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hejia022
要过年了。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到过年,心里翻滚着万千情绪...
就像是快要见到曾经热恋过却分手了的前任,
既期盼又害怕。
期盼,是因为能见到久违的朋友、亲人。害怕,是因为交不上令他们满意的答卷。
年夜饭后,你窝在床上看着春晚时,除了感慨一年又过去了,心里似乎再泛不起任何涟漪。窗外烟花漫天,明明还在给大家发着微信,说着祝福,心里却感觉特别出戏。
尤其是和亲戚们坐在一起时,你感觉特别不真实。
你心里不禁发问:
“这是过年吗?
年怎么就过去了呢?”
那么,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受呢?
相传,古时候年兽作乱,百姓们为了对付年兽,张灯结彩,燃放爆竹,守更待岁。年兽被赶跑了,而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是
90
年代出生的。
我小时候特期盼过年。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点上灯笼,贴上春联。人们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互相道着新年好。
那是多么幸福,多么温暖啊。冬天那么冷,那么漫长,因了过年的缘故,也多了一抹喜庆,一抹暖色。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年意味着丰沛的物资。如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那时的人们处在需求的底端,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阶段。
近几年,大家的物质越来越丰沛。过年的物质满足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
这个阶段,人们的需求停留在心理需求里。
现在大家之所以回家过年,为的也是回家看一眼,见见那些熟悉的人。
这些年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即使国家大力建设火车、高铁,仍架不住中国人多。总有人买不上票。
想回家过年,得过了这第一关:
买票。
多少人为了买票费劲了心思。想当年我在外地念大学,从早上七点排队到下午两点,就为了抢一张回家的票。却只抢到了站票。
一张票,难死多少人。
然而,当你真的回到家时,家里又真的像你想象中的那么温暖亲切吗?真的满足了你的心理需求吗?
恐怕没有吧。
以前的回家,是热炕头、热汤面、热心肠的亲戚朋友。
现在的回家
...
恐怕大家都记得车站连绵的排队,七大姑八大姨的毒舌,过年聚会的攀比吧。
七大姑八大姨
...
绝对是个神奇的存在。
她们熟知谁家生了几个娃,谁家孩子不长进,谁家房子多大平方。各大自媒体从不乏对她们的描写。
比如上海彩虹乐团的《春节自救指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春节战场里七大姑八大姨们的战况。他们擅长一句“
为了你好
”
,让你整个春节变得鸡飞狗跳。
我也曾经在过年被我的亲戚们攻击的体无完肤,羞愧难当。
事后想起,心中只有三连问:关她们什么事?跟她们有什么关系?管我作甚?
那么,是什么让她们如此义愤填膺地说你?
“
为了你好
”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你用了某样东西感觉特别好时,就想跟人分享,想跟人安利。有部分亲戚也是这样的心理。
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那些开口的亲戚们,并没有考虑到你心底深处的需求,只是将她们的思想强压在你的身上。
那么,那些亲戚们又是如何觉得这样说,是为了你好?
“
群体效应
”
《乌合之众》曾经说过,
群体有盲目性。
我的亲戚们常说:“
大家都找对象了,你怎么还不找。
”
这就是群体效应最好的体现。
他们害怕落单,他们习惯被群体牵着走。
万一落单,他们就焦虑、害怕。他们也默认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当你在群体里,群体往东走,你自然跟着往东,不会考虑为什么。
就像对待过年一样,大家过年都回家,所以你也回家。大家都觉得过年很开心,可是你并不觉得。你就觉得很落寞。
过年,意味着你得正面接收七大姑八大姨的压力,你还得赔笑脸,说自己不行,说自己今年会努力。
当你的亲人们说着谁家买房子了,谁家考上公务员了,谁家孩子结婚了时。你五内俱焚,恨不得冲上去让他们别说了。又恨自己怎么会不如他们。这种自我否定的滋味,可不好受。
你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吗?
没有的,你只是落了单。你只是落了七大姑八大姨这个群体的单。
为什么你会在过年的时候落寞?
因为平时在外你有自己的小群体,在那个群体里,你是主流。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在大城市,无论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可是当你回到家,就变成了群体和个体之争了。
其实我挺怕过年的。
我现在在我们这儿的步行街喝着咖啡,楼下有个大爷在试衣服。他的女儿在旁边帮他挑选着。他们笑的很开心。
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这么开心地跟我爸出过门了。我害怕跟我爸妈的独处,因为独处意味着他们会问我什么时候结婚。
意味着,他们会问我赚多少钱。意味着,他们会打听我的朋友们生了几个孩子,赚了多少钱。而后总结一句:人家就是聪明,只有你不如人家。
可实际上
...
我的朋友们,有个朋友生了三个孩子。
每天就靠出摊卖肠粉养活一大家子。有个朋友三十了,还没找对象。很多朋友赚的并不如我。
我特别想跟我爸妈说一句:
大家都是努力且艰难地过着,为什么要把大家比来比去?
难道春节这样的节日,大家只能通过打听这些隐私,互相比较,才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吗?
可我爸妈们不觉得。
因为他们在群体之中。
当传统与现代思想碰撞,你能怎么办?
“
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
”
找到和你同样想法的人,组成一个群体。当你的群体人数大过你七大姑八大姨这个群体时,利用你这个群体的思想影响你的亲戚朋友们。
“
避其锋芒
”
孙武《孙子
·
军争》:
“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
最好的办法就是跑路。当七大姑八大姨即将向你进军时,“
逃
”
不失为良策也。
人,就是这么复杂的一个个体。你重视春节这个节日,因为家是心灵的港湾,家里的人是你的牵挂。可偏偏又是那些人,令你害怕,令你觉得这个年索然无味。
别怕,你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