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故事让我更加意识到,人生大概率的成功
,除了要有伯乐(或者机会)外、还要找准人生赛道是关键。
就拿数学这条赛道来说吧,众所周知,中国父母无论是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喜欢推孩子的数学,各种数学竞赛、奥数,是很多孩子求学路上的必经之路。这一点,从各大数学竞赛获奖者的面孔就能看出。
比如去年的IMO,中国队再次全员夺金,连续5年获得团体第一!中国队已经在该赛事上获得了24次第一。
而常年被戏称为“中国二队”的美国队,6位参赛选手也是清一色的华裔。
其他国家的队伍当中的“含华量”也相当高:
咱们华人对数学竞赛的热衷程度,真可谓是“卷”遍全球。
就算孩子没有数学天赋,家长推不动数学竞赛,也势必要在推娃提前学数学这件事上下功夫:学前班会背乘法口诀表、1年级的孩子学到2-3年级数学、小学毕业时完成了初中数学的课程是常规。
这份热情的背后,主要是因为
家长们的“深谋远虑”
:
小学推数学的一个直接目的或效果是初中数学课分班可以跳级,这样能保证高中阶段数学进度不落后,数学进度直接决定了物理课的选课难度,有志于以后读工程等专业申请顶尖理工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如果在亚裔多的大公校,如果物理难度没上去,顶尖理工大学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毕竟麻省理工 、斯坦福等大学把数学竞赛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卡内基梅隆、布朗等大学则直接在
申请页面上就要求填写AMC10、12或AIME成绩。
所以,数学,家长们都是从婴儿抓起。
但是姜萍的胜出让我们看到,像奥数这种拼智商+拼努力的硬核比赛,家长有“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是不够的,姜萍在中专靠着自学秒杀一众竞赛高手、高学历学霸,你不把心态真放平,对自己的乳腺和亲子关系只有伤害。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也是对奥数有执念。孩子在学校数学成绩不错,于是在娃三年级时他们跟风报了奥数班,并因校内成绩不错而勉强进入高端班。
在学习奥数一年多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前后参加过几次竞赛,只获得了末等奖或者没有获奖。每次作业中总有不会做的题目,需要父亲花很多时间讲解,除此之外,因为奥数投入时间过多,孩子还耽误了其他学科的投入。
因为大量题不会做、在比赛中也拿不到名次,孩子逐渐产
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很笨;那些年,家里的氛围和亲子关系也是一塌糊涂。
朋友意识到孩子虽然在学校的数学成绩不错,但并不适合奥数,继续坚持只会伤害他的学习积极性,于是试错两年后放弃了。
虽然这孩子奥数不咋行,但非常喜欢摄影,对细节、色彩、形状的观察很是敏锐,构图方面也能看出灵气,为了让成片更好,他还自学了很多专业软件。
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不少摄影比赛的他多次作品获奖、并成为一些杂志和媒体网站的合作者,还未成年就有了自己靠实力打拼出来的经济来源。
他儿子也把未来的专业锁定在了视觉艺术、电影制作和数字媒体这些方面,与同龄人对未来的迷茫相比,他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楚了。
走错了人生赛道就如同在奥运赛场上,刘翔跑进游泳馆参加比赛、孙杨走进田径场比赛,结果自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总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
起跑慢一点没关系,人生的路不短,作为家长我们能帮助孩子找准属于他的赛道
,让他们在自己的路上大放光彩,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这次姜萍爆冷,大家除了点赞外,也对当下教育体系表达了一些不满。
如此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为什么只能去中专,而不是好大学?可见因材施教而非一考定终身再一次被证实其重要性。像姜萍这样的“偏科天才”过去不知道被埋没了多少。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金子发光也要需要机会,如果她没有遇到王老师,很有可能就成为一颗沧海遗珠了。
孩子通过中考、高考进入大学、毕业考公、考编或者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几乎是绝大多中国数家长给自己孩子制定的唯一求学路径。
这条路径曾经确实是孩子走向社会、获得成功的最优解。但这些年学历通胀、高等教育性价比走低是事实,是否要在“中考-高考”这一颗树上“吊死”越来越值得商榷。
大家觉得姜萍考上了普通高中不去读、选择进中专有点可惜。殊不知,这可能是她在当下环境和条件下做出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有人算账:
但三年下来花费十万,大概率是去大专了。而她在高中期间为了高考还不能专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数学中,数学的天赋显现不出来,
她也只是芸芸众生的高考学子之一
。
以她优秀的成绩可以拿奖学金,几乎免费求学,自己还有大量时间去钻研数学,目前一战成名后,被一所普通大学破格录取不是没有机会。
姜萍选择中专是有前车之鉴的,她的姐姐就是放弃了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高中、选择读了中专,然后拿到本科录取的。
对那些条件不富裕、孩子没有丧失学习热情的家庭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求学路。
在《纳瓦尔宝典》一书中,纳瓦尔·拉维坎特提到:
未来的就业市场,没有白领和蓝领工种之分,只有 “利用了杠杆的人”和“没有利用杠杆的人”。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会用新杠杆——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
过去的财富拥有者是那些懂得利用劳动力杠杆(让他人出售劳动力给自己打工)和资本杠杆(从商业市场获得投资去盈利)的人。
要使用劳动力杠杆,就得有人决定追随你、要使用资本杠杆,就得有人给你提供资金,你再去进行投资或开发产品,这两个杠杆都受限很多。
而像编程、写书、录播客、发推特、拍视频(也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新杠杆产品)这些事情前期投入的成本较低、需要经过他人的许可门槛也较低。
当今的新贵们几乎都是懂得用新杠杆的人获取财富的人。比如野兽先生(MrBeast)。他是2023年在个人或小团体组(非明星、名人)里赚钱最多的博主。
MrBeast的创始人叫Jimmy Donaldson,十多年前13岁的他开通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 最初内容专注于电脑游戏,后来以发布各种奇特的挑战而使个人品牌一举成名。十年期间,他将MrBeast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品牌。
内容制作、广告收入、流量以及从他的YouTube 频道发展出来的服装、配件、游戏、汉堡店等这些周边产品都是Jimmy Donaldson的产品。2023年,他的净收入达到1.2亿美元。
而Jimmy本人只有高中学历。高中毕业后他曾短暂就读于一所大学,但在入学仅两周后,他决定退学,以全职专注于他的 YouTube 事业。
当然,我写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放弃中考和高考,
而是时代真的不同了,学习渠道的多样化、新兴行业和岗位的多元化都使得孩子的求学和就业路径并非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
毕竟,前有
澳洲留学生回国送外卖
,
哥大硕士赚不回学费
,后有如今的17岁数学天才少女,热爱数学和服装设计,
如果目前的教育体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