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提卡野话
漫漫冬夜,在我蛰居阿提卡乡间的时候,草草写下这些笔记,是为“阿提卡之夜”。——Aulus Gellius,Noctes Atticae,Praefatio, 4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阿提卡野话

十二讲春季课 | 柏拉图《法律篇》

阿提卡野话  · 公众号  ·  · 2019-03-22 10: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介绍


《法律篇》完成于柏拉图的晚年,是柏拉图篇幅最长的对话作品,它始于一种 晦涩 的神学思考,终结于一种 未必清晰的、只能在夜间开启 的哲学秘密议事,“法律议题”的展开就这样被置于一种神学和哲学的辩难环境中。柏拉图借此试图把读者们从“法律条文”中引出,进入“法律序言”所主宰的 暧昧不明的“不成文”世界 ,换言之,这篇对话意在针对法律的前提和法律的精神展开思考,堪称法理典范、政治哲学经典。它始于一种晦涩的 “政治神学” ,正如对话开篇第一个字“神”所暗示的,但政治神学似乎没有被政治哲学所克服,相反,二者有着有趣的互动和深刻的联合,追踪二者的关联是这门研讨课的主要目标。作为一种思想试验和冒险,我们将在课堂讨论中适当引入 古代灵知教派 / 诺斯替教派 Gnosticism )针对“律法”提出的若干哲学定理,希伯来圣经思想( 喀巴拉 典籍《光明书》第一卷)也将会适度涉及,藉此,我们将尝试捕捉柏拉图 有所洞识但始终未曾言明 的东西:哲学的神秘转向(灵知)和政治转向(律法)不仅互为反题,但在更加根基层面是 互为驱动 的,它们彼此为对方贡献了最紧迫的存在理由。这意味着,哲学不仅能够对律法提出最致命的批判,同时,最有效的律法秩序建构也来自哲学。 哲人是最佳的立法者,也是最完美的罪犯 。——正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宗教大法官”所暗示的,哲学和律法互相审判、 互相迫害 ,也互相成全,二者共享同一种 世界黯淡 的悲观影像。

▋讲次


第一讲:导论(课程介绍、文献预览、学生背景介绍、课程讨论分工,所有学生在第一个星期务必 通读一遍《法律篇》全文 400 页,尝试拣选出自己的兴趣议题,并撰写 500 百字提纲,第二堂课当堂宣读并交由全体师生讨论。)

第二讲:柏拉图 30 部作品概览,藉此确定《法律篇》在柏拉图的作品宇宙中的位置,精讲文献是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 阿尔法拉比的《柏拉图的哲学》

第三讲:《法律篇》第一卷(张军超主持,詹兴旺回应),议题: “立法的目的:重建帝国?” 参考文献:沃格林《秩序与历史卷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王恒《柏拉图的“克里特远征”: < 法篇 > 与希腊帝国问题》;

第四讲:《法律篇》第二卷(李高翔主持),比较色诺芬的 “斯巴达趣味” 。议题:立法与教育的张力 参考文献:色诺芬《希腊史》中《斯巴达政体论》;施特劳斯《色诺芬的品味》刘小枫编

第五讲:《法律篇》第三、四卷(詹兴旺主持,李康辉回应),比较《蒂迈欧》和圣经 “大洪水” 议题。议题:从光明(大洪水后的新生)到暗淡(诸城邦政体的不完美)——柏拉图大洪水叙事下的原初状态诸面向。参考文献: 1 、《圣经·创世纪》; 2 、《蒂迈欧篇》; 3 、刘小枫编《鸿蒙中的歌声——柏拉图蒂迈欧疏证》; 4 、弗雷德《柏拉图的蒂迈欧:宇宙论、理性与政治》; 5 、此外部分参考施特劳斯、沃格林、潘戈关于《法律篇》的注疏或解读,希罗多德《历史》(第五、六卷),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二、六、八卷)。

第六讲:《法律篇》第四、七卷(李康辉主持,张娟、张沁、詹兴旺回应), “起点”和“教育”议题 。议题 1 :海军是如何败坏城邦德行的?议题 2: 柏拉图的僭主情结(或:美德的不完美性——需要得到权力的支持)。参考文献(暂定): 1.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 色诺芬《斯巴达政体论》, 3.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4.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

第七讲:《法律篇》第五卷(姚兰主持,林国华回应), 德性和教育议题 。参考文献:施特劳斯《色诺芬的品味》、色诺芬《斯巴达政体论》、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第八讲:《法律篇》第六、七卷(张娟主持,张沁、李康辉回应), 教育(灵魂论)议题 议题 1: 古希腊的生育观 ( 暂定 ) 议题 2: 起点与循环,教育与习俗 参考文献 : 《斐多》《会饮》《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薇依《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赫丽生《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布鲁姆《爱的阶梯 - 柏拉图的会饮》

第九讲:《法律篇》第七、九、十卷(张沁主持,姚兰、张娟回应), 教育(哲学)和刑法(神学)的紧张 参考文献:柏拉图著,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2013 年;柏拉图著,吴飞译,《苏格拉底的申辩(修订版)》华夏出版社 2017 年;但丁著,朱虹译,《论世界帝国》商务印书馆 2015 年;施特劳斯著,陈志敏、方旭译,《柏拉图 < 法义 > 的论辩与情节》华夏出版社 2011 年;林志猛编,张清江等译,《立法者的神学——柏拉图《法义》卷十绎读》华夏出版社 2013 年; 库朗热 著,谭立铸等译,《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顾頡刚撰,《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年。

第十讲:《法律篇》第六、八卷(陶昕主持,林国华回应),最琐碎,因此也最需要细心追踪其中有意义的论题及其论证的两卷。议题: 必朽世中的不朽向往:次好城邦中的爱欲教育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理想国》、《会饮篇》; 2 、贝尔格《爱欲与启蒙的迷醉——论柏拉图的 < 会饮 > 》; 3 、刘小枫编论《论柏拉图的 < 会饮 > 》; 4 、斐奇诺《论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 < 会饮 > 义疏》; 5 、劳埃德·格尔森《 < 会饮 > 的柏拉图式解读》、加百列·理查森·李尔《柏拉图 < 会饮 > 中永恒的美和相适的幸福》、加布里埃拉·卡罗内《柏拉图式的爱的德行》(选自刘小枫编《爱之云梯——柏拉图 < 会饮 > 的解释与回响》); 6 、路德维希《 < 会饮 > 中的爱欲与法律》(选自刘小枫、甘阳编《神话诗人柏拉图》); 7 、施特劳斯《柏拉图 < 法义 > 的论辩与情节》。

第十一讲:《法律篇》第九、十卷(李晓凤主持,全体参课人员回应), 著名的神学卷!选题:柏拉图的神学 。拟参考文献:(古罗马) 普洛克罗 著《柏拉图的神学》,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法) 库朗热 著,《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古罗马)斐洛著,《论律法》,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林志猛编,《立法者的神学——柏拉图《法义》卷十绎读》,张清江等译,华夏出版社 2013 ;(古罗马) 斐洛 著,《论摩西的生平》,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美)埃里克·沃格林著,《希特勒与德国人》,张新樟译,上海三联书店 2015 (以及沃格林的其他相关著作)

第十二讲: “夜间议事会” (林国华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

36 课时 2 学分

考核 | 课堂出席和讨论 50% ,期末报告 50%

版本 | 何勤华、 Pangle 、剑桥蓝皮和 Loeb

参与 | 思想史与政治哲学专业研一学生

2019

(接受旁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老子道德经  ·  一个人有多假就有多热情
8 年前
程序员之家  ·  30分钟掌握 C#7
7 年前
美好滁州  ·  又是个大范围的停电通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