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看到AI预测高考作文题的文章,感觉预测得有模有样。
今早看到园地发了
新课标二卷的历史试题
,那咱们
让AI来做做题
看看怎么样。
我试了两种人工智能,分别是文心一言和chatgpt,比较下来
文心一言
更合理,出来的信息是先分析题干再分析选项的格式,应该是编写了试题分析的程序。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AI做得到底怎么样吧。(有些解析太长,我适当进行了删减)
A项“旧石器时代早期”: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主要依赖打制石器进行生产活动,尚未出现陶器和礼器等复杂的随葬品。
B项“旧石器时代晚期”:虽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同样没有陶器和礼器等复杂的随葬品出土。此外,这一时期的墓葬也尚未形成如题目中所述的大、中、小三类明显的分化。
C项“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标志,同时开始出现了陶器。然而,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的随葬品一般较为简单,尚未形成如题目中所述的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的特点,尤其是出土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更是少见。
D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现象。这种社会结构的转变反映在墓葬上,就是形成了大、中、小三类明显的分化
。
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往往出土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随葬品,这些都是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直接体现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新石器时代晚期”。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规律和个体自由。道家认为,国家和社会的
治理应该顺应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
。因此,道家并不强调通过选拔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而是主张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道家是不认同“选贤与能”的。(其他学派的思想AI解析比较模糊,看来对古文有待学习)
A项:虽然“禅让”形式上看似和平,但并不能确保政权更迭后的政治稳定。历史上,很多禅让后的朝代也经历了政治动荡。因此,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
B项:禅让并没有直接放弃血缘世袭的传统,因为新建立的政权往往也是由权臣的后代继承。禅让只是改变了继承人的身份,而非完全废除世袭制度。
C项:禅让过程中,
皇帝、权臣和公卿大臣都参与其中,并且各自扮演了特定角色,能够继续在新政权中保持其特权地位
。
C项(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最符合材料描述和历史事实,因为禅让制度在三国和西晋时期的反复出现,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当时特权阶层的利益。
D项:虽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地位,但“禅让”制度本身并不直接体现或巩固儒学的忠孝伦理。禅让更多地是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而非道德伦理的彰显。
在研讨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史料的来源、编撰时间以及其对历史事件的直接性和原始性描述。以下是对给出的四部史书的简要分析:
A《宋史》:这部史书是元朝后期编撰的,基于宋朝的国史、实录等资料。然而,由于是后代编撰,可能
受到政治立场、编纂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对南宋与金朝关系的描述
可能不完全客观
。
B《三朝北盟会编》
:这部书按时间顺序汇编了徽宗、钦宗、高宗时期的宋金和战史料,出自南宋中期。由于
编撰时间距离南宋初年不远,其记载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
,且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部编年史是根据南宋高宗朝的国史、文集等资料编撰的,出现在南宋后期。虽然也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但
相较于《三朝北盟会编》,其时间跨度可能更广,涵盖的内容可能不如后者直接和具体
。
D《宋史纪事本末》:这部书汇编了《宋史》等书籍,以事件为中心进行编撰,出现在明朝后期。由于是
后代汇编,且以事件为中心,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所取舍或加工,不如原始史料直接
。
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民通过
卖出土地再租佃来维持生计
,这实际上是一种
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
,考虑到
这种方式依然以个体农民为主体进行耕作
,可以认为这种方式在
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此选项有一定合理性。
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租佃关系对土地兼并的影响,且
从常理来看,租佃关系并不直接遏制土地兼并
。此选项不正确。
C项:材料中讨论的是农业生产和租佃关系,与商业货币经济无直接联系。此选项不正确。
D项:虽然材料中提到租佃可以避免官府钱粮加派,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赋税来源被削减。租佃关系可能改变了税收的收取方式,但不等于减少了税收总量。此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虽然
A项并非材料直接描述的内容
,
但结合历史背景和逻辑推理,可以认为租佃关系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
这些信息主要反映了新军军官的组成和来源,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军事冲突、军阀势力、军阀混战或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A:这个选项与表格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表格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列强入侵或新军是否成功抵制了这种入侵的信息。
B:这个选项与表格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清末新军的成立和军官的选拔往往与军阀势力的形成和扩大有关。但是,仅凭军官的来源构成表格,我们不能直接断定这就是导致军阀势力扩大的原因。
C:这个选项同样与表格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军阀混战是历史事件的复杂结果,与军官的来源构成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尽管清末新军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关联,但军官的来源构成表格并不能直接说明这一点。
然而,如果要从这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表格内容最相关的,那么选项B可能是最接近的,因为它涉及到了清末新军与军阀势力的关系。
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相对接近的推断,并非绝对的结论。(
这个题AI也不会了,从数据来分析背后的历史的能力看来比较弱。但是比较谦虚,没有武断地给一个“
明确
”答案
)
我本人选的是“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因为国内学生占比较大,其中受过新式教育比较多,因此会倾向于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A项提到“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从题目描述中,我们
并没有看到明确的借贷业务发生
,
只是看到了租赁关系
,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
B项说“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从第二份契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承租人需要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实物作为租金,这明确表明了地租的征收是以实物为主的
,因此B项符合题意。(
AI解析片面了,没有分析第一份契约,从第一份契约的“
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
”可以看出商人向国王缴纳实物地租
)
C项提到“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题目中并
没有提到波斯是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因此C项无法从题目信息中得出。
D项说“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从第一份契约中,我们
只知道国王有私有水源和土地出租,但并不能推断出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
A. 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地圆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形成
,特别是通过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埃拉托斯特尼和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和理论,地圆说已经得到广泛的接受。因此,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不可能激发“地圆说”的形成。所以A项错误。
B. 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虽然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确实与殖民扩张有关,但
世界殖民体系的真正确立是一个更为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涉及到多个因素。因此,B项错误。
C. 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这个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虽然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但并没有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因此,C项错误。
D. 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这个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特别是与美洲的贸易,
极大地促进了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的全球流动
。
美洲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得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和亚洲,这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D项正确。
A. 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这个选项与题目中的描述相吻合。细分工场和明确的工序分配显示了一种
从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更为复杂、有组织的生产方式转变的趋势
。这种
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提高,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条件之一
。
B. 从题目描述中,我们
并没有看到机器大生产的迹象
,只是提到了工人的分工和专业化。
C.
现代工厂制度更多地与工业革命
时期相关
,而17世纪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D. 题目中虽然提到了妇女参与生产活动,但并
未涉及女性地位的提升
,而且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的,与题目中的时间背景不符。(
纠正AI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
A. 虽然这些团体通过和平的方式抵制了殖民者的某些行为,但并不能说它们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了非洲殖民地的主要斗争形式。
非洲殖民地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武装起义等
。因此,A选项不准确。
B. 题目中并没有提及这些团体与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有直接关联。此外,非洲首个政党的具体产生背景和时间可能与这些团体不同。所以,B选项无法确认。(查询后知道埃及爱国军官阿拉比于1879年组建祖国党,这是非洲第一个政党)
C. 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这是一个过度夸大的说法。这些团体的确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行了努力,但它们并不能改变整个非洲的殖民命运。
非洲大部分地区在20世纪初仍然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这些团体由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组成,他们通过抵制殖民者的行为,
不仅保护了本地居民的权利,还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这种思想在非洲殖民地内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是D。
A. 从题目描述中,我们仅知道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苏维埃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涉及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B.
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苏维埃中取得主导地位,为其在后续的十月革命中取得胜利提供了组织基础
。这种组织基础确保了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关键时刻能够
有效地动员和领导群众
。
C. 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虽然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崛起确实与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有关,但题目描述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一点。
D. 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这个选项的时间点并不准确。题目描述发生在1917年10月8日,而苏维埃政权正式取代临时政府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即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从题目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通过抛售英镑对英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确实反映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这与题目情境直接相关。
B. 题目中并未提及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是否获得了广泛支持,此选项与题目内容无直接关联。
C. 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44年建立的,其核心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而题目描述的是1956年的事件,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未走向瓦解。
D. 题目中虽然描述了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并未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盟友关系破裂。
AI除了拿不准第29题,并且选的与我不一样。其他选择结果和分析,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接下来看看大题AI做的怎么样
AI识别大题的设问有些难,我稍微做了调整。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后分点写出古代中国和西欧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中国:不仅重视平原耕地的开发,还积极利用山地、丘陵等。
中国:在轮作中注重粮食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相对较少。
西欧:除了粮食作物外,还广泛种植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
西欧:相对粗放。
因为第二问的“影响”AI回答比较笼统,我多生成了几次,加以整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