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以来,为帮助考生全面提高翻译实践能力,考评中心策划推出“翻译讲坛”系列讲座,邀请翻译资格考试七语种现任和曾任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如何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为主题进行访谈。访谈采用线上征集考生问题,线下遴选出有代表性问题提交专家予以解答。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期7个语种的专家访谈,为了更好服务考生,我们正在加紧整理、编辑访谈内容,后续将以视频、图书、期刊等不同载体形式对外发布。现将专家的精彩讲解内容略作摘编,以飨考生。
一、阿拉伯语专家王复
王复
《今日中国》原阿拉伯文版主编
《中国关键词》阿拉伯文审定稿专家
阿语专家王复老师认为译者应具备广泛的知识面,不见得“精”,但要“博”,翻译时不能够按字面意思来译,应在了解原文的出处和本意的基础上翻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对象国文化习俗,使译文更接近本土化表达。王复老师结合多年来实践经验,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翻译“被催族”一词,所谓“被催族”,就是现在80后,70后成了被催促的一代人,被催着结婚、找对象、找工作、生孩子等等。这个“催”,阿拉伯语是“استحث”,如果直译,读者很难懂,我曾见过阿拉伯人对于此类的表达,他们用"الذين يواجهون ضغط..." (压力一族),通过比较,就会发现这一表达更通俗易懂,因为这个“催”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再如:汽车品牌弱不禁风,“弱不禁风”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有很美的表达“لا يحتمل نفخة/رخص العود”,但是这种文学表达用于商业化产品,在阿拉伯人看来很不合适。原文本意是新创立的品牌影响力非常弱的意思,因此要使用阿拉伯语常用的“ضعيف”,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词,但是却表达得更到位,更能令他们能接受。又如:“卫星城”一词,有人译成“مدن كأقمار صناعية”,虽说字面意思全都有了,但是给阿拉伯读者造成的后果却是“读不懂”,他们会认为城市都像卫星一样转动,这就是对词语本身和当地文化的理解不到位,而词义的关键——“从属”关系没有被表达出来,正确的翻译应是“مدن تابعة لمدن الأم”。
二、英语专家徐明强
徐明强
外文出版社原总编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关键词》英文审定稿专家
英语专家徐明强老师认为文化差异会对翻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做翻译的过程中要学会加、减法和转换法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翻译内容即忠实原文,又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关于加法的应用,徐老师提到在翻译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时,如果我们一带而过,外国人就会不理解,所以我们要加注解,或者进行解释性翻译,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涉及的人物等,还要把年代改为公元,讲清楚来龙去脉;关于减法的应用,徐老师提到在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时碰到了狄更斯、巴尔扎克这些文学巨匠,在中文版中注释说明这是哪个国家的诗人或者小说家,但是在翻译外文时就没有必要再加注释了,加注释会让人笑话,低估了读者的水平,所以翻译时要去掉,这就是减法;关于转换法徐老师提到经常讲的斤、两、亩、里、元等度量衡,为了让读者能够看得懂,就需要转换。如果是针对英联邦国家,应该转成英制,如果是针对全世界的,就应该转成公制,让读者能看懂。徐老师还以“水”举例,如:上水,中水和下水的翻译问题。“上水”实际上是我们的饮用水,“下水”是污水,“中水”有人翻译成了“middle water”,究其原因就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所以就需要进行修改成“recycled water”,经过处理的水就叫“中水”,这个水不能喝,但能浇花,养鱼。
三、日语专家王众一
王众一
《人民中国》总编辑
《中国关键词》日文审定稿专家
日语专家王众一老师认为,中、日文两种语言具有一定的相通点,也存在大量的“似是而非”之处,这是做翻译时应当注意的。要做好翻译,需要同时加强母语、外语和通识教育的学习,才能真正有所进步。王老师结合多年翻译实践经验,列举了一些例子。如:在一篇评论日本与各国外交关系的文章中,“敬遠される”被直接翻译成“敬而远之”,“支離滅裂”直接译成“支离破碎”,脱离了原文语境下的本意,应结合原文的行文风格灵活处理;翻译俳句这种句子很短,但是言外之意很深的诗歌表达形式,要做到既把原意表达出来,还要尽量保留它基本的“575”的韵律格。如,“さらにまた、嫁、夢、米の、三不足”,按照575的音节翻译成“哪还有道理,美妻美梦美味米,样样有不起”。日语原文里是“嫁、夢、米”的三个“め”,在中文译文中对译为三个“美”,译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关联性。又如“踏み台と、踏み絵で築く、課長職”,反映90年代日本公司上下级的关系,翻译为“背叛老上级,踩着下属当人梯,爬上科长席”,把原文的弦外之音完整的表现了出来。翻译此类内容需要译者对日本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汉语表达也要有一定的把握。具备两方面的基础后,还要能推己及人地去进行联想,才能将作品的内涵在汉语语境中表达出来。
四、俄语专家隋然
隋然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俄语系主任
著有《俄语会话重复反应语句交际-语用研究》、《现代俄语语义及语用若干问题研究》、《俄语九百句》等
俄语专家隋然老师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是一定会产生冲突,需要翻译从中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如果对对方的交流方式、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不够了解,就容易引起误会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在翻译时,如果对所要使用的词语或表达式一知半解的话,不可简单按中文对译去理解,要实际考察对方如何使用该词语或表达式。隋老师列举了一些案例,如:在一次谈判中,我方主谈领导反驳苏联方说法与事实不符,想表达的意思是“实际情况是……,你们却说……”,但译员却误用了болтать一词,引起苏方极大的愤慨,立即中断了谈判。我方解释是译员没有完全掌握这个俄语词的实际含义,苏方许久才渐渐平静下来。乍看болтать在双语词典中的中文对译词,似乎不应该引起这样的状况,但实际上这是俄语中一个очень тяжёлое слово,不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轻易使用,所以当时这个词的使用是很不恰当的。另一个案例是,在一次中俄双方洽谈过程中,中方译员将中文的“我们要求……”译成了мы требуем...,俄方勃然大怒,拍案大吼:Какое вы имеете право требовать! 这个错误译法是受了中文关于“要求”一词使用的影响。在中文中,人们提出诉求时经常使用“要求”一词,要求这,要求那,但在俄语中则需要根据情况,区分“要求”和“请求”的使用,也即требовать和просить,涉及什么诉求,什么场合,什么时候,什么对象,这是言语修养和礼貌的问题。
五、法语专家侯贵信
侯贵信
外交部外语专家,原中国驻塞舌尔大使
著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斯坦福回忆录》等
法语专家侯贵信大使认为要做好翻译首先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两种语言的互动会体现在翻译中,为了打好语言基础我们在学习、研究、提高法语水平时应该要做到几点:第一,对法语中最常用的几百个单词(400-500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以及这些常用单词组成的基本、常用词组和句型必须有全面、深刻和完整的了解。例如:démocratie这个词既指一种政治理论(doctrine politique, selon laquelle la souveraineté doit appartenir à l’ ensemble des citoyens),也指一种政治组织(organisation politique, dans laquelle les citoyens exercent cette souveraineté),还指一种政治制度,即所谓的民主政治(un régime, État pourvu d’ institutions démocratiques; État organisé suivant les principes de la démocratie)。所以,《démocratie》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分别译为“民主”、“民主政治”、“民主制度”等。反之, 这三个词,我们都可以用 « démocratie »来表示。第二,经常使用工具书,充分利用各种网上学习资源。第三,学习无处不在。要注意紧跟社会形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学习、积累和思考。例如对于路况显示牌上的“车流量大”、“行驶缓慢”和“车辆行驶畅通”,相应的法文在法国的道路显示牌上就可以经常看到,即《circulation intense》、《circulation ralentie》和《circulation fluide》;所以,如果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把相对应的中、法文联系起来。此外翻译考验的是译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译者的政策认知能力、社会阅历、知识修养,中外文的功底,词汇是否丰富,是否掌握尽可能多的成语、俗语、言语,乃至名人、领导人的语录等。要做好翻译就要打好语言基础,善于学习和积累。
六、德语专家钱敏汝
钱敏汝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任德语系副主任
著有《篇章语用学概论》《语言与人类精神》、《资本主义黑皮书》等
德语专家钱敏汝老师阐释了翻译实践在学习翻译中的重要性,她通过列举个人翻译学习和实践的励志经历以及身边事例来激励学生主动创造和寻找机会,既然有学习的愿望就要执著和主动。如:可以到国外网站上介绍中国的任何一种情况,既是翻译又是传播和表达,这就是很好的实践,即使开始阶段会有错误,通过多次练习也就学会了。还可以去德国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这样既符合年轻人的习惯和兴趣,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提高翻译实践能力。钱老师指出,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文化、语言、专业方面的认知寻找不足,同时还要预估在翻译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得心应手。她详细讲解了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如:口译可以通过拆句、增加等方法解决,比较随意,不过也要尽力传递原作者的信息、内容、情感、语气转换等等;笔译要考虑的方面就比较多,比如诗歌里面就有很多讲究,古典诗歌应该如何翻译,现代诗歌应该如何翻译,它们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押韵,还有一些纪实性的东西就更不能随意翻,必须要和事实相吻合。
七、西班牙语专家汪晓源
汪晓源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赤道几内亚、乌拉圭、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共和国大使
现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部翻译司特聘专家
众所周知,文化差异会对翻译产生较大影响,西班牙语专家汪晓源老师结合实际就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汪老师认为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学知识体系不同,文化传统和表达方式自然就会有很多不同。在翻译时要处理好这种不同,既要翻译出说话人的意思,又要保持说原语的原汁原味。有很多已经成形的翻译可以直接使用,比如:“Talón de Aquiles,Espada de Damocles, Trampa de Tucídides”,可以分别翻译成“阿克琉斯之踵、达摩克里斯之剑、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一些特别的表达,例如有宗教背景的表达,如果不知道,就只能先翻译出它是怎么说的,意思是什么。一些熟语、成语,比如:“ÉL actúa como Petro entró en su casa”, 意思是“就像Petro回到自己家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如果只翻译 “像彼得回家一样”,意思不明确,还需要再解释“像他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可以为所欲为了”。另外,有些成语最好不要直接翻译。例如我们说“敲门砖”,但他们是“piedra de toque”-“敲门的石头”,还有在翻译双关语时一定要处理好文化背景与表达习惯的不同,不能直接翻译。外语中的倒装句也是翻译中的难点,西班牙语则更突出。例如“Usted puede salir sólo con mi autorización”翻译成中文时肯定要把条件放在前面-“只有在我同意的情况下你才能出去”。西班牙语的复句很多,在翻译复句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切分成短句,短小精炼,也容易理解。
更多精彩访谈内容我们将通过网络视频、专业期刊以及图书的方式为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