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王梅(化名)建立“电商维权群”,已过去了大半年时间,尽管群友有进有出,截至本月,群里依然有300多名家属。根据已登记的情况来看,
统计的被骗总额已超过500万元。
王梅告诉记者,此前,她的舅舅不断以治病为由找家人借钱,发现钱流向直播间后,家人劝说舅舅退货,但花出去的六七万元中,仍有两万多元未能追回。
王梅表示,她和群友每天都在举报疑似违规的直播间,但短视频平台回应称目前暂未处理,需要先联系家属确认有无售后问题,“处理方式是根据平台规则,我们会对接到平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去核查处理。”
维权群中不少家属每天都在举报疑似违规的直播间
在维权群中,难以追回损失的家属有很多。刘泊都(化名)此前一直在外工作,去年10月份她回家后看到,
客厅里、床底下堆满了妈妈买的所谓的“古董”。
刘泊都说:“一客厅那个东西,后面我们才发现,我妈的床下面、所有行李箱里、柜子里都是这些东西。
自己的信用卡、借呗、花呗全都逾期了,跟亲戚朋友又借了一圈钱,
她没有钱,把我给她买的金首饰给卖了,
她自己舍不得吃,一天三顿都是咸菜,
要么就是大米饭拌白糖,棉服里面都没有棉花了,都成‘纸片’了,还在穿。”
发现妈妈沉迷在网络直播间购买这些商品,刘泊都没再回去上班,一边陪着妈妈,一边专职在家里按购买记录联系退货。30万元左右的产品通过平台、直播间、商家等多种渠道,退回了20万元左右。
“主播也骗他们(老人),
他告诉老人,看到物流信息以后就点收货、好评,完了把订单删了,这些东西就找不着了,
有的人根本就没给发货。”刘泊都说。
王梅给记者提供了几张截图,商家页面上标注的是价值高达几百元的绿萝、纸杯之类的商品,但实际上老人买的都是所谓的“藏品”。
王梅说:
“它跟你拿到的实物不是一个东西,过一段时间去维权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在这个链接里面买到的是什么东西。”
在维权群中,家属阿毛(化名)在帮妈妈还信用卡时发现其深陷卖货直播间,已消费73万元。她目前已尝试多种维权方式,但退款难度随时间逐渐增加。
“如果子女发现得晚,这些钱都退不回来。”
已经意识到被骗、愿意让儿女协助退款的老人,尚且算是幸运的,据许多家属反映,他们的父母沉迷于直播间,一旦子女提出退货退款,
严重的甚至会与子女断绝往来。
从“出售”到“回收”都是陷阱
“到2035年,它升值十倍、二十倍、三十倍都有可能……”记者发现,有直播间的主播声称钱币是“最保守的投资”,并承诺未来会大幅增值并被高价回收。
对此,多位收藏专家表示,
该直播间销售的藏品并不一定会如主播所说“成倍地增值”。
例如,一套1980年100张面值5元的第四版人民币,在直播间售价5000元,但其市场价值远低于此。
此外,两枚面值10元的熊猫银币套装在直播间售价高达1800元,而专家表示因缺少造币厂信息无法评估其价值,电商平台上的同类商品售价仅为500至800元。这表明,直播间这些所谓的藏品以高出市面几倍的价格卖给了老人们。
主播号称“藏品”会被高价回收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位于河南南阳石佛寺的一家工艺品店,该店为直播间提供邮票、收藏钱币等商品。店铺工作人员证实,
除用于烘托气氛的商品外,其他商品的上播价格至少是供货价的两倍,且供货商与主播还会通过线下结算佣金的方式避税。
供货商证实,直播间的商品上播价格至少是供货价的两倍
专坑老年人
套路“三步走”
经过多方
调查采访,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直播间有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操作套路和模式,使得老人们深陷其中。
多位家属告诉记者,老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买这些高价的假古董,
此类直播间往往都是通过用低价的生活用品吸引老人。
家属刘泊都说:“她开始买一些生活用品,后面就无聊刷刷,就被引流到这些直播间了,
一听可以一夜暴富、价值连城,也跟着拍,
就拍进去了,被带入那个环境后,会不自觉地被感染到,
而且每天都得拍,不拍前面的就不回收了。
那些主播又很会说,老爹、老妈地叫着。”
直播截图。图源:央广网
一些直播间还通过
将价格极低的产品与高价商品混卖
的方式来诱导购买。给多个直播间供应邮票、收藏钱币、文物等商品的一个河南商家说:“店铺里有比较贵的,上千元的,也有十块钱左右的邮票,是福利品,不赚钱,走量的。”
家属展示的老人在直播间高价购买的收藏钱币
“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资产、什么叫财富,这是百年的珍品、千年的文物啊!这是你们腾飞的机会......”
“这是
当年宫廷里摆着的物件,老哥老姐们,想不想真真正正拥有一件传世的宝贝......”
今天拍下,几个月后就会疯狂增值,
是吸引老人深陷直播间的常见话术。家属王梅说:“他的说辞就是,这个东西你要藏起来,不能让自己的家里人或子女等其他人看到,放几年,或者说直播间的人过段时间会上门回收,或让参加他们免费的拍卖会,现在是两千块钱拍的东西,到时候会升值到两百万或者几百万,会让你一夜发财致富。”
2024年10月,河南省长垣市警方披露的一起诈骗案,
就是通过虚构家庭矛盾的剧本,诱骗粉丝购买。
长垣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张超介绍:“有三个直播间,他们的剧本一般都是以卖惨为基础,说自己要离婚,手里面有很多价值昂贵的文玩、古玩或者文物,怕妻子分割他的财产,就需要让粉丝们缴纳保管费,等到他离完婚之后,他以粉丝缴纳保管费价格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回收过来。”
记者蹲守的一个销售玉石的直播间,上演的则是一场“PK大戏”,连麦双方佯装“比拼”,输的一方商品会被“贱卖”,以此为粉丝“出气”。号称价值上万元的手镯,主播几经降价,最终以200元上架,直播间数据显示,4分钟卖了4000多件。实际上,这只是价值几十元的普通东陵玉。
不少主播还会利用信息差,给自己打造有钱人设,让粉丝相信这些商品真的极具收藏价值。
主播话术的转变,也给警方最终认定是夸大宣传还是诈骗带来困难。长垣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张超表示:
“这种案子的难点就是虚假宣传和诈骗很难进行区分。
我们这个案
件核心的认定标准是,他承诺到一定的时间,会以很高的价格从粉丝手里回收这些东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令家属们困扰的,还有
不断更换的直播间。
主播通过开小号、新号,甚至引流至群聊等渠道,
一方面使得购买金额过于分散,
家属们退款困难;
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逃避多方审查。
王梅告诉记者,通过维权群的集中举报,直播间确实封了一部分,但主播们会通过各种方法“导流”到另一个账号,换人接着直播。甚至有主播加了老人的微信,直接通过微信交易。
“太多了,我们群里几个老太太都下了一千多单,一单两三千,怎么立案?”
王梅说。
受访者供图。图源:央广网
在一起针对玉石直播间的打击中,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发现涉案团伙的
直播间一周更换一次。
普陀分局真光路派出所民警顾赟权说,约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是老年人。“正常直播间如果要销售这么高金额的物品,有担保金。他们因为保证金交得少,就交了五百块,所以这个直播间只允许播一周左右,这个直播间停了之后,把账号注销掉,一周之后还能重新再注册,他们就几个账号翻来覆去用。现在像这种资金流向其实很难查,我们这个案子,他们有一个微信群,所以被害人就比较清楚,如果通过他的资金流向再反查,工作量会非常大。”
家属们告诉记者,套路还远不止于直播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在阿毛找到直播间客服
要求退货后,对方还试图联系她的母亲,
继续给老人“洗脑”。
“我妈在退货的时候还不愿意退,她说主播跟他们说过,
退了会有大灾大难。
”阿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