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快公司,项目由钛媒体Pro数据库TMTPOST推荐】
当微信打破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那道墙,从此工作进入
#7X24小时#
模式,每个员工被推送不停的微信群绑架,而且每个公司、部门,每个项目、每次活动、每伙小团体都有一个微信群,微信群成了活动通知、上班打卡、员工交流、工作安排、商务拓展……的地方。
管理微信群,在不同群之间无缝切换,在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之间无缝切换也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必备技能。虽然从微信刚刚入侵开始,就一直有人抱怨“工作生活界限的消失”不堪其扰,然而天长日久,这样的“变态”已经变成了常态。每个人早已都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当然,致力于将职场人“解救”出来的专业团队协作、沟通工具一直层出不穷。而企业级IM市场也被视为阿里在社交领域的一次机会,企业微信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然而,这些封闭办公系统不仅未能减轻职场人的心智负担,反而“撕裂”了他们的工作沟通。让他们奔忙于微信群与钉钉(或企业微信)之间。如果说钉钉与微信的互相封闭可以理解,那么企业微信与微信之间的壁垒高树就有点难以理解了。
刚建立企业微信被领导骂了,老板说这是什么玩意儿,完全闭门造车,和外界无法联通,还不如微信群聊,赶紧滚回去建个微信群聊。
企业微信竟然还要单独下载安装,微信放弃了固有的自身优势,本来可以在现有微信中集成的功能,非要搞成单独的APP,那不如用钉钉了。
这两条来自于用户的亲身吐槽“戳中”了企业微信的最大软肋。
虽然在企业微信产品产品介绍中,将“转发微信聊天记录”排在第一位,以示与钉钉的差异化之所在。然而,用户需要的远远不止于聊天记录转发微信,而是与微信的深度融合、打通,基于微信群的功能拓展。不过,微信肯定不会主动戳破工作与生活之间这层窗户纸。
以前都说因为微信和QQ是两个事业群,微信主打移动社交,QQ主打办公桌,日程表是办公功能,但是现在无论是社交或是办公约事都是在微信上约,为什么微信不能直接侦测并建立提醒功能?我每次约吃饭还得跳转到日历上建立新约会和提醒真是一个累人的事,希望微信团队能给个解答。
知乎上的这个问题反应出公司人对于微信的“求全责备”之心。也正是因为独立企业协作工具与微信之间的这种“撕裂”,才给了很多创业者以开发提升微信内工作效率的工具的创业空间——比如日程管理类应用。
如果说上一代的日程管理是“日历+邮箱”模式,那么这一代的创业者瞄准的是“日历+IM”模式。
Google Calender和Microsoft Outlook是“日历+邮箱”模式的代表,由于中国并没有欧美国家的邮箱文化,这种模式始终未能深度渗透。
这一代起步于微信的日程工具,则希望利用微信社交网络与自然交互,结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推荐等技术,帮助用户随时将信息流中的事项“结构化”为日程,并可通过微信快速实现多人分享,实时提醒。这种打入微信内部提供效率工具的思路与企业级SAAS服务自成一体的模式完全不同。
当然,这些日程、协作工作的野心都不只在于做一款微信内效率工具,而都想通过微信积累用户,然后将社交关系链转移到自己的App。而起家时身兼GTD工具与日程共享的日历工具,后来则走上了不同的岔路口。一些继续主打日程共享与团队协作,并努力将微信上的社交关系转移到App上,另一些则转向了个人GTD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