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中央银行降低政策利率,没有带来息差的收窄,商业银行盈利没有恶化。商业银行盈利会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政策利率有效提升总需求水平以后,商业银行盈利随之回升。
我国2015年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尽管存贷款的政策指导利率没有收窄,但是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商业银行息差收窄了60个基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与“政策净息差”变化方向相反,这说明除了政策利率调整的影响,经济周期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力量对净息差有着更突出的影响。由此来看,要充分调整政策利率帮助经济尽快走出需求不足局面,这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根本保障。
——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为作者在2024年10月28日的CF40宏观政策季度报告(2024年三季度)发布会“降低利率对银行业的冲击”上就季度报告专题部分所做的主题演讲。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
文 | 张斌
降低政策利率是阻断需求不足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然而,在降低政策利率的过程中,社会各界确实表达了多样的关注与忧虑,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对汇率的担心。其中的逻辑是,降低政策利率之后,中美利差随之收窄,这会带来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压力。鉴于美联储已开启降低政策利率周期,近期内汇率问题并不突出。
二是对银行业息差的担心。其中的逻辑是,降低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业息差进一步缩减。银行业盈利能力下降,银行资本金不足,影响新贷款的发放,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市场不安定。
我们想要探讨的是,降低政策利率是否会对银行业产生不利影响?是否会缩减银行业的息差,使其陷入更为不利的经营环境,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报告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从机制层面分析降低政策利率如何影响银行业经营,包括对其资产、负债以及盈利状况的影响。其次,分析国际上的相关经验,即当政策利率降低后,发达国家银行业表现如何,会否出现息差缩减、盈利下滑的情况。再次,回顾我国过去经验,特别是在2014-2015年期间,通过10次降低政策利率共降低了185个基点之后商业银行表现如何。最后进行小结。
降低政策利率,其中政策利率指的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OMO)时的短期利率。这一调整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首要且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资金或在货币市场上融资时的利率成本降低了。
降低政策利率首先降低了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资金的负债成本。这一变化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商业银行能以更低的成本从货币市场融资,如果存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那么存款利率也有望随之下降。然而,政策利率下降到存款利率下降并非对一对一的传导,商业银行会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情况选择存款利率下调的幅度。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是下降的。
对于银行资产端,当负债端的成本下降以后,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也会相应下调。政策利率下降到贷款利率下降也并非对一对一的传导,即10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降,并不一定会导致100个基点的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会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情况选择贷款利率下调的幅度。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当政策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债券类资产的市场估值,会有所提升。这是因为利率降低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上涨。在不同的会计计价方式下,例如采用市场计价法,这部分资产的估值将会增加,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收益。
降低政策利率后,其对商业银行的息差及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多重因素。
❶ 政策利率下降以后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不同的传导率。如果政策利率下降以后贷款利率下降远大于存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盈利会受到负面影响,商业银行息差收窄。
❷ 商业银行的对应措施。降低政策利率以后,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其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可以享受到负债端成本下降的好处,减少资产端资产的损失。
❸ 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估值提升,能起到对冲降低政策利率对商业银行盈利的负面影响。
❹ 降低利率以后,全社会的信贷需求发生变化,金融资产估值、金融信贷质量发生变化。降低利率以后企业和居民的负债成本下降带来不良资产率下降,更旺盛需求环境下信贷需求的提升,会对银行盈利带来积极影响。
央行选择降低政策利率的时间和幅度对商业银行盈利有显著差别。
第一,这一点源自国外文献的论述,我们之前已经提及,降低利率会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收益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如果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当利率在短期内快速下调时,这些资产的估值将会提升,对商业银行构成利好。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更快速地降低政策利率对商业银行更为有利。
相反,如果降低政策利率过程缓慢,历经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么许多债券资产将在降低政策利率周期中到期,无法享受到降低政策利率所带来的资产估值收益。
第二,在需求不足、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境下,信贷需求减少,坏账率上升,商业银行面临持续损失。如果降低政策利率不充分,拖得时间太长,经济陷入需求不足的时间越长,银行的亏损越多。通过快速降低政策利率,可以缩短经济处于需求不足状态的时间。这意味着,在需求不足和经济低迷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的成本与损失将相对较少,因为快速降低政策利率有助于减轻经济下行周期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是有益的。
实际上,银行业息差的收窄以及银行业的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央行是否降低政策利率。即使央行不降低政策利率,由于商业环境的变迁或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利差与盈利也会发生变动。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之后,研究者发现,政策利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息差及盈利并无影响。那么,造成根本性影响的是什么呢?答案是整个经济环境以及银行业的竞争状况。
选定日本、美国、欧元区、加拿大和英国作为观察样本,将2002年定为日本的T0时期,将2009年定为其他经济体的T0时期,观察各国基准利率大幅下调前后五年银行业经营状况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首先,在T0之后,样本国家银行业在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后,其息差并未明显收窄,部分国家在降低政策利率后甚至出现了息差扩大的情况。
进一步观察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A(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我们发现,在大幅降低政策利率之前,商业银行的ROE和ROA均呈下降趋势。然而,在降低政策利率之后,这两个指标反而有所回升,意味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在降低政策利率后得到了改善。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这与之前提到的“降低政策利率无直接影响”的理论相吻合。实际上,商业银行的ROE和ROA更多是由商业周期所决定。降低政策利率之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需求不足,这自然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然而,通过充分地降低政策利率,需求回升,经济回升,银行的信贷机会增多,盈利能力也随之提升,因此ROE和ROA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充分降低政策利率来改变总需求的局面,有利于商业银行。此外,降低政策利率之后,商业银行不良率会下降,资本充足率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至少在短期内,降低政策利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国际经验说明:不能简单地将息差收窄或盈利下降归咎于降低政策利率本身。相反,通过降低政策利率促进经济恢复至正常状态,实际上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不良率控制均有所裨益。
我国2014-2015年期间
降低政策利率后的银行业表现在2014-2015年期间,我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利率下调185个基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150个基点,而贷款利率下调了140个基点。
若这些调整能够100%传导至商业银行,理论上商业银行的息差将会扩大,因为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将导致息差增加10个基点。若再考虑OMO利率的更大降幅,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银行息差应有所提升,这也能体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支持。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对称降低政策利率并没有使商业银行的息差提高、盈利得到保障。尽管政策利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息差形成正的益差,但在2015年和2016年期间,商业银行的息差却大幅下降了约60个基点,其中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了110个基点,低于贷款基准利率下降的幅度;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了50个基点,低于OMO和存款基准利率下降的幅度。
这一现象说明,决定商业银行息差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并非政策利率的保护作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是决定商业银行息差和盈利更重要的因素。
降低政策利率以后,商业银行进行了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降低政策利率使其能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资金,如央行提供的资金在负债中的比重增加。相应地,在其资产端,贷款及同业资产的比例会有所下降,而证券及金融类资产的比例则会上升。这种现象是发达国家在进行结构调整时的普遍现象。
为应对利率下降和息差收窄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了其资产负债结构,一定程度稳定了盈利。在负债端,负债成本的相对变化直接促使银行调整其负债结构,显著压降了存款占负债的比重,而对应增加了同业负债、央行借款、应付债券的占比。在资产端,资产收益的相对变化使银行增加金融资产、压降同业资产来应对降息带来的影响。同时降准也使得银行降低央行存款,并逐步增加贷款规模。
降低政策利率后,商业银行的营收增速明显下降,非息收入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利率水平下降带来的金融资产估值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但由于会计记账方式的影响,这并不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图3 上市银行营收、利息净收入及金融资产估值变化
此外,以往我们常提及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若在降低政策利率的同时实施财政扩张政策,财政扩张将带动政府项目产生新的贷款需求,这对于缓解商业银行盈利下滑的趋势具有显著效果。这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之间的配合。在降低政策利率的过程中,政府主动增加信贷投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中国与国外商业银行在降低政策利率影响上的共同点在于:我们不应单纯地将这些变化完全归因于降低政策利率本身。换个角度思考,若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采取降低政策利率措施,难以走出需求不足的局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必将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不良资产上升。持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相反,若能充分降低政策利率,有助于摆脱需求不足的局面,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反而是有益的。
在当前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确实存在一些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压力。中央银行关注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或协助推进重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不降低政策利率的理由。息差风险不应该成为政策利率调整的掣肘,当为了提升总需求水平,降低政策利率成为必要时,就应果断执行。
我们的原创研究产品序列“CF40观察”现全新升级为“CF40研究”,并已在微信小程序端正式上线。订阅“CF40研究”,您将畅享全年无间断原创报告奉送、专属视频和直播、精品图书赠阅、会员专享主题活动、有机会参加CF40主办活动等线上线下超值权益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