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六六的成长笔记
六六学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启动党组第四轮巡视工作 ·  6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性能堪比游戏本」的平板电脑 ·  18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TGPMS: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基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六六的成长笔记

疫情爆发,武汉封城,而我的爸妈却还是拒绝戴口罩!

陈六六的成长笔记  · 公众号  ·  · 2020-01-23 14:00

正文



这是老六写给你的第131篇文章


这段时间新型肺炎的事大家一定都在密切关注。


今天早上一起来,就看见了很多关于疫情的新热搜“武汉封城”、“全国确诊新型肺炎病例”、“肺炎疫情下的春运”等,每一次的新闻都牵扯着我们的心。





截至1月 22 24时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 571 例,重症95例,死亡17例,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393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 其中就有我所在的城市,说实话,今天手机弹出新闻推送的时候,我真的有一些害怕。


我立马就对在看电视的老爸说以后晚上出门散步都要戴口罩,结果被我爸冷漠的无视了,我把手机的推送递给他看,他也无动于衷,痴迷于他的电视剧,我真的内心一万次 * * 跑过!

我不断给他普及这次新型病毒的危害,结果,他出门散步的时候脸上啥也没戴就潇潇洒洒的走了,我连我奶奶都说动,竟然没把我家这个二傻子老爸说动!

最气人的是我给在外公家和大姑小姨唠嗑的老妈打电话说这个事的时候,她竟然问我:啥?这个病毒是啥?

说到最后口水都干了,我妈来了句:我知道了,挂了啊,我一会儿还得去你姨姨家聊会儿。

全家只有我奶奶成为了我的队友,虽然这是我的一个吐槽,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现象真的反应了大多数父母们对于病毒的一个松懈和敷衍,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

我在逛街的时候也发现,佩戴口罩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非常多中年人,老年人没有佩戴口罩,甚至不知道口罩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我今天给奶奶普及新型病毒知识时,她第一时间问的就是,这个要吃啥药才能抵抗啊?才能预防啊?

我反复说了很多遍:不需要吃什么药,就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佩戴好口罩,勤洗手。

有病就吃药,管它啥病先吃一堆药,一堆保健品,这已经成为很多伪养生中老年人的行为日常。他们宁愿去相信一些睡石头枕能长寿,喝这个保温杯里的水能不致癌,也不愿意去相信真正的医学。

而那些被利益蒙蔽的商家们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大量的出售一些天价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产品,一个破保温杯,告诉你有高科技纳米技术,能够深入净化水,喝了这个水你就不会患癌,上千到上万元不等,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保温杯里有外星人呢;一张玉石床垫,批发价不到 800 块,卖给老人 11800 ,感觉坐上去就法力无边,武功盖世了。

医生护士苦口婆心的讲解医学知识,却没有一个人去认真听,面对孩子的耐心普及,也从不当回事儿,还觉得小孩子屁话多。

作为年轻一辈,不得不说,我们真的太难了,平常父母在群里疯狂转发艾特我们:“吃麻辣烫致癌”、“长时间玩手机烧坏脑子”、“奶茶都是在下水道里做出来的”等等文章, 如今换做我们真情实意的去为他们普及: “新型冠状病毒的起因”、“新型肺炎现状”、“新型肺炎的预防措施”时,他们要么选择无视,要么选择敷衍了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假的当成真的一样大肆宣传,真的却被当做假的一样无视。

他们甚至觉得是我们太大题小做了,我和好几个朋友聊的时候,也听出了他们深深的无奈,好说歹说就是不听,软的硬的就是油盐不进。

我们虽然喜欢吃垃圾食品,喜欢熬夜,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完全分得清事情的严重性的,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跟着专家说的去做。

而大多数父母还是风轻云淡,我真的建议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能够认真的了解一下目前的形势,耐心的听一听身边晚辈们的建议。

也建议年轻的朋友们,再多一点耐心,反复和身边的长辈们多说几次,将事情的严重性如实相告,一定要引起他们的重视。


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报道,前天凌晨,新增的 17 例患者中,男性 12 例,女性 5 例,最小的 30 岁,最大的 79 岁。



这里需要我们划重点的是: 新增的病患年龄在 30 79 岁中; 老年人感染率很高,男性比女性的人数要多。

在之前武汉确诊的41个患者中,也是男性较多,中老年人较多。

30— 79 岁,刚刚是我们父母的年纪,而且年纪越大,身体就越弱,感染之后的生命危险也更大,《健康观察》根据医院病历样本,总结出了中老年人患病的十大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生病的风险大,病死率高,还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等。

但是,我们每天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他们却是双手往后一背,该散步散步,该买菜买菜,该逛超市逛超市。

平常,我们都可以和他们商量着来,但是这次一定要对他们强硬一些,强行给他们普及,给他们戴上口罩,这可不是一个口罩那样简单,这是在救命,在为自己身体负责。


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恐慌,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对这次的事件和自己的身体重视起来。

按照专家们所说的预防措施去做,同时呼吁你身边的人也一起去做,共同度过这次的难关。

其实我也观察了很多戴口罩的人,又去专门对比专家的戴口罩方法,发现大多数人戴口罩还是有些误区,我特地找了一下方法,分享给每一个朋友,包括一些注意预防的措施,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都能够动用自己小小的力量,点个“在看”或者甩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人能够看见。


口罩方法:






预防措施方法:


次事件每天都有新的报道,让我们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情况,但是有很多人已经陷入了恐慌中, 同时也冒出了很多不属实,制造恐慌的虚假消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但是不需要盲目的恐慌和质疑。

首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并非是SARS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非典,并不是!春节放鞭炮更不能赶走病毒,那些不负责任,不属实的新媒体文章一定不要被它们蒙蔽。

其次,并不是所有 的口罩都要买,只有医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是完全有用的,如果实在买不到这两个口罩,再用其他的,戴一定比不戴要好。

最后,我们吃的东西都一定要完全煮熟,这次的病毒是没有办法在高温环境中存活的,所以,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特别是现在过年,大家都会置办年货,年夜菜,一定要注意。



除了应对措施和良好的理智心态之外,我们对于病毒的发源也要有清醒的认知,很多时候,并不是所谓的天灾,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祸。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已经确定为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

20日晚间,国家卫建委钟南山院士表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没过多久,国家疾控中心高福主任就宣布:

病毒来源证实为华南海鲜市场上售卖的一种野生动物。

野味,市场,贪婪,17年前的非典悲剧再次重演。

非典爆发时,我还小,但是也有一些印象,人人自危,教室里,屋子里全部都是醋和消毒水的味道。

8422人感染, 919 人死亡,有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有染病的患者。

而这场悲剧的直接传染源就是一种动物——果子狸。

14年后,中国科学家找到了 SARS 的自然宿主,云南的菊头蝙,感染了养殖场的果子狸。携带病毒的果子狸,被贩卖的广东,成为桌上的野味。

最终,广东成为了最先爆发SARS病毒的城市。

中科院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就曾在2018年 1 月表示:

如果我们不滥食果子狸,当年SARS就不会爆发。

今后,人类必须保持敬畏,减少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侵袭。

更要彻底杜绝野味。

否则。

人类新型病毒感染,还会无数次卷土重来。

如今,我们再一次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对野生动物的欲望,而让自己处于危险之地。

我们在努力过难关的时候,也必须要深刻的检讨自己,【血疫】的最后一集中,Dr· Nancy 说:“每一次致命性病毒的爆发,都可以看作是大自然自动免疫系统在杀‘病毒’,人类也是一种病毒,一种比较聪明的病毒,大自然是在保护自己。”

我们生存于自然,所以,一定要和谐的与自然相处,不要一次又一次挑战它的底线,更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我们忘记疼痛,重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时,那些冲在一线,不计回报,奋力抢救每一个生命的医护人员都被我们再一次置于了危险之中。

我们能够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知道消息后,立马赶往武汉,坐在餐车车厢中,为了我们,他再一次挂帅出征。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医护人员们的信念准则,他们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关于新型肺炎的新闻还在不断的推送,每一次推送我的心都会揪紧一下。

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渡过这次的难关,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我们的身后是强大而负责的国家,这次,我们一定不会输! 每一个城市都不会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