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言
趣味生活多面手。 这里的宗旨是:让生活更有趣,让有趣更有意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视点 | 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城乡关系 ·  昨天  
中铁国际集团  ·  【回首2024,展望2025】凝心聚力担使命 ... ·  昨天  
中国中铁  ·  中国中铁紧急投入四川筠连山体滑坡救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言

《欢乐颂》是这位神秘女作家写过的评分最低的书

温言  · 公众号  ·  · 2017-06-02 07:06

正文

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 179 篇原创文章。 本文欢迎转载,直接将以下文字一起带走;如需加白名单在后台留言。

作者温言, 公众号ID:wenyanhello。 职场写作人,终身学习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著有豆瓣高分作品《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等。



最近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欢乐颂。

我本来是不追剧的,看大家时而义愤填膺地讨伐某个男配,时而又恨铁不成钢地呵斥他女票,然后还为了一个精神病史的女人是冷静还是冷血大打出手。于是终于忍不住搜了一下这部剧的原书作者。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居然看过作者阿耐所有的书,除了这部《欢乐颂》

而你们可能更不信的是:《欢乐颂》其实是作者阿耐写的所有书里,评分最低的一本。


《欢乐颂》在豆瓣只有7.4分,而其他作品都是8到9分……

▼▼


第一次接触阿耐的作品是在晋江,那时候我刚工作不久,晋江还是一派百花齐放、玛丽苏横行的太平盛世。

在一片红袖朱颜、云鬟楚腰里, 我很容易就被阿耐的《不得往生》吸引了,因为唯一的女主角是个精明的大胖子。

胖也就算了,还是个草莽气十足的女江湖。

而且她的精明可不是我们我们常规说的职场里的精明、或生活里的精明——而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精明。

是上一秒还推心置腹地交头接耳,下一秒就冷眼旁观设下的套骤然收紧的精明。

是几年前还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几年后就微微一笑云淡风轻的精明。


《不得往生》讲述的是一个不怎么“干净”的故事,女主许半夏从俄罗斯倒卖钢铁起家,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再逐步转型向新经济时代蜕变。 它小中见大地讲述了特殊时代下,私营业主的奋斗与原罪。

这本书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阿耐笔下的每个人物都不套路,都是活的,缜密且复杂。

比如许半夏虽然贵为女主,阿耐却半点好处都没给她。大半本书里许半夏都好像被钓了个胡萝卜的驴,一溜烟地跑,几经人生大起大落。

微观上,她的细节又很真实:可以草莽到和男性生意对手争相攀比对“黄色杂志”的了解,又在私人生活中有自己的品味格调和追求。

再比如另一个小配角,阿耐既写了他猥琐爱贪便宜的一面,却又不惜笔墨点出他在“调寸头”上的睿智计算能力。

女主的感情线完全从属于她的事业线之下。她在商场里展现的是精明到诡谲的一面,而情场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又不自觉流露出一种“女性才更能体会的女性化”。

比如在面对对自己有好感,却年长很多的“老大哥”时,就摆出副狐狸嘴脸去讨好;而对待自己真正喜欢的赵垒时,却又总是一本正经地以哥们自居,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的自卑。



其次推荐的是阿耐的《艰难的制造》。

这本书主角是位男性,德国归来的海龟,试图用西方学来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管理体系升级家族企业,在磨难中受洗礼成长的故事。


印象里我看完这本书是夜里两点,结果久不能寐。

后来无数次推荐给江浙出来的同学朋友们。他们当中很多人经历着类似的事情:家里有自己工厂实业,自己被送去欧洲留学以期振兴家业,回国后却不断遭遇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这本书既是一曲中国实体制造业的颂歌,也是一曲中国实体制造业走向的悲歌。

里面的诸多细节和小人物的悲欢与打拼,令人扼腕。


阿耐所有作品里,评分最高的是这部《大江东去》。

这部书刚出我就买了。买完后一段时间,突然在搜狐读书上看到它还拿了五个一工程奖,当时非常惊讶。觉得怎么民间的好东西,突然一下子就连政府也惊动了、还颁了奖状。

《大江东去》在豆瓣有9.1的超高分,有近千人打分。

对于一个身在国内、且目前仍然活着的作家来讲,可谓很高的评价。

这本书从1978年的故事讲起,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变迁史,也是整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有微观上的精细,也有格局上的恢宏。从头到尾都是白描手法,一个个鲜活、颇具性格的个体被时代洪流裹挟前进。

这本书有3本,非常厚重,并不适合碎片化的阅读,而应该趁休假里找连贯的时间,一气呵成地阅读。读完会令人心潮澎湃,同时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沉重。

这份沉甸甸的感觉,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

阿耐的作品还有很多,《食荤者》《回家》和《余生》虽然评分也都还不错,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民企江湖》值得一看。

▼▼


书说完了,聊聊阿耐。

阿耐最早在坛子里的笔名是ane,估计是为了出书,才音译成阿耐的吧。


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业余女作家。之所以说是“业余作家”,是因为那时候她主业是商人。她自己就是活跃在江浙一带的商人,据说从90年开始就“弃政从商”。

从第一本书后,我专门去搜过她的新闻,结果失望地发现能搜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她几乎不露面,不接受采访,不做签售。

我唯一看过的一个采访,应该也是书面采访。

作者问她:你笔下的人物有很多是现实中朋友的缩影,你不怕他们知道嘛?

她淡定地回答:不会,这些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时间看这些,他们也不知道我在业余时间写东西。

作为一个女作家,阿耐身上有两个我喜欢的地方:

第一个是她总在尝试做新的自我突破,这才有了大江东去和欢乐颂。

这种不断挑战自我、逼迫自己远离熟悉的题材,向全新领域挑战的精神,是一个小说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