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破获一起以招工为名,引诱女性受害人贷款整形的诈骗案。该团伙共计15人,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以需要提升形象为由推荐受害者到指定医院贷款整形,最后设置苛刻入职条件让受害者无法入职。共有50余名受害者被骗,涉案金额100余万元。警方已全部抓捕归案,并推动行业整治和广泛宣传,提醒公众警惕相关骗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诈骗案的背景和目的
犯罪团伙以高薪招聘为诱饵,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目的是引诱女性受害人贷款整形,然后设置苛刻入职条件让她们无法入职,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关键观点2: 诈骗案的实施过程
该团伙分为销售团队和医疗团队,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面试后介绍受害者到指定医院贷款整形。整个过程中,受害者被要求贷款整形以提升形象,但整形后却被告知无法入职。犯罪团伙与整形医院配合密切,形成完整的犯罪链条。
关键观点3: 警方的调查和行动
警方接到报警后,通过调查和研判,确认该团伙存在诈骗行为,并成功将其收网并抓捕归案。警方还向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发送提示函,推动行业整治,并通过宣传帮助公众了解相关骗局。
关键观点4: 警方的提示和建议
警方提醒求职者要理性求职,客观评估自身条件,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同时,求职者也要考察公司基本情况,理性评估自身偿还能力,避免让尚未入职的自己背负沉重的债务。
正文
“这份工作月薪5万到8万
但你的形象不符合要求
整形后安排入职
没钱可以贷款”
就是这样一份“好工作”
骗走50余名女性受害人100余万元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
侦破一起以招工为名
引诱女性受害人贷款整形的诈骗案
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
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盘龙分局穿金路派出所连续接到5起涉及盘龙区“匠心塑美”医院医疗纠纷的报警求助。民警逐一核查,力争从源头化解矛盾、减少纷争,但发现报警人均系求职人员,都被“招聘方”推荐至“匠心塑美”医院贷款做整形项目。
民警研判认为,“招聘方”与“匠心塑美”医院可能事先通谋实施“招工医美贷”诈骗犯罪,遂将5起医疗纠纷提级为刑事案件进行并案侦查。
立案后,盘龙分局立即启动多侦联动侦查模式,刑侦、治安等相关警种和穿金路派出所协调联动,经大量走访调查,民警掌握了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层级关系。
经侦查,该犯罪团伙共计15人,其中10人组成“销售团队”(网络招聘6人、面试1人、岗前培训2人、对接整形医院1人);5人组成“医疗团队”(“匠心塑美”医院董事长1人、法人1人、面诊师3人)。
该犯罪团伙先在网络发布高薪(月薪5万元至8万元)招聘“技师”信息,后通知求职者到某酒店参加面试,再以需要提升外在形象为由,介绍求职者到“匠心塑美”医院贷款整形,最后设置苛刻入职条件让求职者无法入职,招工、贷款、整形、诈骗环环相扣,共计50余名受害者被骗,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在掌握该犯罪团伙犯罪事实后,盘龙分局开展收网行动,抽调15名精干警力组成抓捕组,一举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另外6名犯罪嫌疑人驾车外逃,民警启动圈层防控卡点的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耐心做思想工作,随后,3名犯罪嫌疑人在昆明北收费站被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当天,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目前,15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盘龙分局已向辖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抄送《公安提示函》,推动医美领域行业整治,并以该案作为经典案例,在全区范围广泛宣传,帮助群众了解相关骗局,擦亮群众识骗慧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美丽贷”“招工医美贷”等发生。
作案过程中招工团伙和整形美容医院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犯罪链条。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以“高薪招聘”为诱饵发布虚假招聘广告。
犯罪团伙通过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并安排专人与受害者进行沟通,骗取信任后,以介绍经理助理、私人秘书等岗位,承诺薪酬丰厚为由诱骗受害者面试。
虚构事实进行“洗脑式”面试,引诱受害者接受整形。
犯罪团伙无固定办公地点和面试场所,会选择在酒店大堂、咖啡厅或私家车内进行面试,向应聘者灌输只有通过整容提升形象,才能获得高端工作和高额薪酬,并告知“公司”有合作的美容整形医院,可以优惠价格为其提供整形服务。
以“高回报”虚假承诺,哄骗受害者接受整形方案。
团伙成员以“面试官”等名义带领受害者前往整形医院,由“合作医生”进行面诊、报价,整形费用远高于市场价格。“面试官”提出由受害者先行贷款,还可能会口头许诺由公司全额报销整形费用,诱导受害者接受网络贷款,并有专人帮其操作办理贷款事宜。
协助受害者伪造资料,骗取贷款。
犯罪团伙利用部分网络贷款平台资质审核不严等情况,帮助原本不具备贷款资质的受害者伪造个人资料,提升信用额度骗取贷款。如不成功,便更换平台反复尝试,直至贷款成功,所贷资金由网贷平台直接打入整形医院账户内。美容机构和招工团伙按事先约定比例进行分成。
拒绝兑现工作,拒不报销手术费。
受害者完成手术后,“面试官”起初以“等消息”、不接电话等方式拒绝兑现工作,后以提供工作需要“陪客户”“陪睡”等低俗、恶劣言语侮辱、诋毁受害者,迫使其自行放弃。
求职者一定要理性求职,客观评估自身条件,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比如公司的办公场所等信息,都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询问。如果面试人员对这些内容避之不谈,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