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槽边往事》并不是一个电影类公众号。之所以在最近连续写了那么多电影观后感,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电影市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在年底爆发,一个月时间内同时安排了许多部电影,导致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看片。次要的原因是我本来就有写观后感的习惯,早在豆瓣的时候,许多电影下面排名前三的评论都出自我的手笔。
在短时间内写了那么多观后感,由于微信公众号没有目录一类的服务,一篇篇翻起来比较麻烦,所以我在这里专门发一篇文章,做个电梯送给你,免得一层层爬得麻烦:
《驴得水》观后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
《神奇动物在哪里》排雷
如何正确造神---《萨利机长》观后
铁雨下的天使:《血战钢锯岭》观后
排雷:《长城》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
其实从标题上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我的个人好恶---凡是写着“排雷”二字的电影,我都不做推荐;凡是写着“观后”二字的电影,我都持推荐态度。所以,总有人说我喜欢批评,不喜欢肯定,这是错误的刻板印象。比如说以上的列表里,最受人欢迎的文章是《铁雨下的天使:观后》,最后一段写得尤其优美。作为一名佛教业余爱好者,我的那段文字深深打动了许多基督教徒的心;也总有人批评我脾气暴躁,比如说对读者提问“你究竟是推荐还是不推荐”极为不耐烦。我当然不耐烦啊,标题都写成这样了还要问我,我为什么要耐烦呢?
对,肯定还有人看了这段话又要反驳说“你以为你是谁,凭什么要别人那么认真仔细地看你的标题”。不用问了,这里我提前先回答好了:那你来这里干嘛?你随随便便地看,然后随随便便地提问,所以我就不能认认真真地抽你吗?
以上这几篇文章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个人观点的意思是说,无论我说了什么,我都在文章中论述了我那么说的理由。正因为如此,表达个人简单好恶的留言都不会被放出。喜欢或者讨厌这种话是纯粹私人的,没有讨论的空间。虽然说网上颇有一批神经病喜欢论述“你凭什么不喜欢”,或者“你是拿了钱的水军”,但我还没有疯到那个程度。所以,你喜欢或者你讨厌都是你的事,你非要跑来告诉我,那么我知道了,你可以消失了,我根本不关心。
同样的,我希望留言谈论电影的人,起码有个观点。观点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篇幅不足以你展开论证,起码也应该让人看出观点后面有智力活动的迹象。有两种是一定会在留言后被拉黑的。一种是在留言里分析我本人,从我喜欢不喜欢什么影片,分析我是个什么人。知道为什么多年来我在网上一直用汉尼拔医生的头像?因为他吃了那个试图分析他的人的肝脏啊多简单。另一种是来这里洋洋洒洒写一段话,目的是为了表现他自己有多聪明,多牛逼,和讨论的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对不起,我又不是在办读者见面会,我的文章留言区又不是自由发问时间,我怎么可能让你拿起个话筒就开始表演呢?这是病,唯有拉黑能治。
电影和文章一样残酷,好不好做不得任何假,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相比之下,文章还要更残酷一点。因为看电影之前要先交钱,而文章是在看了之后才决定是否赞赏。所以,如果我的观后感能够帮你排雷,或者有助于你欣赏电影,又或者是激发共情,表达了你想要表达但是说不出口的话,那么,我觉得我所做的事情也就对社会有了价值。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一直觉得我写得挺好的。
题图摄影:Elijah Henderson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钱是自我的催化剂。资本流向内容产业的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领域就会战火连天。之前是小说,小说版权已经瓜分殆尽,现在漫画领域就是资本的新目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内容制造者收益低下,谈判合作效率低,所以内容创作者的经纪类公司一度很受欢迎,因为提供了安稳环境、收入和可靠的商务协助,而版权当时并不值钱,所以,那时候出让版权以换取保障也是可以接受的。如今资本凶猛进入,版权价格迅速攀升,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市场变了,人心变了,利益也变了,曾经的经纪公司却没有应时而动,主动应对,那就自然要遭到攻击。简单的对错没有什么意义,种子的壳可以是曾经的保护,也可以是未来致命的束缚,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而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太阳底下无新事,还是那个永恒的主题:资本追逐流量而行,可能会晚到,但一定不会不到。能制造能吸引流量,最终流量就一定能换成钱。而等到大规模的钱到来的时候,原先架设在流量上的任何设施,只要有丁点阻碍,都会被冲击得粉身碎骨。
---《相声圈互撕靠文笔,漫画圈互撕靠情怀,就TM不说是钱的事》赵德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