙虾,人们发现过不少它们的化石,不过现生种类已知只有40多种,栖息在深海,很多习性至今不为人知。等着你们去研究!


对虾总科

三螯两指,称霸餐桌


对虾体型比较大,过去北方市场上,常一对一对地卖,因此得名 。它们的五对步足中,前三对均为小螯,后两对指状。额头上向前伸出一把剑形薄片,边缘常长有锯齿,称为“ 额剑 ”。


额剑上的锯齿排布,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对虾类一般在海底走来走去,吃底栖无脊椎动物。但游泳也挺像样,可以说是一边走一边游。


前面的腿走,后面的腿游


我们吃的海虾,基本全是对虾总科的 。不信数一数: 日本对虾 斑节虾 )、斑节对虾(黑虎虾)、中国对虾(论对卖的那种)、南美白对虾(海白虾)、刀额新对虾……


什么? 你问基围虾?那是好几种中型对虾的统称 文末贴心附了基围虾回顾链接 )。


樱虾总科

个小肉少,鲜掉眉毛


樱虾都是小型虾,1~5厘米长,额剑退化甚至消失。在水中半游半漂,只有少数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为食。分为樱虾科和莹虾科。


樱虾科有一个著名物种,就叫“ 樱虾 ”,是一种只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小部分海域分布的小虾,2~4厘米长,粉粉嫩嫩,还有红点点缀,就像是水中盛开的樱花,故而得名。


取对了名就“仙”起来了  图源:Lombroso / Wikipedia


樱虾是日本的名贵物产,传统是晒成樱虾干 。日本渔民会在路面铺上渔网,再将新鲜樱虾平铺其上晾晒,场面壮观。现在由于物流保鲜发达,也会直接生吃,放在军舰卷寿司上,看着就馋人。


正在晾晒中的樱虾 图源:Wikipedia


樱虾科的另一位成员 中国毛虾 ,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 虾米皮 ”就是它做的 。它的个头和樱虾差不多,我国南北沿海都有,特别是渤海产量巨大。 中国毛虾个太小,肉太少,要么晒成虾皮,要么捣碎撒盐后发酵,制成虾酱



你最喜欢吃哪种虾?怎么做?给大伙儿分享分享,馋死大家


来源:博物

编辑:月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如何在不脱外裤的情况下穿上内裤?你肯定想不到 | 正经玩
2. 全球仅有的“合法杀人区”,他们为啥杀人无罪?

3. 微塑料正快速侵入大脑,研究者称“不寒而栗”

4. 纸飞机总飞不远?这次带你做一个“永不落地”的纸飞机 | 正经玩

5. 为啥苍蝇把自己脑袋搓下来把玩?!盘点动物断头小史

6. 都是谁在用 DeepSeek “算命”啊?劝你真的不要……

7. 出拳速度堪比子弹,为什么螳螂虾的拳头不会碎掉?

8. 菲尔兹奖热门候选人,带你跟随她的脚步了解挂谷猜想

9. 在家也能做“窃听器”?我又行了 | 正经玩

10. 为什么排队总是选到最慢的?你可能踩中了隐藏的“倒霉定律”!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