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株洲交通频道广播电台  ·  “80后死亡率突破5.2%”?错得离谱! ·  昨天  
哔哩哔哩  ·  被章子怡轰下台,他犯了哪些面试大忌 ·  2 天前  
潇湘晨报  ·  张震母亲病逝,享年80岁 ·  2 天前  
新闻株洲  ·  最新通知!事关高考 ·  3 天前  
潇湘晨报  ·  广西藤县:一面包车与大货车相撞致6死2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重振武汉,需要打好八张牌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20-03-10 21:38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茫茫九派,激荡中流。

近期,武汉遭逢最大的人间劫难。新冠疫情的肆虐,给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历时近两月的封城措施,亦使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今春几乎停滞。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默默承受苦难,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巨大转折。国家领袖亲临武汉,为武汉鼓气。

百废待兴,经历生死考验的武汉,需要启动新的征程。

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经济版图将发生巨变。在回归常态之后,武汉又将何去何从?

持重剑,行长路,成大器。

一时挫折,不可消沉,武汉还是一座未加冕的未来之城,需要打好八张牌,争取早日复兴,并且逆水行舟,再进一步。

(1) 打好高铁牌,这是武汉的王牌

全球战略节点,新陆权时代的经济地理中心

为什么是武汉?

本次疫情比非典更为猛烈,除了新冠病毒传播性更广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汉的高铁太发达,五六个小时之内,可以辐射中国 80% 的经济与人口。

这是巨大的天赋,也是一柄双刃剑。

但是, 一旦剑刃操在自己手中,变成发展的利器,这种天赋也将给武汉带来深远的影响,是武汉的一张王牌。

高铁冲击全球海权。逻辑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奉行的是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先沿海,后内陆。但近年来,随着各个区域的普遍性崛起,国内形势巨变,在高铁时代,市场和人口壁垒被迅速铲平,统一的中国市场以及一带一路连接的周边国家市场,对全球市场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学者麦金利·康韦在 1999 年发表《未来的超级城市》一文,作为中国的内陆中心,武汉被列为“ 21 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 武汉 2049 远景规划中,定位为洲际中心城市,世界性战略节点城市。所见略同。

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雄视天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在中国处于天元之位,战略地位极度险要, 以武汉为圆心,其半径 1000 公里左右,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

2016 年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武汉亦居腰部。在高铁格局中,武汉处于米字型中心,具有压倒性优势。

罗天昊曾提出“内陆七雄”的构想。包含鄂、豫、皖、湘、赣、川六省和重庆市,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迅速,腹地最广阔的经济区。

沿海四杰,开启中国帷幕,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武汉则是内陆七雄的中心。

崛起于武汉的卓尔广泛布局商贸、港口、地产等领域,即是看好武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前景。坐断武汉,遥望世界。

内需已成中国经济最大动力,国内统一市场初步形成。两大时势终于来临, 武汉大器,即将晚成。

(2) 打好产业牌——

世界级产业集群,多元产业中心

天下之中,广博多元。

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进,两大产业转移轴线交汇。武汉的产业结构混杂多远。

北上广深等东部中心城市,金融产业和 TM 产业、房地产业成为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去制造业化;东部的制造业城市服务业不足。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和服务业均不足。

武汉却拥有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兼备;中端产业为主导,部分领域实现突破;传统产业产值庞大,在尖端高技术产业,也仅次于沿海中心城市。

武汉既有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众工业,美的,格力都在武汉设厂,规模巨大。同时,武汉也有东风,武重等国企巨头。形成了汽车、钢铁等几大千亿产业集群。高新产业也非常强势。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初步崛起。光谷的光纤等产业渐成规模。

在服务业领域,武汉虽比不上沿海中心区域,但是,由于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湖北省会,公共资源丰富,人口旺盛,比一般的沿海工业城市,反要发达。成为中国服务业的第二梯队。

产业生态丰富,武汉具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多元产业中心的基础。

武汉天杀六城,与长沙,南昌,郑州,合肥,以及成渝存在工业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更是如此。

武汉必须率先完成产业升级,打破与中部其它城市平行竞争关系,形成互补。 才可以领袖中部,带领内陆七雄崛起。

(3) 打好创新牌——

成为腹地最广阔的创新基地,中国创新中心

武汉是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 第四个中国出产的“全球创意城市”。

2018 年,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 110.7 万,雄冠全球。 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智力资源雄厚,应成为中国最富有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城市之一。

斯坦福大学造就了硅谷。清华北大造就了中关村,武大和华科造就了光谷。

武汉有可能打破产业转移的惯例,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

2017 年,武汉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64% 仅次于深圳等国内少数城市,超过了中部诸镇, 2018 年产值过万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56.5%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28.9% 。研发强度超 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成渝。 前十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后十年需要调整计划,高端制造逐步成为主导。



(4) 打好物流中心牌

争取成为全球性物流和市场消费中心

武汉高铁,雄霸天下。

作为中国高铁时代的米字型中心,武汉高铁六小时内辐射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

国内市场的统一,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大力量,武汉必然加冕全球性的物流、市场和消费中心。

全球电子商务的领袖马云一度亲临武汉拜访卓尔, 强大如阿里巴巴,也不得不借重武汉的物流体系。

武汉一向是国内市场必争之地。 2018 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843.90 亿元,与 GDP 比重为 46.1% ,雄踞十大城市之首。超过深圳的两倍。

2018 年,内陆七雄消费品零售总额超 10 万亿, 成为中国唯一超过 10 万亿容量的消费市场, 且增速强劲,未来或三分天下。

北上深消费不振,过高的房价,压制了沿海四杰。狭义的大陆七雄,消费表现远胜于沿海四杰。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 且市场辐射区域非常广大。

中国正逐步清理省际之间的收费站,一旦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武汉将成为中国大陆乃至全球性的市场消费中心、物流中心。

(5) 打好商业牌

争取成为商业与投资中心

水路、公路、高铁,武汉均为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唯航空稍弱。

从武汉各个方向出发,仅需 1000 公里,可控制中国 80% 以上的财富。 商业便利性冠绝全国,最合适成为第二总部 。世界性巨头和国内巨头,纷纷在这一区域投资。

当下武汉的上市公司达到 77 家,本外币存款达到 26331.62 亿元。

最关键的是,武汉的商业成本低,便利性强。 入驻武汉的世界五百强已达 266 家,超过一半,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选择武汉。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未来武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6) 打好青年与人才牌

建成中部开放之城,人口熔炉与人才中心博

立国之基,以人为本。

人口是巨大的财富。

2018 年统计,武汉市常住人口 1108.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8.81 万人, 2019 年统计还未出笼,但是,武汉方面宣布,封城时,有 500 万人口流出,留守还有 900 万, 据此推算,武汉常住人口有 1400 万左右。实现了大跃进。

人口迁徙背后是产业转移,京津南下,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上,在武汉交汇。人口向武汉迁移,大势所趋。甚至东南亚的移民,尤其是女性会到武汉来。

武汉规划了十大城市副中心,可扩容 1000 万人。未来有可能兼并周边城市。

九派横流,包容万物。 2018 年武汉净流入人口占比约 20.2% 2019 年按照 1400 万人推算,应该在 30% 左右。 目前的开放性与包容度,与未来抱负之间,尚有巨大空间。

武汉作为全球高校生最多的城市,若能留住七成大学生,将是巨大的人才增量。

目前出于安全考虑,国人对于武汉还有疑虑,但是一旦恢复正常,武汉在交通、商务成本、产业机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还将继续吸引人口。

武汉的人口顶点或在 2000 万。 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有望成为中国新一代移民领袖城市,一个有活力的、有创造力、充满生机的城市。增加 1000 万人口后, 武汉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未来占比应超过 50% 以上, 成为内陆人口熔炉,博大雄浑的国家中心城市。 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中有武汉,包容天下,吐纳四方。

(7) 打好江湖牌——

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交汇中心

大江大湖大武汉。

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武汉空间非常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株洲交通频道广播电台  ·  “80后死亡率突破5.2%”?错得离谱!
昨天
潇湘晨报  ·  张震母亲病逝,享年80岁
2 天前
新闻株洲  ·  最新通知!事关高考
3 天前
新材料在线  ·  国内十大知名光学薄膜企业
7 年前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人民日报:按月领薪,建筑业不该例外!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