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击的阿秀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来去之间 ... ·  2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杨某颖(11月龄幼儿)、蒋某娣,当场死亡 ·  22 小时前  
财宝宝  ·  小时候看课本,色目人是什么意思? ... ·  2 天前  
广州房产  ·  只此小高层!海珠真神,出手了 ·  2 天前  
岱山岛印订阅号  ·  舟山房产界大动作!全新规定即将出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击的阿秀

一个人越混越好的3个前提

进击的阿秀  · 公众号  ·  · 2024-08-27 13:27

正文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秀。

最近因为孵化IP,接触到了很多,在各行各业做得很不错的朋友。

有次一个在香港顶级金融机构工作的北大学弟,这个兄弟比我还小两岁,已经年入200万了。

他说跟我聊天很有共鸣,因为我们虽然经历不同,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点,很多共鸣在别人身上是见不到的。

我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有时候向上的路径,也就是那么几条,虽然大家的收入、高度、平台并不一样,但是需要做很多共同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容易有近似的经历和心绪。

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越混越好,就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特质。

比如读书、读文章、 上各种课程,才能提升你的认知和耐力。

比如练习写作,你的思维才能有逻辑、条理和深度。

比如练习打坐,你的专注度才能提高,你的韧性才会更好。

这些其实都是上升之路的一些标志,当然了,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的操作路径,我认为还有更大的一些东西,是你想越混越好,就必须要做到的。

01 不抵触那些,让你跳脚的新事物

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就是反对那些新生事物,尤其是反对自己30岁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

就拿直播带货来说,无数的大小主播,都在带货上赚到了钱,但依然会有很多人贬低和污名化这种销售方式,而不是想想自己怎么才能分一杯羹。

这倒不是说人人都该直播带货,而是我们应该警惕自己这种冲动,就是明明一件新事物非常有价值,但你因为各种立场、经验,强行否定了这件新事物的价值。

说句难听的, 很多人赚不到钱,就是因为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数码相机刚出来的时候,一大堆人说数字照片,质量不如交卷冲洗出来的漂亮,或者存在电脑上,不如洗出来存在相册里,电脑不如相册普及,所以数码相机不可能普及等等。

其实这个观点无伤大雅,但是你是选择开店卖胶卷,还是卖数码相机,那可就是你命运转折点了。

还有当年,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媒体嘲笑果粉脑残,后来还攻击信号比不上诺基亚,有人割肾买iPhone……

很多观众也跟着嘲笑苹果和果粉,但还是那句话,在那个节点,你选择卖诺基亚还是卖iPhone,又会成为你的命运转折点。

其实当年我也踩过坑,我导师准备用比特币给我发工资,当时比特币才3000人民币,我认为我导师是想坑我的钱,于是坚定拒绝了,还觉得自己可聪明……

后来一个比特币涨到了6万美元,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尝试新事物的成本,往往没那么高,但是一上来就以卫道士的架势,跳着脚骂新事物,那你就必然会被历史甩到屁股后面。

02 不轻视模仿和复制,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

大家知道我高中阶段,最后悔什么?

后悔「开悟」得太晚。

我以前跟大家说过,我高二期末的时候,还是全班倒数,也就是大专的水平,考本科都是难如登天。

但是我高考的时候,提升了差不多200分,从专科水平一跃跳到了985,数学从日常不及格到146分,英语从八九十分,跳到了143分……

我跟大家说过,我在高考前一年,才提炼了一整套学习方法,但如果再早1年学到这套方法,我有没有机会进更好的学校,学更好的专业,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当然这些已经无法论证了,所幸后来我发展得还不错。

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凡事都想靠自己研究,可是蹉跎的好几年才发现,自己那点小小的窍门,只是别人的基本操作。

如果我当年,早点去网上搜索学习方法,早点去看那些顶级学霸的方法论,早点去观察别人的学习时间策略……可能我就能早一点有所得。

大家要知道,世间没有新鲜事,所有做事的方法,成功的经验,有效的策略,都已经被前人挖掘出来了。

你要做的,不是「独自发明轮子」,而是观察别人的轮子,是怎么造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请教,学会谦卑,学会嘴勤快,而不是天天坐在家里闭门造车,想着靠自己就能挖掘出点什么,了不得的神奇洞察。

所以,一定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服高人有罪。

而且你做任何事之前,第一时间想的,是你能不能,复制别人的方法,能不能在别人已知的结果上,进行优化和迭代,而不是想着靠自己完全创新出一个新东西。

03 不抵触机械化重复,因为「练能通神」

我带过很多人学写作,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最大的问题,不是天赋、知识积累、文采这些虚的东西,原因就一个:

练得太他么少了。

我经常拿做菜举例子,我说一道菜,你们一年做365次,跟一年做3650次,那质感能一样么。

你看那些夜宵摊的炒饭师傅,一天炒几十份炒饭,他闭着眼都能把炒饭做好。

而你呢,一年做3次炒饭,不糊锅就是你技术提升了。

很多人会很抵触「重复」,因为太无聊了,但这恰恰是最愚蠢的一种想法。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有的炒饭师傅,一天炒100份炒饭,每天只在晚上工作,就能赚三五百块。

而你呢,一天上蹿下跳、干这干那,倒是每件工作都不重复,但你赚得还未必有炒饭师傅多。

所以关键就出来了, 大家一定要去关注那些,能多次重复,并带来积累价值的行为。

凡是不能标准化,不能让你熟悉到自动化,不能带来价值积累的「事」,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浪费,效率很低。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件事练到不动脑子也能做(当然不是一点脑子也不过),靠潜意识就能运转,经历了几千几万遍的训练,自然能赚大钱。

有些工作看似单调,但是越练越熟悉,越练效率越高,当你走到某一个转折点上,你就会发现价值出现了指数级上升。

就像我写作,当我一年写一百万字,连续写了七八年以后,现在我服务很多,顶级企业的品牌传播项目,虽然大家的需求很不一样,但对我来说,靠写作本能就可以完成工作。

这么干活才是真正的「躺平赚钱」,而不需要冒什么风险,越做越练越老,我也就越值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