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豆瓣成立影业公司,这算不算豆瓣的商业闭环?
本文转载自i黑马(ID:iheima),不代表B12观点。
文 | 黑马哥
“豆瓣”,一个对科技媒体们来说多么无感的名字。
从不露面的阿北(豆瓣创始人杨勃别名),外界终年不变的标题,豆瓣,你想怎么商业化。
写来写去……但不可否认豆瓣用户的粘性,从PC转移动,挂掉了那么多网站社区,豆瓣十几年的忠实用户都还在用它。
尽管豆瓣失去了一些活跃度,但最核心的东西至今还保留着,比如,电影评分。
尽管在几年前,曾有大波水军扰乱过豆瓣的影评秩序,但近年又恢复正常。
大家也在心里形成一个默默认知:豆瓣用户对电影评价苛刻,但评分高,呈“P”型的,一般都是好电影,如《精灵王座》出品人张青昨天就在微信上写道,“虽没有取得预期票房成绩,但豆瓣评分7.4……”
豆瓣依然是对电影水准有要求的观众第一时间会去关注的打分平台。
而且豆瓣不依附于任意一个售票网站的事实,也让它的打分显得更客观。
前不久万达收购时光网,还记得评论是怎样的吗,以后时光网的评分会如何迎接万达发行的电影……
除了电影这个核心,豆瓣读书和阅读也是重要业务。有人会说,这俩不是一码事儿……豆瓣读书是豆瓣网最早期的业务,也是豆瓣成立最重要的一件事儿,为书籍评分,为豆友荐书。
电影业务甚至是后来才有的。阅读则是后期伴随着豆瓣网发展,它所拓展的一项阅读收费业务,也支持作者在上面发布自己的电子作品进行售卖。这些年一直都在进行着。
在各大网文平台中,豆瓣阅读属于偏文学性的。前不久获雨果奖的《北京折叠》,很多人是在豆瓣上看到的免费全本。
这两块业务在网站上看不到有什么交集。直到今天豆瓣阿北发了一封信,要成立影业公司了。
听到这个消息,哥脑中瞬间过了一个画面,以后豆瓣阅读上的IP就要变成电影了,然后放到影评界面让观众打分……这算不算豆瓣的商业闭环?
其实还不好说,虽说豆瓣想打通的是从早期文章到投资、制作的一系列链条,但毕竟没干过电影这件事,豆瓣能不能顺利实现这个闭环,还是未知。现在只是证明,豆瓣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地里长出来的庄稼不能再任别人去收割了。
此话怎讲?
《失恋三十三天》最早就是豆瓣上一个网文,后来被导演滕华涛看到,买了版权,原作者改编,后来有了高票房。
前段时间的网剧《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也是最早在豆瓣上连载的一个日记系列。(查资料发现这片的监制又是滕华涛先生。看来刷豆瓣,是他一大业余爱好。)
豆瓣上的原创故事太多了!从早期的豆瓣大V(当然,后来流失了不少),到现在的豆瓣作者,个个都是能写的手。豆瓣上关于谁抄袭谁原创的事件也是不断地发生……
豆瓣上故事多,但在保护版权方面显然没有后起之秀知乎重视。知乎保护版权到什么地步,你在知乎上复制一段话到微信,它都给加上,这段话来自知乎的谁谁。但豆瓣,是在今年才开始在作者日记上加上版权标识,着实有点儿晚。
豆瓣作为一个小清新网站,估计靠广告电商也活得不错,(到底怎样当然无从得知,网上的八卦爆料也多不可信)但肯定也想找更舒服,更符合调性的变现方式。广告毕竟也有天花板,太多就骚扰用户。
做电影这件事当然是一举多得。一方面鼓励作者创作,一方面有了和上游一起的投资机会,拓展了业务,摸到了文娱现在最赚钱的金矿边边。也不会伤害互联网上的用户。
那么,按照科技媒体一贯的写作手法,问题在哪?
问题一,能不能形成闭环?
也就是,豆瓣能不能把这件事和之前的所有事完美地衔接起来,鼓励好作者写好东西,和制作方友好合作,平台宣传到位,评分……评分这就是个难点了。自有和平台,球员和裁判,你能不能把持住?不失调性(或许意味着就要失去银子?)?
如果能够循环地转起来,投资基本成功,豆瓣这一环新的业务就加得巧妙。
问题二,豆瓣影业会不会仅仅变成IP库?
逻辑上来讲,这还是第一个问题的变种,只是这个问题有些突出,所以单独拎出来。
豆瓣会深入到影片从故事到上映的哪些环节,还有待观察。如58同城近期也成立了影业公司,据采访资料是,其会跟58的宣传资源、客户资源等打通。(据黑马哥的观察,他们目前的步骤是先给投资的电影上户外广告的宣传。)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黑马哥翻了一下朋友圈,谈论这件事的人并不多。豆瓣的小众化定位和调性决定了它不是一家充满谈资的公司。但黑马哥必须承认,豆瓣用户粘性很高。
他们骂豆瓣,但还是来刷豆瓣。互联网公司大佬们,研究什么是消费升级类型的刚需,可以研究下豆瓣。
外界可能无感,但阿北的这个动作,绝对是豆瓣的一大步。
在信的末尾他也说了,豆瓣会走得很远。黑马哥一点也不怀疑这一点。它抓住了一部分人的刚需:文学和电影,是必需品。豆瓣只要牢牢抓着这两点,它就是一家好公司。正如一篇文章标题写的,“豆瓣十年,没有改变世界,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只是,青葱的豆瓣现在要杀入一滩浑水的电影圈,它能不能讲出一个关于票房的大故事?或者10个清新的小故事?
豆瓣能否顺利地收割自己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呢?(黑马哥沉思状)
附杨勃内部信全文:
DearAll,
豆瓣阅读经过半年多的试水,现在正式进入电影制作。豆瓣要开始做电影了。
豆瓣阅读在原创写作上努力了四年,已经积累了两万多名作者和八千多部独家作品。新的写作者不断涌入,每次征文两千多篇投稿里有超过一半的新作者。电子书出售之外版权经营也已经是阅读日益核心的营收来源。伴随今年开始豆瓣在文化和内容方向的努力,阅读也从在豆瓣旁边独立发展回归为豆瓣主线业务有机的一部分。
过去一两年里,影视公司和制片人不断来找豆瓣阅读购买原创小说,希望把它们拍成电影。到七月底我们有十部小说售出了影视改编权。但我们还想把这些故事真的变成电影,有一天能在大屏幕上被大家看见。作为一次成功试水,阅读的第一部短片《一日英雄》已经在上海电影节上放映,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阅读的“影视改编”项目上线之后,已经有数百家影视公司和更多的编剧加入,关注和孵化新的编剧和影视制作项目。
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的权益以百万价格售给新丽影业,但这次我们会和他们一起联合开发,并享有部分优先投资权。我们会参与电影联合制片,和新丽一起努力把这部征文的科幻组首奖作品搬上荧幕。
正如豆瓣阅读是写作者的平台,我们也想给电影的创作者提供平台,希望编剧和导演,特别是其中年轻的创作者,围绕在旦瓣原创故事的周围,做出一部部好电影来。这个平台是豆瓣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原创写作对豆瓣的未来同样重要,也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和开始。
我自豪地宣布,今天我们终于迈出了这一步。由戴钦推动和负责,从豆瓣阅读将延伸出一个新的团队和组织。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这一步的基础是阅读在过去几年里在作者创作方向的不懈努力和扎实的内容积累,也是阅读在内容商业方面探索和先锋的继续。
豆瓣阅读源于豆瓣的用户社区,新的独立的电影品牌也会是源于豆瓣的一个长久的事业。和整个豆瓣在内容和出版方向进展之中的新的努力一样,所有这些的源头是创作和创造者。豆瓣是他们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不断把产品和商业的连接服务做得更好,豆瓣会和他们一起走得很远。
一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