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住建部提出的“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保险”三个新制度,并详细阐述了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背景、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中国房屋老龄化问题严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来提供体检、维修和保险等服务。然而,该制度存在一些疑问和争议,例如如何定义“老房子”,以及房屋质量的保修期限等问题。文章呼吁,应重视建筑质量的提高和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住建部提出了“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保险”三个新制度。其中,“房屋养老金”制度的目的是为老房子提供体检、维修和保险等服务。
文章指出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包括如何定义“老房子”,房屋质量的保修期限,以及可能引发群众抵触情绪等。
作者认为,有关部门应重视建筑质量的提高和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而不是只关注如何收取老年房屋的“养老金”。同时,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也需加强,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各位,我是太守。
被关小黑屋了一个月,今天出来了。很高兴又双叒叕和大家见面了。
如果方便,请关注下我们的小号“新动察”。如果下次不幸又失联了,我们还可以找个地方继续说话。
刚出小黑屋,其实很想说一些无关重要,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话。但有些事儿不吐不快,如鲠在喉。
8月23日,住建部提出了
“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保险”
三个新制度。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制度呢?
就以“房屋养老金”这个制度来说,我们也援引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的话解释:
“房子像人一样也会变老,老了也会生病,这就需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
按照这一逻辑,房屋都是会老去的,而且我们中国又是全世界房屋最多的国家。在202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国家超过30岁的房屋数量都已经快达到20%了。到2040年的时候,估计80%的房屋都将超过30岁。
这些“老龄化”严重的房屋遍存在墙体结构安全隐患、屋面渗漏、外墙脱落、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体验,但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查和维修的费用。
放眼望去,神州大地到处都是“老年”房屋,难道感觉不到处处都是风险?
所以,有司的意思就是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以后为“老年”房屋提供体检、维修和保险等服务。
怎么说呢,听起来这个思路似乎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仔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有些事儿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既然叫“房屋养老金”制度,那多老的房子叫“老房子”?
这道理很简单吧,你要收人家的养老金,至少得规定个60岁以上的老人标准吧,否则怎么解释得清楚收这笔钱呢?
按照媒体的说法,是不是30年的房子就算“危险的老房子”了呢?30年的房子,到底质量还能不能保证呢?
看一看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吧。
2019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不难发现,除了主体结构外,建设工程质量很多地方的保修都是2年,最多也就是5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推算,房子30岁之后还真是可能步入了老态龙钟,出处渗水漏风的“老年”。
人生最痛苦的事,可能就是人还健在,但房子却早已是风烛残年。
但这么想,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花那么多的钱买了一个那么贵的房子,保质期只有三五年?而且仅仅用了30年就变成了危机四伏,不断体检花钱看病的“老年”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