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蹊
地理蹊(xi),将地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上班后,你又想家了吗? ·  9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琉球群岛自然人文考察报名 ·  昨天  
星球研究所  ·  塔里木河:做河,好难!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种纳木错,千万别错过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蹊

小蹊瓜课堂 | 1.2人口迁移

地理蹊  · 公众号  · 地理  · 2021-02-04 20:34

正文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 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 期待 在留言栏内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以共同交流。欢迎 关注 地理蹊 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前预习

1、了解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2、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和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是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迁移和流动是与城市化过程及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作相联系的。

人口流动 是指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人口迁移 是指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人口迁移的迁移者被称为移民,原居住地称为 迁出地 ,新居住地称为 迁入地 。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是指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人口的区域迁移是由公安部门严格控制的,计划安排之外的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几乎不可能,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则由劳动、人事部门计划调配,自发的劳动力市场也不存在。控制最严格的又属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以及农民向非农职业的转变。这种控制的制度形式就是 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一、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 是否跨国界 达到一定时间(一年) ,将人口迁移划分为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是指人口跨国界、改变住所并长达一年的人口空间位置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拓展:人口迁移 根据迁移时间 也可分为 永久性迁移 季节性迁移 ;按照 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 ,也可分为 个人迁移 集体迁移 被迫迁移 自发移民等等

阅读

春运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2021年春运1月28日开启,将持续40天。此次春运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后的第一个春运,做好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发送旅客约17亿人次,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


二、人口迁移的历史发展

人类早期采集与狩猎时代 ,人类为满足生存需要必须要进行迁移。 由于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人类由早期居住的热带地区逐渐向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迁移。

农业社会 ,人口也由于不同原因经历不同程度的人口迁移。 一般来说,该阶段的人口迁移 规模不大 ,大多都是 被迫性的政治迁移 。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 深受统治者力量的束缚 ,也有由于 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进行被迫性、大规模的、背井离乡类型的人口迁移。

随着 资本主义的兴起、新大陆的发现以及运输行业的进步 ,人口移动的 规模逐渐扩大 ,总体以 集团性、大批移民 的人口迁移为主。 15~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就引发7000多万的欧洲人口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以及当时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也引发大批黑人迁移到欧洲和美洲。

二战后 ,国际人口迁移总体呈现出 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的趋势 ;短期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我国也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独特的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呈现出 两个阶段 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 80年代中期前 ,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人口迁移不得不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80年代中期以来 ,改革开放使得人口迁移流向总体上是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相关的过程发生 两种变化 其一 ,长期近于停滞的城市化开始加速, 其二 ,劳动力的计划配置逐渐为市场调节所替代。由此导致了人口劳动力的区域间迁移与流动,以过去几十年所未曾有过的规模和速度发生。

阅读

永嘉之乱

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

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三、人口迁移机制及成因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的地以特殊的区位 吸引力 形式存在并吸引迁入者或迁出地以环境变化刺激而形成的 推力 将迁移者推出,使得人口迁移因素更加复杂多样,但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生态因素、个人因素等导致的人口迁移。

在特定条件下,除经济因素外的因素就可以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发现,空气质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人口迁移格局的重要因素,且主要表现为推力作用。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口迁出决策,污染严重的地区更难留住人。而在迁入地选择过程中,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则更为重要,但其影响近年来有所弱化, 城市吸引力更加综合多元

阅读

上山下乡运动

上山下乡运动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

有报道说,“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很显然,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成为了回忆。但是,这场在3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的

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减少当地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等产生积极影响。


不利的 :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的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

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

引发种族冲突;

给迁入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加重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载;

影响公共社会治安,增大了治安管理的成本;

造成住房的紧张;

形成对城市居民就业机会的竞争。


1.2【课后拓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口迁移路线

全国热门迁移地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特征

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


1.2【题目探究】

单选题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下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

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


2.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

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

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


答案: 1、C

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同时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口更快的迁移和流动;能源资源开发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选C。

【继续滑动查看】

答案 :2、B

解析 :图中显示,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中西部(四川省)农民工务工地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回流增多可使人口重心西移,B正确。


请左右滑动查看答案及解析

【点睛】

从图中看,中国人口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南,最后折向东;移动幅度有大有小,并非持续增大。地区间经济的差异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近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是因为中西部农民工回流增多造成的。

《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实现了双下降。其中,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20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由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1年,北京市人口总数最多

B.2017年后北京市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C.近些年北京市人口增速不断下降

D.北京市出现城市空心化


4.导致北京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为负值

B.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经济发展放缓

D.分散城市职能


答案: 1、C

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6年北京市人口达到最多,A错误;北京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B错误;虽然近些年人口增速下降,但市中心人口和产业密集,没有出现空心化,C正确,D错误。故选C。

【继续滑动查看】

答案 :2、D

解析 :近些年来,北京市人口增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北京市强化首都职能,把非首都职能部门和产业外迁,导致人口外迁增加,流入人口减少,D正确,故选D。


请左右滑动查看答案及解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