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虚假诉讼套取公积金获刑!法律红线碰不得!最高 ... ·  16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徐向春:以“可诉性”为标准恪守履职边界 ·  16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跟哪吒游法“海”,这试炼你能过几关?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最高人民法院

以司法力量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  · 公众号  · 法律  · 2025-02-16 12:35

正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的专门部署赋予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重要使命任务。我们要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全过程各方面,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司法力量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抓主责促主业,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环境治理,而且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等许多方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肩负重大职责。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依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司法屏障。聚焦新质生产力、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依法稳妥审理典型性、影响性和争议性案件,发挥司法政策和裁判规则的指引作用,切实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审理涉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以及涉新污染物环境污染案件,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对环境资源领域行政不作为等案件的审理工作,助推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行政监管职责,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发挥好当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等作用,就地办案、就地释法、就地执行和修复,努力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抓联动促联治,广泛凝聚综合治理各方合力。 《决定》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出明确部署。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协同治理理念,推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从单一分散、地缘联系、临时合作向系统整体、制度协作、常态规范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共治大格局。一是强化府院联动。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进一步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深化联席会议、案情通报等机制,汇聚环境资源保护合力。二是强化执法衔接。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协调一致、监督有效。在线索移送、证据转化、案情通报等环节,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实现环境司法与执法的无缝对接、高效衔接、双向链接。三是强化司法协作。形成区域法院之间委托送达、调查取证、委托执行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协作互助,逐步实现执法办案的同城效应。深化法院内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部门的工作协同机制,形成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环境资源案件高效审理流程。

抓改革促创新,持续完善环资审判体制机制。 我们要对照《决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环境资源审判特点规律,不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为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在完善生态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上下功夫。根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需要,以当地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因地制宜优化生态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切实以集中管辖提升专业保护、系统保护能力水平。深刻认识环境资源审判“三审合一”的实质关键所在,加快实现审判理念、规则、程序等实质合一,促进刑事追诉、民事赔偿、行政履职依法衔接、高效协同。二是在完善审判规则体系上下功夫。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所涉法律关系往往较为复杂,案件审理适用的程序规则、裁判机制均有其专业性、特殊性,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总结司法实践中的成熟经验,积极提出解决实践难题的建设性意见,完善相关审判规则体系。三是在完善审判辅助力量上下功夫。生态环境资源案件专业技术性强,鉴定评估需求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加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确保合议庭能够对生态环境损害程度、修复方案等所涉专门性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智库”建设,为调查取证、鉴定评估和专业咨询等提供智力支持。

抓强基促固本,着力锻造过硬环境司法铁军。 人才兴则事业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开展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干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把审判管理和队伍管理贯通起来,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铁军。一是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把讲政治、顾大局与依法办案统一起来,切实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全过程各方面。二是抓实专业化审判能力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以及与有关执法司法机关联合培训,用足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将日常学习、工作调研、组织培训贯通起来,加快推进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三是抓细科学管理。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符合环境资源案件特点的审判管理和考核体系,保持环境资源审判力量相对稳定,留住、用好优秀审判人才。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