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星巴克将在全球裁员1100人 ·  10 小时前  
纯银V  ·  成都 COSMO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火了多年的互联网创业,雷藏在哪儿?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09-30 17:21

正文



不要认为互联网有多高深,从 某些方面来讲,互联网还没有传统行业高深。


互联网创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哪些是雷区?先说明一点,雷区不是禁区。 禁区不能进,进去就会死。雷区可能会踩雷,但是也许会出一个英雄。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供稿 | 正和岛内容部

分享 | 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

编辑 | 郭晓静


缺了这两张图,什么事儿都落不了地


讲战略的书有很多,但是如果不能应用,就只是纸上谈兵。在我看来, 战略就是两张图。第一是山峰图,第二是路线图。 山峰图就是对一个行业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你一定要知道目前这个行业里面有哪些人在做?永远是从相对的口径来看,未来会有哪些人成功?哪些人在前面,哪些人在后面。所有的品牌、产品、营销这三大动作都围绕这个山峰图来,也就是说你要能把未来阵地的山峰图画出来。这个是比较难的,但这是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口号。


战略确定以后,在执行力实施之前是有一个图的, 路径图。怎么实现?这跟打仗一样,一个人卡住就完了,你不行就换人,不要来回变, 别去验证,就去干。但这个东西也很难,一个企业如果把山峰图、路径图搞好了,基本就成功了。然后再去搞文化、执行力,如果山峰图和路径图没确定下来,其它都没用,落不了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把文化跟企业的战略混为一谈,比如说某一个做医疗的,标语写着“我们要让人类快乐”。这个不是战略,这个是一种愿景,是成功以后你要做的事,跟员工没有关系,所以员工心里是不会认可的,要认可也是假认可,跟他利益没关的,他凭什么认可?


山峰图和路径图出来之后, 首先是耐力的考验, 有没有接受磨难的耐力。 能不能实打实每天工作12个小时?坚持10年 ,就沿着这条路走。路线图和山峰图需要冷静的思索,剩下的就是枯燥的执行。


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诱惑, 做减法、放弃你做不了的事儿 是我一直呼吁的。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比如一个人去 做商业计划书的时候,我再多做一个项目,多做一个业务,营收增加多少就兴奋, 但是做减法,很多人就不干。李克强说 壮士断腕,这个难 ,真的。


这其中的因素很复杂,一个是历史发展的原因,历史裹挟着你往前走,大家都这样,越做越大,没有时间理性思考。另外一个是听别人忽悠,你赶紧加快投资吧,但是局外人不负任何责任。人的精力有限, 一定要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不重要的事少做。所有的精力、时间、资源都用在向目标前进这一动作上。


第二,CEO要对自己能够整合的资源心中有数, 首先清楚或逐渐清楚项目的出路。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资本化,产品卖出去,美誉度高,最高的是形成垄断,赚取更高额的利润。然后再加大研发,把别人甩得的更远。这是产业出路。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多了一个资本的出路,一种为全程资本出路,一种半程资本出路。把资本引进来,要介入人控制,但还继续自己做下去,是你家的,这是全程资本出路。还有一种,把公司当女儿养,反正要出嫁的,就在B轮或C轮就退掉,这是半程资本出路。但是,项目非常好,融资等能力达不到,也别轻易去干。 不要拿着不该兴奋的事情去兴奋。 比如打车,需要烧很多钱,一个单补10块钱,全国比如有1亿单,一天就10亿,连续几天就不得了。融资能力达不到,这事儿肯定不能碰。


火了多年的互联网创业,雷藏在哪儿?


不要认为互联网有多高深,从 某些方面来讲,互联网还没有传统行业高深。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模式。


传统行业可能更重视产品质量、口碑、品牌、营销渠道、供应链、现金流。但是你要用这种思维去做互联网是不行的,比如说比较模式创新跟专业壁垒,我认为模式创新更重要。 互联网领域的专利构成的护城河不够深, 因为互联网是太宽泛的一个天地,那么一个小小的专利,拦不住竞争者的。现在互联网专利,比如说苹果、三星,在核心层面,基本上没有我们什么事儿。所以你要做互联网行业,不要纠结于有没有核心技术。比如阿里巴巴, 就是模式创新。


互联网 还有一个关键点,叫领先优势和既成事实。 什么叫领先?互联网行业拼速度,别犹豫,当你在某个行业做得的最快,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就是阶段性成功。


互联网创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哪些是雷区?先说明一点,雷区不是禁区。 禁区不能进,进去就会死。雷区可能会踩雷,但是也许会出一个英雄, 在这里讲一下只是让大家提高警惕。


第一个雷区,做平台。 比如各种商城,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已经被过度开发了。第一类是联合类,就是把同类的东西横向联合起来。比如电商平台、游戏平台。中国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互联网产品的分发渠道已经被四大运营商占据了,就是BAT、360, 其他的体量都很小。如果你做这种联合类的平台类的一定要经过分发,就绕不开巨头的围堵,所以肯定是雷区。


但是 有一类平台,我认为有机会,就是纵向打穿某个领域的。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大空间,有人口红利,选准任何一个纵向方向,都有足够大的用户群。


比如中国人看病很难,我们中国改革最轰轰烈烈的是两个,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但改得最难最慢的也是这两个。最近我和一个85后的创业者聊,他就看准的是看病难这个痛点。搭建一个纵向平台,在一端搞定全国一流的医生,在另外一端搞定用户。,用户端看病难,再靠着互联网的病毒传播,用户增长量很大。当然医疗是个不好做的领域,他们中间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找到办法化解了。未来可能还会遇到问题,但是我觉得在这一次又又一次的磨难中,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第二个雷区是要认清楚刚需和伪需。 因为有两种误区很容易让人陷入伪需求的自我陶醉。第一种是觉得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消失,算什么肯定都有几万亿你信不信?比如杯子一个就算一块钱,中国十四亿人,一人买一个就十四亿。但是你的产品能让这十四亿人买吗? 人口红利真的和你相关吗? 比如 上门送药 ,听着也很兴奋,分析中国多少老人,国家怎么关心老人,然后多少孤巢老人,然后有多少疾病老人。然后我们可以给全国五亿人送药,按照这个小低频次,每一年送十次,就五十亿次,每一次就五块钱,就一年赚五十亿。 这其实已经被证伪了, 至少在资本市场被证伪了,是死亡名单之列, 讲不了大故事。


第二种是迷信技术专利。 学院中的一些专利有时候找到一些创业者,希望他们以买断的方式来帮助专利商业化。但是有些专利是停留在学术层面的,并不能让市场兴奋。


还有一些雷区, 可能不是伪需求,看起来还可能有市场、有前景。 第一种就是这个东西非常好,但是你 需要去市场教育。 比如十年前的LED。大家都觉得好,特别兴奋,但是当时可以观察一下,飞利浦发力了吗?而我们的民营企业一投就是几十个亿下去搞LED。


当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先要冷静,而不是乱兴奋。 因为新的技术往往会面临两个阻力,一个是调控的阻力,一个是产业巨头阻力。调控的阻力是各国的监管力量会尽量稳定技术的走向,让这个技术的相关产业价值最大化。产业巨头的阻力比较好理解。还拿LED举例,最早三星其实是低价技术的代名词,但是韩国举国家之力去发展LED这个技术,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但是大家回想一下,索尼在那段时间是一直阻挠电视产业向LED转变的,因为它没做好准备,可能丢了市场。所以创业者在力量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碰要教育市场的事儿。


还有一种,颠覆技术标准的事情也不要去做。比如一讲万物互联大家就兴奋,但是从互联网标准到无线网的标准,还有基站频率,都是被国家控制的。就好像飞机航道,你不能乱飞。所以有人跟我讲,我 要做万物互联,砸几个亿去做互联网模块,但是如果以后和国家的标准不符呢? 全部变成垃圾。风险多大可想而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