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看,区块链的定义是多方共同记录和维护的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通过哈希索引形成一种链状结构,其中数据的记录和维护通过密码学技术来保护其完整性,使得任何一方难以篡改、抵赖和造假。韩涵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技术,即密码学原理、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
谈到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应用价值时,韩涵指出,区块链是一种重构信用的机制,可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交易。因为其将许多的交易环节写到了合约里面,可直接来执行,因此降低了很多上下游企业多环节参与的成本,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金融机构已在试点区块链项目,但多数仍处于尝试的状态,真正大规模应用在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区块链还未产生。对此,韩涵称,目前区块链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对于金融来说,也是要先从外围的一些业务来进行尝试,逐步深入到金融的核心业务当中去。
韩涵介绍,目前在金融领域有部分应用案例尝试,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银行征信、贷款业务、资产转让及股权交易、KYC信息传递等具体场景。当前银行、保险、证券行业都已经开始了实际的落地尝试。
“虽说区块链是最热的技术,但其技术缺陷还是很大,当前的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一些风险。在选具体应用领域的时候需要把技术创新和风险统筹来进行考虑,在保证技术可行性的时候避免引入新的风险。”韩涵称。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存在“技术瓶颈、系统整合、价值认可、商业化成本、隐私保护、监管政策六大方面的问题”。
最重要的,我们应当理性务实地看待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客观认识其发展阶段及改良作用。即不神化,也不泛化区块链的作用,在概念层、逻辑层、操作层得到统一和共识。同时,正确评估区块链的技术本质,取其精华,回避短板,区块链的发展需要多种技术的突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其发展。其应用的核心是:
回归金融的本源,真正能够提高金融效率、带来充足利润、减少交易成本、改善社会福利、并且符合监管和法治才是区块链金融能够发展的根本
。
韩涵认为“在对变革和技术进行展望的同时, 也应审慎地评估, 不能因为一项技术的颠覆性和革命性而顺理成章地认为一定要在现行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中进行试验”。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团队正在联合社会各界推动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研究报告。
会上,百度金融许冬亮介绍,百度金融最早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区块链研究,到2017年,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表示,因为区块链上信息不可篡改,在此层面上可以加强在资产证券化发行过程中,各方相互间的信任,其数据也是相对安全的状态。
同时,肖伟对百度金融区块链实验室进行了介绍。目前百度金融区块链实验室已推出BaaS平台,可支持多样化的智能方案,并帮助企业部署其区块链技术。肖伟称,“我们现在会有一些与无人车、商业体系的结合,包括金融体系的结合等,所有的业务都会跟区块链结合,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