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原华为海外电商总监、现任500强领军企业海外电商顾问杨兵先生,带来了演讲主题是《电商品牌出海的机会与挑战》。
回顾在华为17年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参与并主导了华为商城海外体系的建立与运营,杨兵先生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普遍面临着人才吸引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背后的核心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足。企业品牌的提升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而品牌国际化则是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定价权和用户忠诚度的基石。他以东海县水晶市场为例,讲述了品牌建设上的挑战,需要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
杨兵先生进一步阐述了品牌出海的三个关键策略:首先,选择正确的市场作为突破点;其次,建立全域品牌阵地,形成商业闭环;最后,紧密围绕产品营销,通过内容营销思维降低传统营销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他强调,品牌出海的市场选择至关重要,美国和欧洲市场因其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首选。同时,他提到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TikTok等作为营销渠道的优势,认为这是中国品牌出海时可以利用的弯道超车机会。
在实操案例分享中,杨兵先生介绍了如何通过内容营销、社交媒体策略和用户经营,成功将中国运动品牌打入美国市场。他展示了品牌如何在四个月内实现销售额的显著增长,通过精准营销策略在目标市场中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声量。
杨兵先生的演讲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战略指导,同时也为电商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圆桌会议时间,MBA智库特聘专家顾问庄进城先生和四位与会嘉宾就《海外市场机遇、挑战与风险管控》这一主题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方面,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副会长涂崇禹先生指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挑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需求并未减弱,为出海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他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政治支持和市场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
香港大学MBA在读学员Andy先生提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产品出海走向品牌出海,建立真正的品牌价值。他强调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品牌国际化的第一责任人,对海外市场开拓持有坚定信心。
普为光电国际销售总监林晓蓉女士指出企业需要重视研发、技术创新和市场聚焦。她通过案例说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人才引进和销售方式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的作用。深入洞察市场和客户痛点,确保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同步,才能推出真正被市场认可的产品。
元能科技海外部总监陈立飞先生从“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开发的角度,分享了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经验。他提到,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整合、技术和人员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在海外市场进行突破。
在海外法律风险管控方面,涂崇禹先生提供了专业的法律视角和建议,强调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并指出企业在海外用工时需注意多重法律风险。
在企业开拓市场的发展策略上,Andy先生分享了两步法:首先,他强调了心态上的重要性,即“心胜”,认为企业在出海前必须内心坚信能够成功,这是战胜外部挑战的第一步。其次,他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不应仅仅依靠低价竞争,而应注重品牌故事和产品塑造,以实现品牌增值。
出海企业的本土化建设经验方面,陈立飞先生也分享了在巴基斯坦等国家投资建厂的本土化经验。他强调属地化的人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企业在海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有助于在属地化经营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大会下半场,厦钨鸣鹤咨询总经理金万英先生带来了主题为《文化扬帆,变革护航: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化组织》的精彩演讲,他分享了厦钨鸣鹤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和战略创新驱动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并强调了人才和文化在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金万英先生指出,企业的成功出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和变革的结果。厦钨鸣鹤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亏损到如今的行业领跑者,正是企业文化和持续创新精神的体现。厦钨鸣鹤的四大管理文化:全面预算管理、全面绩效管理、IPD研发体系、IAM先进制造是企业构建软实力的基石。厦钨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也推动了中国有色行业管理咨询的进步。
演讲中,金万英先生提到了厦钨鸣鹤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海外布局、组织变革和活力激发。他解释说,厦钨鸣鹤的技术迭代和创新源于公司文化的根基,即在困境中求生的勇气和力量。此外,公司在海外的布局和全球经营的理念,是厦钨鸣鹤未来十年的目标。
最后,金万英先生总结了通过强总部、3+2管理模式、持续学习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制造的转变。他鼓励在座的企业家正视历史发展阶段,积极面对中美博弈等挑战,以企业文化和创新为帆,勇敢地驶向全球市场。
飞书渠道解决方案与咨询专家刘益君女士,就《生于全球,放眼世界:关于打造全球化业务和组织的思考》进行了主题分享,讲述了飞书从2012年成立至今的全球化进程,包括产品出海、国际化扩张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
在全球化的不同阶段,企业面临不同的挑战。刘益君女士分享了字节跳动在海外业务拓展中的经验,包括如何利用OKR目标管理工具实现全公司目标的一致性,以及通过飞书文档等工具解决时差和空间错配问题,提高协同效率。她还提到利用AI技术在招聘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识别人才,并通过飞书平台的翻译功能和实时字幕转译,解决跨语言沟通的难题。
此外,刘益君女士还讲述了如何通过飞书多维表格等工具快速搭建系统,应对海外建设中的系统建设痛点。她认为,快速的系统搭建能力是企业在海外早期阶段快速落地实践、敏捷开展业务的关键。
在人才吸引和使用方面,她分享了字节跳动如何通过创新的招聘工具和方法,以及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飞书文档进行脑爆,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并通过OKR工具将创新转化为可视化的目标。
在全球化运营阶段,刘益君女士提出统一的数字空间对于保证全球文化一致性至关重要,飞书通过表情包定制、公司圈建设等方式,营造开放透明的沟通环境,解决文化层面的沟通隔阂。
接下来,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证MCC教练叶世夫先生,以《教练的智慧:打破思维局限,向无限可能敞开》为题,分享了教练智慧激发个人和团队潜力的深刻见解和实践经验。
他强调,心力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技能的缺乏,而是内心的不敢或不愿。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阐释了心智模式对个人和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叶世夫先生指出,许多在国内成功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会遇到思维的局限,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衡量和应对国际文化、制度、政策的差异,从而产生恐惧或困惑。他提倡企业要打破这种认知局限,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适应。
叶世夫先生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思维理念:首先是目标导向思维,即在面对困难时,要聚焦于想要的结果,而不是问题本身。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内在和外在进行改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其次是长期成长思维,即不仅要关注解决问题,更要关注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他提出,通过扩展思维维度,从系统、身份、信念、能力、行为、环境等多个层次进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出海对企业、行业、世界的价值和影响。此外,系统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理解问题,而不仅仅是关注单一事件或元素。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场圆桌会议环节,MBA智库特聘专家顾问庄进城先生和金牌大学执行校长庄毅佳、飞书渠道解决方案与咨询专家刘益君、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证MCC教练-叶世夫、新福兴玻璃智能科技总经理万剑杰、欣维发人力资源副总杨江威就主题《人才是根本:中国企业全球化人才培养与跨文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庄毅佳校长分享了金牌大学在海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他指出,金牌橱柜面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压力,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金牌大学因此承担了输出专业化国际人才的战略支持任务。庄校长强调,全产业链的系统化能力打造是关键,金牌大学通过大师营、工匠营等项目,全面复制和输出人才,以应对高人工成本等挑战。
叶世夫教练强调了属地化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管理者的格局、视野、韧性和学习能力是关键特质。他通过历史故事强调了本土化领导的重要性,认为本土化领导者的高度直接影响团队整体的发展。
刘益君女士从飞书的国际化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在文化融入方面做得更好。她提出,公司需要在保持文化一致性的同时,尊重并融入当地的亚文化,利用工具和平台保障文化的落地,并通过个人说明书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理解和协作。
万剑杰总经理则从自身出海经历出发,分享了在不同国家管理团队的挑战和策略。他提出,使用当地人管理、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以及通过情感融合减少沟通障碍是成功的关键。
杨江威副总分享了欣维发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服务链的经验。他强调了心力、核心能力和学习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飞书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内部学习分享中的作用。
在讨论的最后,庄进城先生总结道,无论是抓住海外市场机遇还是激发人才潜能,关键在于“人心齐”,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思考和准备,以确保人才战略与企业目标同步。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鼓励与会者与嘉宾进行深入交流,分享见解。
至此,第四届“融智”企业出海与人才发展交流大会圆满落幕。大会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更为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才战略和国际业务拓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指导。
让我们期待明年的“融智”大会,继续为推动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