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这几天,老张终于回归,我们家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孩子们按时上学,大人按时上班。
表面看起来,平静如水。
但实际上,私底下暗波涌动,矛盾可能一触即发。
矛盾的源头当然还是学习。
过了一年,两个孩子又长大一岁。
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似乎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因为过个年就有什么突然的转变。
吉米依然每天正常去上学,从不逃学,也不旷课。
但是每天究竟学了什么,依然是个迷。
问他学的会么?他永远说会。
问他作业写了么,他永远说写完了,都交了。
再往深问,他就懒得理你,不搭茬儿了。
小张虽然已经是初一的下半年,但是在他身上很难看到紧迫感。
他每天中午依然会和同学去操场上打羽毛球。
回到家也是各种悠哉游哉地晃荡。
作业能不做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绝不做,必须做的随便做做。
老母亲看着两个松弛感满满的儿子。
常常觉得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打打不得,骂骂不得,只能干着急上火。
前几天,两个孩子都上学以后。
我终于抽出空来,和几个过年期间没来及聚的朋友一块聚了聚。
我发现,中年人的聚会,男人聊的话题和女人聊的话题完全不一样。
男人们不是聊国际局势就是聊球、聊游戏、聊钓鱼。
而女人们大多都在聊八卦、聊变美、聊养生。
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聊孩子。
说到孩子,每个人仿佛都有一肚子苦水等着往外倒。
老粉儿们都知道,在我这些同龄朋友里。
我属于结婚晚的,那些年轻时动作快的,现在人家的孩子有的上高中,有的上大学,甚至有的都快毕业了。
我本以为那些孩子上了大学的一等妈妈们,早已脱离苦海。
过上了逍遥快活的神仙日子。
聊过以后才发现,
不管孩子在哪个阶段,
妈妈们都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愁,
只是愁的事儿不太一样罢了。
中年老母亲
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发愁
其中一个朋友,她的孩子目前在国内的顶尖大学读书。
她是我们一众老母亲羡慕的对象。
毕竟顶尖大学不是谁都能考得上的。
但是,她说,
她也有她的焦虑,甚至现在比孩子上初中、高中时更焦虑。
因为顶尖大学的学生,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在强手如林的环境里,如果你不努力,很容易就被落下。
而且她家孩子还想争取保研名额,那就更不能懈怠。
更让她着急的是,孩子还选择了一个非常窄的专业方向,即使研究生毕业,将来就业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她试图说服孩子选择一个更宽一点的研究方向,但是孩子很坚持自己的选择。
她为此焦虑到睡不着觉。
虽然说,人家的孩子已经爬到金字塔的塔尖了,再怎么痛苦也只是高处不胜寒。
而我们的孩子还在塔底咕踊。
但我也懂她的痛苦。
这个世界上,老天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与之匹配的痛苦和幸福。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喜忧愁,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痛苦和焦虑并不会因为你到达了某个阶层或者实现了某个愿望,就彻底消失了。
它只会换成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所以,我也不觉得朋友说的这种痛苦就是在凡尔赛。
考上名校的快乐是真的,因此而带来的另一种压力和痛苦我相信也是真的。
只是,
我们这些孩子还没上岸的老母亲,不太能和她有情感共振罢了。
一个孩子学习不太好的朋友更是会打趣儿,“请求老天,也让我体会体会你这种痛苦吧。”
她的孩子还在上小学,男孩,不爱学习,成绩垫底,她常常被老师找。
她每天最怕接到的就是老师的电话。
而另一个孩子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朋友也发愁,她愁的是孩子毕业后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她儿子读的不是很有名的大学,
现在的就业大环境不好,找工作的确困难。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
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
我算看出来了,
这代父母,已经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焦虑、集体性迷茫。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极度内卷的大环境下,
好像无论孩子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有着不完的急,操不完的心。
当妈多年,我也逐渐练就出了
一种玻璃渣子里找糖,一地鸡毛里找乐儿的心态。
既然大的环境很难改变,那我们不如跳出来,调一调我们自己的步伐和心态。
DeepSeek的出现,智能机器人的迭代,都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极速变化。
对于老母亲来讲,想得可能就更多一些
,发愁的事儿又多了一件。
为了孩子将来不被机器人替代,我现在教TA点啥才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也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但是我想在看不清未来的时候。
我们先不用急着紧张、焦虑,倒不如先稳稳心态,做点我们眼下能做的事。
当世界极速变化的时候,你越想抓住点什么,可能就越是什么都抓不到。
对于我们这代老母亲来说,正好赶上了一个变革的时代。
可能我们无论给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鸡娃或者不鸡娃,让孩子学什么或者不学什么。
小张也跑过来,大脑袋在我身上蹭来蹭去,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也还是个宝宝。
这种时刻,
突然就觉得,学习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整日纠结孩子的成绩,不如多抽时间陪伴,多创造点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鲁迅先生不是说过么,
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当他想起你时,内心充满了力量,会感到内心温暖,从而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这种温暖可能主要还是来自于日常生活里的那些欢乐时光。
我还记得,当年刚刚生完小张不久,我作为一个新手妈妈。
对于未来充满了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不那么劳心费神。
身边的那些长辈或者过来人,总是会说,半岁以后就好了,上幼儿园就好了,长大就好了……
所谓的“……就好了”不过是过来人给新手妈妈的一种安慰。
不论他长到多少岁,都不会有完全不用为他操心的时候了。
孩子从生出来那一刻起,TA就是我们一辈子的牵挂和羁绊。
小时候要操心吃喝拉撒,上学后要操心他的学习,上了大学要操心工作……
没有哪个阶段比上一个阶段更好,只是操心的事儿不太一样罢了。
但是,反过来讲,也没有哪个阶段就一定比上一个阶段更坏。
每个阶段都是有苦有乐,有糟心的事儿也有开心的事儿。
今天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不想太多,踏实儿过好当下,可能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儿。
啾啾妈说: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40岁之后坚持用的枸杞养生方法,也和大家揭秘了枸杞行业的一些坑,评论区炸出了很多喜爱枸杞的姐妹。
本周四晚上,
我专门请
到了玺赞品牌负责人到直播间,带大家揭秘枸杞行业的门道,并且给大家详细讲讲枸杞的养生知识。
同时,我也会把我们家一直在吃的几款产品,全部都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