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司法局  ·  依靠AI生成的内容,能够随心使用吗? ·  23 小时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扛起“家本故里”的职责使命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九届全国检察“三微”优秀作品展播|微电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什么是大革命?|下|革命的道路|1981

院外  · 公众号  ·  · 2025-02-18 20:20

正文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文| Albert SOBOUL/ 译| 马胜利 高毅 王廷荣 责编| 星丛+
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狱被攻占的当晚,路易十六惊恐不安,他问左右:“这是一场叛乱吗?”利昂库尔公爵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最有远见卓识的人认为,这场革命由来已久。早在1762年,卢梭在他的《爱弥儿》里写道:“我们已临近危机状态和革命时代,谁能保证你那时候将会怎样?”伏尔泰在1764年4月2日给肖夫兰的一封信里写道:“我所见到的一切都为必将会发生的一场革命撒下种子,而我却无幸做这场革命的见证人了。”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模糊地看到,甚至祈愿这类事件的发生。
现在革命已从思想意识的范畴变成了现实。但一旦跳出思辨的范畴,进入生活和历史的范畴,革命这个词便具有了新的意义:它打动人们的心弦,激起一些人的希望和信心,使另一些人仇恨和恐惧。在5年里,对于长期为每日面包所迫的人民来说,它是活生生的、充满希望或威胁的现实,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人都接受它。从那时以来,“革命”这个词丝毫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和力量。它激起虔诚或仇恨,恐惧或希望,永远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心中。
院外曾经推送过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建筑 ,而本次节选阿尔贝·索布尔的文章《什么是大革命?》的第三部分,作者 在简要回顾了历史编纂学的概况后,进一步地确定革命的概念,由此来确定法国大革命的基本特征。革命这个概念一度被 滥用,或者被恣意地抛弃,这都会造成贬低革命的意义或者故弄玄虚。根据革命一词的原意,它 是恢复时代进程中被中断的原来的秩序,为了 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同旧秩序决裂,并从根本上把它彻底推翻, 不仅要摧毁现存的国家机器,而且还要破坏社会组织以及指导这个社会组织的各项原则。
所谓的破是为了再立:革命并不是要回到什么神秘的黄金时代,而是朝着更合理、更公正的未来迈进。只有社会的革命才是革命,政变决不是革命。革命是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彻底变革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改良还是革命?这不是选择一条通向同样结局的较快或较慢的道路的问题。如果说改良可以由上面施行,目标是对旧社会进行表面的改动;那么革命则必然是由下面发动的,为的是建立一个新社会。
索布尔(Albert Soboul,1914-1982),法国著名史学家。1936年毕业于巴黎大学,1938年取得中学历史教师资格,并加入法国共产党。1939-1940年应征入伍,法国溃败后在蒙彼利埃中学教书。1942年7月因参加抵抗运动被捕。1958年以《共和二年的巴黎无套裤汉》通过国家级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967年起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讲座教授,直至去世。又任罗伯斯庇尔研究会秘书长、《法国革命史年鉴》主编、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法国大革命简史》、《革命前夕的法国》、《理解法国大革命》、《文化与法国大革命》等。
解放日巴黎人游玩| 1899
阿尔贝·索布尔| Albert SOBOUL
什么是大革命?|下 |革命的道路 |1981
本文 3500 字以内
在简要回顾了这些历史编纂学概况后,我们大概可以确定革命的概念,并且由此来确定法国大革命的基本特征。某些人 滥用这个词,或者恣意抛弃这个概念,这都会造成贬低革命的意义或者故弄玄虚。 滥用革命一词的例子有:人口革命、经济革命、精神革命、价格革命、饮食革命、性革命等等……抛弃这个概念的表现有: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为了强调改良或过渡而否定革命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澄清。

我们首先要从语义学的角度指出这个词的奇特命运。 这个词的原意是“回到原来的地点”。利特雷 〔注:爱弥尔·利特雷(1801-1881年),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编哀的《法兰西语言词典》在法国影响很大。——译者〕 给“革命”,所下的定义的第一个意思是:“一个星球回到它的出发点。”
柏拉图 的《蒂梅欧篇》到 维科 〔注:让-巴斯蒂特·维科(1668-1774年),意大利哲学家,著有《历史哲学原理》。——译者〕 的《周而复始论》,历史和人类运行的循环论同星球运行的这一定义并非没有相似之处: 革命被认为是恢复时代进程中被中断的原来的秩序。
博絮埃 德·博纳尔 约瑟夫·德·梅特尔 都认为革命是神的旨意。 启蒙哲学 则认为革命是自然法则。曾经有过一种原始的秩序,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找回这个失去的天堂。革命斗争结束,即历史的结局将是天国的重建,或是在社会灾难降临之前的人国的重建。
根据1789年8月26日的 《人权宣言》 ,“对人权的无知、忘却或蔑视,是造成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 自然权利指先于任何社会早已存在的,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 恢复这些权利将导致人类复兴和“人人幸福”。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同旧秩序决裂,并从根本上把它彻底推翻,也就是柏拉图在《共和国》里所指的métabolé(即推翻、彻底改变)。为了使人类免遭不幸,苏格拉底要求推翻作为希腊公民秩序基础的三大堡垒:财产、家庭和民政与司法的官衙地位,即国家机器。
按照同样的准则,在大革命开始后不到一年, 米拉波 曾秘密写信给国王:
“请比较一下新秩序和旧制度……除了没有高等法院、自治税区、僧侣、特权和贵族等级外,其他不都是一样吗?”
托克维尔 评论道:
“由于法国革命的目标不仅仅是更换一个旧政府,而是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它不得不同时向一切已确立的权力进攻,撕毁所有已被确认的势力,清除各种传统,革新习俗,并在某种程度上把长期形成的、基于崇敬和顺从的一切思想从人们头脑里清除出去。”
真正的革命 不仅要摧毁现存的国家机器,而且还要破坏社会组织以及指导这个社会组织的各项原则。
解放日在街上跳舞| 1912
然而,同历史和革命的循环观念相反,革命决裂的概念认为,在革命前已经存在某种结构、某种形式,而革命后建立起一种新秩序,它同旧秩序有着本质的区别。破是为了立。 但是以前已经消失的东西还能再恢复吗? 卢梭的两篇论文就是探讨这一前景的。
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设想了一种原始、纯洁的社会状况,由于爱财和追求奢侈所造成的变动这种状况被扰乱了。但是 卢梭非常注意历史进程的矛盾性: “人们不久就看到奴役和苦难在萌芽,并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第2部分)因此,循环后的合拢只是表面的。这里是“结束了循环并与原出发点重合的终极点”。
但是,从目前的法则回归到弱肉强食的法则实际上是引回一种新的自然状态, 它不同于我们最初的那一种自然状态。 卢梭撰写的《社会契约论》正是为了更确切地阐明这种新的状态。

因此,破是为了再立。归根结蒂,革命并不是要回到什么神秘的黄金时代,而是 朝着更合理、更公正的未来迈进。 从1789年到共和二年,革命的含义正是这样演变的。这个词从意味着1789年事件所引起的动荡和决裂,不久就变为相反的意思:革命是一种激烈的行动,然而它是有节制的;革命是一种果敢的行为,然而它是有条不紊的。
共和二年霜月14日(1793年12月4日)革命政府组织法的内容和名称也表明了这一点。霜月11日, 丹东 曾竭力强调:“如果说人们要用长矛来推翻旧制度,那么, 他们要用理性和智慧的罗经来建立和巩固宪法的大厦。

这是什么样的大厦?它将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这里,人们需要最精确地说明“革命”这个词的含义,而所谓的政治科学词汇往往会造成混乱。 只有社会的革命才是革命,政变决不是革命。 在这方面,把19世纪的《利特雷词典》同20世纪的《罗贝尔词典》进行一番比较很能表明革命一词的定义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
在《利特雷词典》里,革命的定义为:“一个国家政治和政府”的突然和激烈的改变。《罗贝尔词典》的定义是:“社会与道德秩序”的突然和激烈的改变。在革命过程中,包括恐怖和内战在内的激烈的阶级斗争摧毁了旧的社会关系。革命阶级通过专政强行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社会关系终于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协调起来了。

因此, 革命就是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彻底变革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 革命涉及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后一种变革是由于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与水平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生产力水平越高,革命阶级的觉悟越高,团结越紧密,能量越大,革命也就完成得越彻底。法国大革命正是如此。
解放日的儿童竞赛 1923
革命不能由上面强加。 如果说改良可以由上面施行,那么革命则必然是由下面发动的。 改良并不动摇社会的基础结构,相反,它是为了保护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的长久利益。改良在现存社会的框架内进行,其目的在于加强这个社会。改良不等于革命在时间上的拉长,它和革命的区别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内容。 改良还是革命? 这不是选择一条通向同样结局的较快或较慢的道路的问题,而是明确一个目标的问题,即或者建立一个新社会,或者对旧社会进行表面的改动。
从杜尔哥到洛梅尼·德·布里耶纳的改良运动都不主张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秩序,而是主张改良旧秩序。它力图减少弊端,而不是消灭特权和封建制度。只有革命才消灭特权和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在1830年最终稳坐江山,乃是因为革命,而不是改良。 革命保障了社会从过时的历史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通向未来的阶段。这为资产阶级占有这个国家创造了条件。

革命在长达1个世纪以上的过渡时期中也不会减弱。某些人认为,过渡也和革命本身的剧烈阶段一样构成一个过程。它标志着 两种对立的生产方式之间进行决战的必然性。 米歇尔·格勒农和雷吉纳·罗班 这样写道:
“过渡问题的提出远不是抹杀资产阶级革命在通向资本主义过程中的战略地位。相反,它恢复了资产阶级在过渡阶段的关键性政治时期所处的中心地位。这个政治时期使政治与法律得以调整,实行权力的再分配,并且建立所有足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政治和法律体制的形态。”
这样一来,革命“现象”只是 德尼·里谢 称之为新生资本主义“缓慢、然而是革命的转变”的一种表现或一种波折,是拉开通向上层建筑的最后一道门闩,是对封建主义残余的最后清扫。
实际上,单独地提出过渡问题,甚至把它同革命和革命必然性的问题对立起来,就是 用否定革命的决定性和必要性的办法来讨论革命的问题。 如果认为法国大革命仅仅是打开了通向上层建筑的门闩,或只是改善了上层建筑业已形成的适应性,这就是把大革命的作用与督政府和第一帝国时期各种机构的改组相提并论,将它贬低为对社会进行简单的修整了。

持过渡论者与持改良论者的思想前提相似得出奇。因为,正像 托克维尔 所问的,假如1789年时只有“上层建筑和社会”的门闩需要打开,只有资本主义的平衡需搞得“更好些”,那么, 何必有“这场离奇和可怕的革命”呢?
“在摧毁各项政治体制后,革命又废除了各项民事体制;在改变法律之后,它又改变了风俗、习惯,甚至语言;在破坏了政府机构之后,它又动摇了社会基础,而且最后仿佛还要向上帝本身开战”。
正如托克维尔所强调的,假如只是对“政治与法律进行调整”,那么为什么还要有“这场可怕的动乱”, 为什么还会产生这种“空前强大的威力”?
“这威力冲破各帝国的壁垒,砸碎所有王冠,踩蹦其他民族,同时又奇怪地赢得它们支持自己的事业。”
解放日在街上跳舞 1932

版权归 作者-译者所有
文章来源 本文最初发表在《思想》杂志,题为《国家与社会》 1981年1-2月号(总第217-218期)
未完待续
▶ 法国大革命史
前言
序言
引论 旧制度的危机
第一章 社会危机
第二章 制度危机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贵族阶级的反叛(1787-1788年)
第一部分 “民族、国王、法律”。资产阶级革命和人民运动(1789-1792年)
第一章 资产阶级革命和旧制度的崩溃(1789年)
第二章 国民制宪议会。妥协的失败(1790年)
第三章 制宪议会的资产阶级和法国的重建(1789-1791年)
第四章 国民制宪议会和国王的出逃(1791年)
第五章 立法议会。战争和王座的倾覆(1791年10月-1792年8月)
第二部分 “自由专制主义”。革命政府和人民运动(1792-1795年)
第一章 立法议会的结束。革命激情和国防(1792年8-9月)
第二章 吉伦特派国民公会。自由资产阶级的失败(1792年)
第三章 山岳派国民公会、人民运动和救国专政(1793年)
第四章 革命政府的胜利和垮台(1793年12月-1794年7月)
第五章 热月党国民公会。资产阶级的反动和人民运动的终结(1794年7月-1795年5月)
第三部分 “一个有产者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共和国与社会的巩固(1795-1799年)
第一章 热月党国民公会的终结。1795年签订的各项条约以及共和三年宪法
第二章 第一督政府。自由稳定政策的失败(1795—1797年)
第三章 第二督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终结(1797—1799年)
结论 大革命和当时的法国
革命遗产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星丛共通体 回声·EG 专题 ▶ 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 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包豪斯十四年:先锋派的临界点 共读 ▷ 启蒙辩证法 走向新宣言 美学理论 装饰与罪恶 艺术与生产 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计划与乌托邦 空间的生产 帝国与传播 理解 媒介 地堡考古学 |译-写 ▷ 瓦尔堡 阿多诺 最后的马克思 塔夫里 后革命与世界体系 列斐伏尔 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麦克卢汉 生产方式对信息方式 居伊·德波 排场社会与地理主体 技术网络与人器纪 朗西埃 山寨现代性 画讲-图说 ▶ 建筑物与像 论坛 空间生命政治 美学与生命政治 美学与政治 媒介批判 都市魅惑与图像 建筑 批判 文献阅读 城市危机与空间政治
批评·家 BLOOM绽| 议题 ▶ 乌托邦 世纪观 大众史 有用,太有用了! 人类之眼 技术之幕 批评- 历史 ▷ 建筑批评的限度 艺术动词案例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上海市司法局  ·  依靠AI生成的内容,能够随心使用吗?
23 小时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阜阳新闻综合频道  ·  歌手周深,传来喜讯!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扛起“家本故里”的职责使命
2 天前
包容万象  ·  老外的情趣房间,看完惊呆了...
7 年前
最搞笑笑话王  ·  这小孩,让我笑三天!
7 年前
拆书帮  ·  免费加入21天主题拆书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