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想给爸妈换套房让我回沈阳帮忙陪着看看,女同学。
女朋友不介意是假的,我说其实我也不爱去,沈阳老冷了,都是为了选题,理解万岁。
《挑个好户型》
这篇文章下面有些读者要求写写如何甄别小区的好坏。
其实我在北京上车以后再也没扫过盘,之前每个周末都要看,恶心了。
趁着在沈阳又密集看了两天,系统地总结了一些看小区的经验。
咱们还是老规矩,做了张表:
挨个解释:
1
挂牌价是房东的心理价位,成交价是你能买到的价位。绝大部分情况下,成交价一定是低于挂牌价的。
据说现在链家网上放出来的房源在变少,如果房东不愿意降价,链家干脆不给做展示。
用「房价」和「成交量」可以把所有小区分成4类,我做了张图:
价格高成交少:基本上都是一个区域内最好的盘,它的单价会压着其它小区,可是视为天花板。适合自住,不适合投资获利,因为基数太高没空间;
价格一直在涨成交多:一般是楼龄小的次新房,价值被认可,正在快速补涨。这种房子适合快速下手投资,当然是否适合自住还得看品质;
价格低成交多:这种小区一般是大盘, 单价基本上和该区域均价接近。可以看成是区域内的基本盘,刚需和投资都比较理想;
价格低成交少:早晚被淘汰不能碰。乍一看是老破小,如果中介坏,只和你强调单价不谈成交量,这种情况没经验的话容易踩坑。
2
成交量大,说明房子流动性好,价值体现也准确。
如果一个小区最近一次成交价是一年前,那么贷款的时候,银行评估价基本也是按照一年前的成交价来的,此时会很吃亏。
3
楼龄,这个点主要是针对老破小。
我们老说房子是金融产品,既有居住属性,又有金融属性。金融属性的一大体现就是可以抵押可以按揭,但这些都受到楼龄限制。
买砖混结构房找银行按揭,贷款年限的计算方法是:47-楼龄
钢混结构房的计算方法是57-楼龄
所以基本上2000年以前的房子,抵押贷款受限;1995年以前的房子,按揭贷款受限,都无法做满。
尤其是买老破小,一定要为接盘侠考虑。因为贷款年数有限,月供就高一些,贷款额度就少一些,首付就高一些。可是人家就是出不起首付才买老破小的,想卖只能降价。
4
小区的户数,2000户算比较有规模的,流动性好,容易出手。投资最好选择这种小区。
自住的话,低密度低容积率是我的最爱,而且一般改善型住房都会比较在意这点。
大盘只要出现过比较高的成交价,就容易做GPGD,比较适合投资。但这点就不细说了,意义不大。
5
容积率,现在太多新盘都在3~3.8这个区间,我在沈阳看到太多这样的楼盘了。还有更不要脸的就是做高低配,高层挤容积率,洋房吃利润。实际上高层的容积率比小区的名义容积率高出非常多。
同学这次主要是给爸妈买,我们的重点就是低容积率的板楼,有电梯最好,没电梯也无所谓,挑挑楼层就好。
6
只要聊房子,后台总有人问车位的投资价值。
这点我们以后会写文章具体讨论,我先大概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车位的产权得搞清楚,有人防属性,公摊属性,产权属性。被忽悠买了前两种,必坑。其次如果小区车位配比合理,投资也是坑。而且车位的流动性只限于本小区,所以不紧缺就没必要投资。
这方面我研究不多,因为从来没有买车的打算,压根就没关注过。
7
小区大门越少,治安越好,最理想的配置是1个专门走人,2个专门进出车。还有最好能人车分流。
8
对底商的看法见仁见智,我还专门和人争论过。
我个人不喜欢有底商的房子,但我同学这次就想买带底商的,因为老人家以后买菜啥的方便。
北京有个非常有名的盘叫新城国际,均价12万/平。这种价格的小区也不少,新城国际出名在于它是开放式小区,楼下全是底商,但是每个商家都很有逼格,一看就有高级感。如果这些底商换成桂林米粉、DJ小发廊,我估计8万/平都不值。
有底商的小区,尽量别买临街。
9
生地(荒地/厂房/农田)=升值空间,这点非常重要。找生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开百度地图的「地球模式」,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区域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区域内有大量生地,未来升值可期。
10
交通没啥可说的,尽量近地铁或者地铁规划。原来定义「地铁房」都是地铁站周边1公里的范围,对应步行距离15分钟左右。
现在有了共享单车,有人说3公里以内都算地铁房,见仁见智吧。
城市只有两个发展维度:靠地铁往远扩,城市面积越来越大。靠电梯往高盖,小区容积率越来越高。有大量地铁规划的城市,长期来看,房价上涨空间一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