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饶新闻  ·  敲黑板!《哪吒2》的隐藏知识点来了→ ·  15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诡才知道》评分上涨 ... ·  昨天  
桃桃淘电影  ·  9.7分崩到6.4,年度最热新番玩脱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不再一味追求学历,我们倡导新教育的十个主张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4-10-11 12:01

正文

独木桥既难走且容易掉下来,走过去也只有一条道路;旷野也难走且需要自己开拓,但是,会有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

暑假里,我们去了英国度假。
在伦敦,我们去一位老朋友家做客。
自然,会聊到教育。
虽然,伦敦号称是英国最卷的地方,而英国,又是整个欧洲颇为重视学术成绩的国家;而我的朋友,作为在这里居住的华人,自然会比普通英国人更重视教育,但是,我仍然感到,他们还是有一种“轻松感”的。
他们选学校,当然也会考虑学校的优劣,但是,并不有执念,而且,还会考虑距离,环境——也就是说,不那么紧张、较真儿。
位于英国斯托克波特的梅洛小学 学校和附近的社区一直有着 广泛的密切 合作。
然后,我们又聊到一位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这个孩子,上次见她,刚好是疫情前,她申请上了剑桥大学,我们为她祝贺。而她已经从剑桥毕业,在北京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实习了。
剑桥大学,已经是她的过去式了。她并没有因为从剑桥毕业,就觉得自己可以在社会上,从此横着走路了。
好好上学,好好工作,生活在继续。
在学校学习,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在学校学习,不过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阶段而已。
我忽然明白了,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了——因为,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太大了。
我们总是期盼着“一飞冲天”之后的“一劳永逸”,我们总想着,获得某种认可之后,一辈子吃老本,从此进入保险箱,捧上金饭碗。


▲ 数据来源: 猎聘调研数据


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大学生、名校生,确实带来了命运的变化,那么,这十年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名校文凭,并不会再直接带来命运的改变了。
例子我就不再列举了——只说两个事实,一个是全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之低,一个是名校博士去争街道办和村镇办事员的现象。


▲ 数据 来源: 猎聘调研数据


这已经说明了一个会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就是,把命运的改变,交给名校文凭,此路已经不通。
就像刚刚进行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里的ECHO所说:

我是来自大山里的女孩儿
我们那里是贫困县
我想改变命运,我好好学习,考上了一所211
我是来自我们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但是我混的一般,一无所有
我现在挣的钱,真的没有卖土豆的多
我妈对“大学生”有过份的幻想
她不知道大山外面是什么世界
她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性价比有多么的低
她不理解,大学生现在为什么那么贫穷
她认真地问过我:说,我们县都脱贫了
怎么,大学毕业了,反而返贫了呢?!

有人说了,脱口秀,借着看似戏谑的方式,实际上讲述的是残酷的现实。
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
所以,我现在再遇到有人考上了名校,心里当然为那个孩子高兴,但是,我也知道,这也仅仅是“一段学习经历”而已。
四年过后,这个孩子,依然要在未来,面临真实的社会和人生。我会祝福他,但是,我不会让他觉得,只要考上了名校,这辈子就成功了,就辉煌了,就一帆风顺了。
那样的话,他注定会失望的。
无论,他考上的是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都一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这是坏事儿吗?这是好事儿吗?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我们必须要打破“为了好学校牺牲一切”“上了好学校就有好前途”的执念了。
因为,仅仅从价值衡量的角度,已经不值得了。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并不都是坏事儿。
理由和逻辑如下,我们姑且叫它:
新教育的十点主张
1 既然,大学文凭没那么有用,那么,我们就不会把孩子十几年的生活,都依托于此。
2 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花上千万、几百万去买学区房。
3 那么,也没有必要去为了上好学校,逼着孩子学才艺,学奥数,然后参加比赛,获得证书——除非他是自己真的喜欢。
4 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盯着孩子的成绩,作业,紧张到要犯心脏病。
5 既然如此,家长就要考虑,学历可能只能影响孩子未来的一部分,那么,影响孩子命运最多的部分,又应该是什么呢?
6 于是,就得思考孩子未来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就得帮助孩子找到可以一辈子热爱、从事的领域。
7 然后呢,既然大学文凭,管不了什么用,就得必须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未来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8 然后呢,就把注意力,从过去百分之百盯着学校,转化为,三分之一盯着学校,三分之二关注孩子。
9 然后呢,我们不在培养孩子“做一个好学生”,而致力于培养孩子“做一个好少年”。
10 再然后呢,我们围绕孩子的热爱、兴趣、天赋,在社会上,家庭里,培养孩子真实的能力。
我想,这才是我们可以从“唯学历魔咒”里解脱出来的路径。
那么,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了“学历独木桥”,我们自己该走的路在哪里呢?
是的,一片旷野。
但是,独木桥既难走且容易掉下来,走过去也只有一条道路;旷野也难走且需要自己开拓,但是,会有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