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药的来说药,带你进入最深层次的医药领域,把握医药动态,了解最新前沿! |
导读
GPCR(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即 G 蛋白偶联受体,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视网膜等器官和组织,参与机体的发育和正常的功能行使。而如果与其相关的细胞内通路调节发生异常,或者外源病原物以之为受体攻击机体细胞,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 GPCR 被视为重要的药物开发靶点, GPCR 的药物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02 -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 )是真核生物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具有七次跨膜 α 螺旋结构。其 N 端和三个胞外环参与配体结合,而 C 端和胞内环(尤其是第三个环)介导下游信号传导。 GPCR 通过两种主要途径传递信号:一是依赖 G 蛋白(如 Gs 、 Gi/o 、 Gq/11 等),激活后产生第二信使(如 cAMP 、 Ca² ⁺ );二是非依赖途径(如 β-arrestin 介导的 Src/ 激酶活化)。
针对 GPCR 超家族的成员,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 A-F 分类系统,面向所有生物体内的 GPCR 蛋白;另一种是根据序列相似性和功能相似性,将 GPCR 分为 Glutamate, Rhodopsin, Adhesion, Frizzled/Taste2, Secretin 等 5 类(缩写为 GRAFS ),绝大部分人源 GPCR 可被归类其中。
Rhodopsin 家族( Class A ) :最大类别, N 端较短,配体直接结合跨膜区或通过胞外环间接作用,包括胺类(如多巴胺、组胺受体)、多肽类(如内皮素受体)等。该家族可被进一步分为 α 、 β 、 γ 和 δ 亚类。 α 亚类的成员包含多种重要的胺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受体,包括组胺受体、多巴胺受体、大麻素受体等。 β 亚类包含多种多肽受体,如内皮素受体、催产素受体等。 γ 亚类中较受关注的一类受体是趋化因子受体家族,其他的成员包括一些趋化素受体、神经肽受体等。 δ 亚类包括一些糖蛋白受体和嗅觉相关的受体等。总体来讲, Rhodopsin 受体家族成员比较复杂,很难基于结构、功能、表达分布等单一特点进行分类。
Secretin 家族( Class B1 ) :胞外区域较大,成员为多肽激素受体(如分泌素受体)。
Adhesion 家族( Class B2 ) :结构与 Class B1 类似,但多数成员的天然配体尚未明确。
Glutamate 家族( Class C ) :具有较大的 N 端二聚体结构,成员包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GABA 受体、钙敏感受体及味觉受体(如甜 / 鲜味受体 TAS1R )。
Frizzled/Taste2 家族( Class F ) :分为两个亚类, Frizzled/Smoothened :结合 Wnt 蛋白或通过 Hedgehog 通路传递信号; Taste2 :苦味受体及一些孤儿受体。
GPCR 激活后通过构象变化(如磷酸化)招募 β-arrestin ,调控受体内吞或信号终止。此外, GPCR 的亚细胞定位(如核膜)可影响其信号特异性。药物开发中,约 370 个 GPCR 为潜在靶点,现有药物以调节 G 蛋白或 β-arrestin 通路为主。
- 03 -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 )是人体最大的跨膜受体家族,通过感知光、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调控约 80% 的生理过程。其信号传递具有高度动态性和复杂性,核心路径可分为 G 蛋白依赖性通路和 β-arrestin 依赖性通路,同时受多种调控机制影响。
G 蛋白依赖性通路
GPCR 通过与 G 蛋白相互作用来传递信号。 G 蛋白是由三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 Gα 、 Gβ 和 Gγ 。当 GPCR 被配体激活时,会发生构象变化,促使 G 蛋白 α 亚基的 GDP 被 GTP 取代,进而激活与其偶联的 G 蛋白。
Gs 型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C ),升高 cAMP 水平,激活 PKA (如肾上腺素受体调控代谢)。
Gi/o 型 :抑制 AC ,降低 cAMP 水平(如阿片受体介导镇痛)。
Gq/11 型 :激活磷脂酶 Cβ ( PLCβ ),水解 PIP ₂ 生成 IP ₃ 和 DAG ,分别触发钙离子释放和 PKC 活化(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调控血压)。
G12/13
型
:激活
RhoGEF
,调控细胞骨架重塑(如趋化因子受体驱动细胞迁移)。
β-arrestin 依赖性通路
β-arrestin 是 GPCR 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GPCR 被 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GRK )磷酸化后,招募 β-arrestin 结合,介导受体内吞和脱敏,终止 G 蛋白信号。此外,还激活非经典通路如 ERK 、 JNK 激酶级联反应(如 CXCR4 受体促进肿瘤转移)以及与 AP2 等衔接蛋白结合,调控膜运输和信号复合物组装。
- 04 -
GPCR 家族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因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有所关联,或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截止到目前的较为清楚的研究, GPCR 涉及到的疾病主要分为 3 大类:癌症、炎症和心血管 / 代谢疾病。
GPCR 与癌症
研究表明, GPCR 家族的多种成员参与了各类癌症的发生和进展。激素受体类的 GPCR 参与了某些激素依赖的癌症。有些蛋白酶激活受体如 PAR1 ,在 MMP-1 的催化下活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恶化。有些趋化因子受体,如 CXCR2 、 CXCR4 ,在骨髓瘤、淋巴瘤细胞中高表达,也可能高表达在如胰腺癌等实体瘤细胞上,参与细胞的迁移、血管生成等。
GPCR 与炎症
趋化因子受体家族主要表达在免疫系统各类细胞上,炎症反应就是由免疫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受趋化因子激活后介导免疫细胞发挥宿主免疫功能而产生的一类病理现象。如 CXCR1 、 CXCR2 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上,当机体某处发生感染或出现损伤时,中性粒细胞会在相应趋化因子( CXCL1 、 CXCL2 、 CXCL8 )的趋化下向病灶迁移,到达病灶后释放炎症因子,从而产生局部的炎症反应。
GPCR 与心血管 / 代谢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 GPCR 成员主要分布于 ClassA 家族的 α 亚类,如血管紧张素系统( RAAS )中的 AT1R 、 AT2R 以及 Mas-R 。 AT1R 受体激活引起血管收缩,细胞增殖迁移、炎症纤维化、心肌再塑和肥厚、钠水潴留和 ROS 生成等等;而 Mas 受体激活主导血管舒张、抑制细胞增殖迁移、抗炎症纤维化、抗凝、促 EDRF 、 NO 生成、抑制心肌肥厚和生长等等,两者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自稳态。
与代谢疾病相关的 GPCR 成员主要是分布于 ClassA 家族中的脂肪酸受体,比如 GPR120 、 GPR41 和 GPR43 等,以及 ClassB 家族中的 Secretin 受体家族,包括 GLP-1R 和 GCGR 等。胰高血糖素样肽 1 ( GLP-1 )通过激活 GLP-1R ,提高胰岛 β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从而控制血糖;胰高血糖素( GCG )通过与其受体 GCGR 结合而被激活,增强肝糖原降解,并调节葡萄糖的从头合成途径,抵抗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从而升高血糖。
除了这 3 类疾病主要的疾病之外,还有其他疾病被证明与 GPCR 相关,如: CCR5 参与 HIV 向 T 细胞的入侵,是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靶点;如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受体 CGRPR 和其配体 CGRP 表达于三叉神经元区域,两者的相互作用所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被证明与偏头痛相关。
- 05 -
2023 年前 50 大畅销药物中有 5 种 GPCR 靶向产品。其中,产品 Entresto ( sacubitril/ 缬沙坦)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其他四种产品分布在代谢疾病领域的适应症:包括 2 型糖尿病( semaglutide 、 dulaglutide 和 tirzepatide )和肥胖症( semagluide )。 tirzepatide 也于 2023 年 11 月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
目前只有两种批准的 GPCR 靶向单克隆抗体,分别是靶向 CCR4 和 CGRP1 型受体的 mogamulizumab 和 erenumab 。另一种单克隆抗体正处于临床开发的后期阶段,即针对 CCR5 的 leronlimab (或 PRO140 ),现已达到预注册。目前还有多个 GPCR 的单克隆抗体处于临床 1 期或 2 期的开发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靶点都有大的肽配体。
GPCR 药物开发近年来呈现多维度创新趋势,但仍面临结构生物学限制和选择性挑战。以下是核心进展与方向:
结构生物学驱动药物发现
过去
5
年上市的
GPCR
药物均基于已解析的受体结构开发,凸显结构信息的关键作用。随着
X
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技术进步,变构位点的发现为药物设计开辟新路径,例如靶向受体
-
脂膜界面变构位点的小分子可克服传统正构药物选择性不足的问题。目前已有
18
种
GPCR
与变构分子的共晶结构被解析,为精准设计提供模板。
从正构位点到变构调控的范式转变
约 95% 已上市 GPCR 药物靶向正构位点,但该区域在同类受体中高度保守,导致药物交叉激活引发毒副作用。变构调节剂通过结合受体跨膜区或脂膜界面等非保守区域,实现亚型特异性调控。例如,钙感知受体( CaSR )变构调节剂 cinacalcet 通过 “ 天花板效应 ” 限制药效峰值,显著提高安全性。此外,变构位点不与内源配体竞争,可保留天然信号时空特性,适用于需精细调节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
GPCR
抗体的崛起
抗体药物凭借长半衰期、高选择性和外周分布特性,成为小分子的重要补充。例如,针对外周表达的
GPCR
开发抗体可规避血脑屏障,减少中枢副作用。目前已有
2
款
GPCR
抗体药物上市,临床阶段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靶向受体复合物的新维度
GPCR
常与受体相关蛋白形成功能复合物,其信号特性与单体受体不同。例如,多巴胺
D2
受体与腺苷
A2A
受体异源二聚化可改变配体响应,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靶点。此类复合物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如特定细胞类型中
GPCR
与辅助蛋白的共定位)使药物可精准调节病理信号通路,减少脱靶效应。
此外,开发偏向性配体以调控特定信号通路、利用 AI 预测变构位点结合模式、探索孤儿 GPCR 的变构成药潜力。这些突破将推动 GPCR 药物向更高选择性和更低毒性的方向发展。
目前,针对 GPCR 的治疗性药物的研发管线和临床试验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我们对 GPCR 生物学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预见, GPCR 作为生命科学的 “ 百年常青树 ” ,将持续解锁细胞信号调控的终极密码。当科学与技术跨越学科的藩篱,人类终将实现从 “ 调控疾病 ” 到 “ 重塑健康 ” 的终极梦想。
参考文献:
1. A review of antibody-based therapeutics target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n update. Catherine J Hutchings .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20 Aug;20(8):925-935.
2. Targeting receptor complexes: a new dimension in drug discovery.Nat Rev Drug Discov. 2020 Nov 11.
3. New Binding Sit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GPCR DrugDiscovery. Trends Biochem Sci. 2019 Apr;44(4):312-330.
4. GPCR drug discovery: new agents, targets and indications. Nat Rev Drug Discov.2025 Mar 3.
公众号内回复“ADC”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抗体偶联药物:从基础到临床》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 “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 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 ,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
澎湃新闻 · 情人节背后的残障者婚恋之困:艰难、迷茫、苦涩…… 8 年前 |
|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谈恋爱,非得用套路、使技巧吗? 8 年前 |
|
狼族摄影 · 20日走4国,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警察为何要我删照片)? 8 年前 |
|
梧桐树下V · 前发审委员冯小树被查 罚没款总计5亿元 7 年前 |
|
亿级流量网站架构 · 你的Java代码可中断吗(2)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