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一组从
1970
年到
2006
年之间中、美、日三国的
GDP
数据表。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与日本的倍数从
1970
年的
7.6
倍缩小到
2006
年的
1.96
倍,与美国的倍数同时期也从
37.7
倍缩小到
5.79
倍。看上去我们与日本、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但再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
1980
年时这个数据分别是
2.99
倍和
6.45
倍。也就是说中国花了
30
年时间努力,只是取得微小的进展(分别从
2.99
倍缩小到
1.90
倍,
6.45
倍缩小到
5.45
倍),而越往后走,我们提升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提升的困难会越来越大!
那么,什么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呢?毫无疑问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没有企业的崛起,不会有中国的崛起!
为什么这样说?历史上,英国可谓最牛的,一个叫杰文斯的经济学家曾在
1865
年骄傲地描绘他的祖国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太阳不落,牛不牛?殊不知,太阳不落的帝国是通过企业运作的,企业乃是这里面的支柱力量,甚至也可以说核心力量!
在今天全球化的舞台上,企业与公司正成为主角,分量比一些国家还要重。美国是如何成为如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企业绝对功不可没!如果把这些企业换给中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肯定大不同了!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在相当大程度上已变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就是全球化时代的军队,要是没有企业的崛起,国家的崛起可能难以想象。
中国,毫无疑问是正在崛起的大国。那么,作为中国的企业家,你们真的了解企业吗?企业发展应该何去何从,你们真的清楚吗?我们的企业应该有怎样的雄心和壮志?这是我们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中国企业家的责任!
认识企业,就要了解企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认识企业,就要知道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差距,企业的发展就有了目标。企业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存亡之要义。而对于企业目标,顾客价值最大化、合理利润最大化、自我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认识企业,员工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努力学习;员工也就会明白,企业不是四面墙围起来的封闭的厂区,而是大家实现共同梦想的天地;员工才知道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这也为企业处理分配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更加了解自己,从而让员工养成“创业”心态而非打工心态。