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T中文网
FT中文网是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你以为遍地黄金的天堂,比缅北还可怕 ·  2 天前  
FT中文网  ·  留学性价比的风吹到了中东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告急,又少了139万! ·  4 天前  
FT中文网  ·  TikTok事件背后是美国精英阶层的冷漠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T中文网

TikTok难民潮无声退去,云端割据的轰然降临

FT中文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25-01-24 17:25

正文


殷岳:作为互联网史上首次人类大规模迁徙,TikTok难民潮值得反思,这已不再是一个平台被封禁与否的商业事件,而是一种新型政治秩序的缩影。




 文 | 殷岳




随着特朗普新任期的开启,TikTok在美国获得了75天的续命。虽说平台的未来仍不确定,但至少TikTok难民可以先回家了。


我的小红书已经很少再自动刷出TikTok难民。奔腾的流量从不停歇。但作为互联网史上首次人类大规模迁徙,单是它的发生就足够值得反思——本是以www(World Wide Web,世界般宽广的网络)开头的互联网,缘何会产生难民?当一个短视频平台变成政治修罗场,它折射着怎样的国际竞争格局?



TikTok难民与新的政治现实


当泼天的流量惊扰了小红书的岁月静好,中国网友的反应十分值得玩味。


这场突然的相遇中,最为人乐道的就是“中美网民大对账”——人们比对工资待遇,然后发现“原来彼此皆牛马”;或是像回到互联网初期一样跟远方的同类打招呼;美国网友Maryjo因分享自己被小红书氛围感动落泪的视频走红。在她的评论区,更是充斥着美好的祝福和感慨。很多人感慨TikTok难民的到来,让小红书呈现出“互联网本该有的样子”。


另一群人则更加理智。有账号凭“普通人如何接住小红书泼天流量”获得爆款,甚至有做英语辅导的账号,反手开始教外国人说中文。我的一位以运动内容为主的女性健康博主也发布了英文自我介绍。她对我说自己的目标并非TikTok难民,而是关注这一话题的国内用户——“从一个博主商业化的视角看,话题热度的价值比单纯吸引TikTok难民的意义要大很多”。


TikTok难民的到来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有人抱怨自己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机制被搞乱;有人呼吁网友警惕“洋抖难民”用心不良;有人要求大家坚持说中文,强调“小红书是我们中国人的社群”;更有人在小红书提问:“这些外国文化,会不会教坏我们的小孩子?”


以上三种小红书网友对TikTok难民的反应,像极了现实世界中,当社会接纳难民时会出现的情景——敞开怀抱、观望投机、民粹萌芽。这种相似并非巧合,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美国封禁TikTok的背景下,砸向小红书的并非泼天流量,而是一种全新的国际政治现实。



数字难民的背后 是正在“帝国化”的平台


2020年,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封禁TikTok时称“必须采取额外措施,应对有关信息传媒科技服务供应链的国家紧急状况,特别是在美国泛滥的、由中国公司掌控的手机应用,正持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利益。”


2025年,也是特朗普一纸政令救了TikTok:“我将与顾问和相关部门讨论TikTok风险的相关情报,以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上亿美国人使用的应用突然中断服务”。


尽管两版政令的语气不同,但“国家安全”一直是TikTok事件最核心的关切。2020年行政令的表述显然更为具体,这一“国家安全”顾虑,指的是信息与传媒科技背后的服务供应链。


近年来,全球贸易供应链呈现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趋势——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规避,国家更倾向于与政治立场一致的盟友开展贸易。这一趋势明显渗透到了社交媒体——即便在2025年政令中,TikTok依然被定义为“外交对手控制的应用(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单是这一措辞,就彻底体现出社交媒体空间中的阵营对立。


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教授Vili Lehdonvirta在《云端帝国》一书中提到,在曾经无序散漫的互联网世界中,大公司就像集市,为互联网服务和交易提供必要平台。随着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集市演变为城邦,而大公司成了坐镇一方的领主,开始逐渐具备一些主权国家特有的属性。


以苹果公司为例——不论是在应用商店付费下载,还是在应用内进行交易,苹果都会抽取佣金,额度最高可达30%。鉴于苹果应用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一抽成被很多人称为“苹果税”,并引发各国开发者的不满。后来苹果细化了抽成方案,包括为小规模的开发者制定更低的征收额度——就像是主权国家根据收入水平进行税收标准的调整,苹果也在应用生态系统中规定自己的“税收政策”。


微软公司也可以作为例证。根据经济学人2019年的报道,微软公司约有1500名员工负责类似“数字外交”的政府类工作,团队规模可媲美一个中型国家的外交系统。为了应对科技公司的外交影响,2017年,丹麦成为全球率先设立“科技外交”战略的国家,并专门向硅谷派驻了“科技大使”,以协助欧盟应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挑战。


除了税收和外交职能之外,最能体现社交媒体平台“主权”属性的事件,莫过于特朗普在推特上被封禁的经历了。当特朗普关于1月6日国会山事件的言论被定性成煽动暴乱后,推特官方永久封禁了特朗普的账号。尽管禁令在当时引发了关于平台权力边界和道德审查的巨大争议,但推特依然拥有绝对的最终裁量权。


没什么比这更能描绘云端帝国与现实政府的冲突了——在数字空间中,个体与国家不再有等级归属,而是以“账号”的形式平行存在。当强弱完全基于流量,任何账号都可以通过积蓄关注而提升实力,个体甚至可以轻易凌驾于国家之上。但特朗普封号的事件证明,流量只是表层的规则,社交媒体公司才是唯一的权力。这是一次云端帝国对现实帝国的绞杀。


类似的事件也在巴西上演。2024年,巴西最高法院法官莫拉莱斯指责X对右翼言论应对不力,要求公司整改,否则X将在巴西下架。被激怒的马斯克不仅要求X巴西公司不得遵守最高法院的指令,甚至在X上喊话巴西民众,说莫拉莱斯在剥夺巴西的言论自由。


马斯克这一举动彻底激活了巴西的右翼势力,也震惊了卢拉总统所率领的左派政府。巴西第一夫人曾在一次官方活动上,直接飙脏话骂马斯克。马斯克发了一条推文回应:“下届大选你们输定了。”虽说最终X巴西还是遵守了最高法院的判决,但这是另一个云端帝国与主权国家产生摩擦的案例——这是一场X与巴西的外交事件。


如果说制定平台规则尚属商业行为,但具备与主权国家开展外交,或是与它国政府发生直接冲突的能力,就证明这些公司已不该被当做单纯的商业实体看待。



新型“帝国”下的权力割据


云端帝国的出现,为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带来了新的维度。Henry Farrell和Abraham Newman于2019年刊发的论文《被武器化的依存关系:全球经济网络如何影响国家胁迫行为》中提到,全球化改变了自由秩序,将原本需要国家协作的事务交由私营领域完成,而这一点改变了权力的流动方式。


经济全球化塑造了一个不对称的全球格局。以科技产业为例,少数科技公司提供着全球最关键的科技服务,成为各国共同依赖的“中枢单元”。然而,这些中枢单元却并不中立。由于这些公司大多位于硅谷,因此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国内政治来影响这些“中枢单元”,将其作为推进外交战略的利器。在这一依存结构下,由于缺乏硅谷之外的替代选项,各国政府不得不顾忌美国政府的意志。


根据Farrell和Newman的观点,掌握更多中枢单元的国家,可以通过“武器化”全世界对中枢单元的依赖,实现全新的国际政治影响。这一影响的作用方式,包括“全景监狱效应”和“窒息效应”。


“全景监狱效应”(Panopticon Effect)是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65年提出的概念:监狱中的犯人知道自己在被完全监视,所以即便无人巡逻,也不敢有逾矩的行为。监狱的环境对犯人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威慑,促成了一种自动的规训。在国际政治中,当多国共同依赖的“中枢单元”集中掌握在某一主权国家手中时,这一国家也能凭借数据垄断形成天然的威慑力,即便没有冲突,其他国家也不得不谨慎思忖。


“窒息效应”(Choke Effect)是经典的威压要挟——掌握更多“中枢单元”的主权国家,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国家使用“中枢单元”来制约其发展。因为这些“中枢单元”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又难以被替代,所以一旦被限制使用,任何国家在短时间内都难以破局。


TikTok案中,美国政府多次警示用户数据可能会被中国政府获得,并抓住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中国背景不放——这背后的担忧是中国可以通过掌控TikTok这一中枢单元,对美国实现全景监狱效应和窒息效应。所以TikTok纷争之下其实是“中枢单元”割据战——美国政府极力避免他国掌握自己所依赖的中枢单元。更加本质来说,这是一场数字时代的群雄逐鹿。



从棋子变为棋手 云端帝国自己也有野心


即便TikTok与美国政府,或X与巴西政府都闹得你死我活,但云端帝国与主权国家之间的互动并不只有冲突。以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为例,马斯克利用X平台为特朗普造势的同时,还获得了民调公司望尘莫及的实时民意数据;在2020年特朗普封禁TikTok时,有媒体披露扎克伯格为Meta自身利益而游说,推动禁令落地。这些案例表明,云端帝国不仅被主权国家利用或控制,二者之间更存在着主动的利益结合。


没什么比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内阁更能体现这一双向奔赴的了。2025年特朗普就职典礼的现场,应该被做成一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画作——前来道贺的各国领导人或代表身边,是伊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大卫•萨克斯等科技巨头。就连副总统万斯都是硅谷终极大佬Peter Thiel的得意门生。面对一个充斥着硅谷的华盛顿,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科技公司的利益将得到极大维护,甚至与美国整体国家利益并驾齐驱。


这是一种比“云端帝国”更令人警惕的趋势。Farrell和Newman关于“依存关系武器化”的研究仍聚焦于主权国家如何掌控中枢单元。然而在科技革命的时代中,美国政府也同样依赖科技公司。在这一依存关系中,谁能保证“中枢单元”不会反过来武器化美国政府?如果TikTok终需向美国政府服软,那么未来,华盛顿是否也会成为美国科技公司在全球商业竞争中的尚方宝剑?


这一依存关系的双向性,预示着数字时代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云端帝国不仅扮演权力竞争的棋子,还逐渐演化为国际舞台的博弈者。社交媒体难民潮的兴起和退却,已不再是一个平台被封禁与否的商业事件,而是一种新型政治秩序的缩影——从大规模迁徙到全球化依赖的重构,数字主权与平台自治间的张力,正在悄然定义未来的国际秩序。


这才是TikTok禁令与难民潮中最令人深思的趋势。从2024年美国大选到2025年特朗普就职,美国政府与科技公司似乎已完成深度绑定。当巴西面对X,当欧盟面对硅谷,它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公司,而是一个数据垄断与现实强权交织的“双生帝国”。正如《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酷爱的多维象棋,“双生帝国”能够通过“战略升维”,在多重维度上对其他国家实现压制。


TikTok难民现象虽然短暂,但绝非昙花一现。它是不断实体化的云端帝国嵌入国际政治时的独特天象。国际政治向前所未有的维度延伸,是生产力变革时代的常态。或许比争夺“中枢单元”更为紧迫的,是政府如何在失衡的权力结构中定位自身:是单纯当好数据流动节点,还是主动参与塑造未来的规则?


无论答案如何,这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它将决定未来的“云端帝国”究竟是广阔的星辰大海,还是一场无边无形的囚禁。



殷岳,资深媒体人,前央视驻华盛顿记者,负责白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道,曾常驻巴西圣保罗,主攻拉美区域政治、宏观经济类报道。精通五门语言 获得乔治城大学国际商业政治硕士,主要研究国际政治、跨国商业与社交媒体间关系,曾于耶鲁大学、日内瓦大学进修跨市场商业分析、全球治理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选

巅峰之上 纵情入胜

TikTok事件背后是美国精英阶层的冷漠吗?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关注FT中文网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